閆涵
[摘? ?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創作招貼畫,提升美術創造力。在設計招貼畫的準備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總結主題,在觀察中收集素材。在創作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事物的關鍵特征進行創作,基于主題提出更多創意,結合經典故事進行合理遷移。在總結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在具體實踐和作品賞析大會中交流想法,并組織親子活動,拓展展示平臺。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招貼畫,全面提高創造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手繪招貼畫;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種以智慧為核心,各種能力相互作用的綜合素質。人本主義學者羅杰斯認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是全面發展的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各種問題。手繪招貼畫通過手工繪制圖形圖案作為招貼畫的主要創意或圖形表現手法,其形式特點是隨意性,且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招貼畫的創作中,培養學生美術創造能力。
一、準備階段,點燃創想火種
(一)結合生活實踐,設計主題
在組織學生創作招貼畫時,教師要設置一個適合學生的主題,點燃他們的創作激情,為創作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社會熱點新聞等深入思考,尋找合適的主題,既要體現出生活性,又要展現出時效性,這樣學生的參與熱情才更濃厚。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老師和同學”設定招貼畫的主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學校生活中,老師和學生是什么關系,你認為要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呢?能否想象一個學校節日,設計一組和老師、學生有關的招貼畫。”這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如有學生提出:“馬上就要到教師節了,我覺得可以設計一組招貼畫,讓大家一起來為老師慶祝節日。”“我認為在設置主題的時候,要重點體現出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可以畫一些具有生活感的畫面,展現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還有學生提出:“老師平常一直都讓我們自主管理班級,所以,我覺得在設定主題的時候可以選擇‘提升自己的獨立性’這個主題,展現出學生不讓老師擔心。”學生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設定出更有意義的創作主題。
在設定主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校生活設定主題,選擇一些和友誼、學習態度、合理競爭等有關的主題。此外,學生還可以了解一下社會生活,看看是否有什么時事新聞值得創作,如可以圍繞冬奧會等熱門話題設置主題。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美術創作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提升創作熱情。
(二)觀察生活細節,收集素材
設計招貼畫是一種發揮想象力的創造性活動,教師可以先設定一個創作主題,然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細節進行想象,嘗試從多種角度探究該主題,思考如何能畫出創意。這樣學生的創作既能體現出生活性,又能展現出自己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提升學生的參與感。
許多學生在學校中都參與了社團活動,于是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觀察各個社團活動的細節,總結該社團的特點,然后嘗試展開想象,創作招貼畫,為社團吸納更多的新人。這樣的活動圍繞學生熟悉的社團活動展開,他們的觀察會更為細膩,能主動體驗、關心自己的生活。如有學生參與的是書法社,在觀察中發現書法的特點之一就是十分高雅,而且運用毛筆展開創作,所以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是活動的關鍵,因此認為在創作招貼畫時要突出這一點。同時該生也認識到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書法十分呆板,不夠活潑,所以在招貼畫中要破除大家的刻板印象。于是該生就設計了筆墨紙硯的卡通形象,這樣既能體現該生對生活的觀察,又能展現出他獨特的想象力。
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招貼畫,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探究意識較為薄弱,所以常常沒有深入思考。教師要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思考怎樣在創作中展現創意,將自己腦海中想到的事物通過手繪的形式展現出來。若有條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互動討論,說說哪些生活細節能引發自己想象,讓學生交流互動,提升興趣。
二、創作階段,展開創意實踐
(一)抓住關鍵特征,大膽轉化
在創作招貼畫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選擇某主題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但是如何能把握住該事物的典型特點,并大膽想象,加以轉化,運用夸張、對比等方式凸顯出這種特征,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聯想、轉化的方式巧妙地展現事物的特點,從而讓招貼畫更具有吸引力。
班級舉行“我為媽媽做家務”主題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此主題設計招貼畫,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讓他們思考一下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可以用來展現“家務”這個主題,學生認為“菜刀、飯桌、掃帚”等具有生活氣息的物品都能體現出“家務”這一點。教師繼而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能把握住普通物品的典型特點,并展開聯想,將生活物品和“家庭溫暖”“承擔家庭責任”等主題聯系起來,進行適當轉化。如有學生從“打毛衣、眼鏡”入手,認為媽媽視力不好,但還是為他打毛衣,他從“毛衣”上感受到了母愛,體會到了溫暖,所以在招貼畫中也要重點展現這些物品,體現出“愛”。這樣學生就采用轉化的方式,從“毛衣”上轉化出“愛和溫暖”,讓招貼畫變得耐人尋味,這樣設計的作品也能更好地打動別人。
在聯想轉化的過程中,學生思考如何從多種角度入手,把握事物的特點,適當運用象征的手法,讓觀者能了解自己的創作意圖。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提升了想象力,而且還提升了思考能力,學會了如何把握事物的特點。
(二)基于設計主題,啟迪創意
招貼畫主題多種多樣,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可以先設定一個比較寬泛的主題,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切入的角度,這樣能促使他們啟迪智慧,更好地展現出創造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互動討論,用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交流互動,學生的想象力也能隨之得到激發。
在校園文化節期間,教師并沒有嚴格限定招貼畫的主題,而是設定了“傳統文化”這樣一個比較寬泛的主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招貼畫的設計中展現出傳統文化的時代性。這樣就給了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學生首先分析了傳統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總結出古詩詞、京劇、琴棋書畫等主題。此后教師又讓學生思考如何能展現出傳統和現代的融合,體現出更多創意。如有學生酷愛圍棋,他將棋子和天空中的星辰結合在一起,設計出星羅棋布的招貼畫背景,然后又將交手的雙方設計成乘坐宇宙飛船的孩子和外星人,兩人在宇宙中用星辰作為棋子,進行對弈。這樣的招貼畫既展現出傳統文化的魅力,又體現出人工智能和圍棋的融合,給人一種未來感。在互動討論中,學生發現有很多不同的主題都適合用于創作,他們各展所長,體現出獨特的創想。
在互動討論中,學生圍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事物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招貼畫的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圍繞招貼畫的內容、風格、功能等進行進一步創想,思考如何能設計出獨具特色的作品。
(三)借鑒經典故事,科學遷移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所以在設計招貼畫時常常會缺乏創作思路,此時教師就要給學生講述有趣的故事,用故事激發其想象力,促使他們展開科學遷移。以故事為導入,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自主交流時也講述一些故事,并思考能否將故事中的各種元素提煉出來,融入招貼畫的創作中,這樣就更好地展現了科學遷移。
在端午節期間,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給“粽子總動員”主題活動創作招貼畫,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為了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教師首先給學生講述了屈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屈原、粽子和龍舟之間的關系,此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你能否從剛剛的故事中提取有用的元素,融入招貼畫的創作中呢?”“對于端午節,你還知道哪些故事,可以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能否挖掘出重要信息,更好地創作招貼畫。”如有學生提出:“通過粽子能看到屈原的愛國之心,而我們舉辦‘粽子總動員’的活動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合作,起到‘心連心’的效果。所以我想以粽子為元素,畫出用愛心包粽子的場景,這樣能讓招貼畫更好地展現活動主題。”學生從經典故事中得到啟迪,科學遷移其中的重要元素。
小學生一般都對有趣的故事很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用故事創設情境,促使學生自主創作。此外,經典故事還能給學生創設更大的想象空間,給他們啟迪,所以教師要合理利用故事,讓學生得到更多參考。
三、總結階段,開拓創新思路
(一)參與具體實踐,表達自我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招貼畫,招貼畫的創作思路是什么,欣賞精彩的招貼畫作品,還要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在學生的實踐中,教師要讓他們認識到單純模仿很難創作出精彩的作品,要通過繪畫體現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的招貼畫才更有感染力。
在設計“足球競賽”招貼畫的過程中,教師展示了一些經典的足球主題招貼畫作品,學生發現這類作品的特點之一就是“熱血”,展現出足球的競爭性。此后教師讓學生自主創作同主題招貼畫,并探討對足球運動的看法是什么,然后試著在畫作中表達真實想法。如有學生認為:“雖然我也認為‘熱血’是足球競賽的特點之一,但是我認為還有一點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團結精神’。如果不團結的話,就算足球技能再高,內心再熱血澎湃,也很難得到好成績。”該生在創作時將自己的想法體現出來,在足球上輻射出若干條線,將各個球員串聯在一起,通過這種方法體現“團結”的精神。
羅恩菲德認為,兒童藝術中表現的獨立和獨創的方式,體現了創造性的成長,兒童不需要熟練的技巧來體現創造性,而需要某種程度的情感自由。在創作手繪招貼畫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表達個人主觀意念和情感,因此創作招貼畫的過程本身就能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地參與實踐活動,提升他們創造的信心。
(二)作品賞析大會,交流想法
由于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他們在創作時展現出的想法也各有不同。在總結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作品賞析大會中,看看同學的創作思路是什么,然后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想法,找出不足之處,最后找到解決的策略。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圍繞“理想的居住環境”這個主題,教師組織學生以“安居樂業”為主題,創作招貼畫,在作品賞析大會中,學生各自展現了作品,并分別打分。最后,還要說說打分理由是什么。如有學生在給某作品打分時,給色彩、線條、結構等都打了很高的分數,但是卻沒有給主題、創意打太高的分數。該生指出:“我覺得這幅招貼畫展現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用多彩的圖案體現了生活的美好,作品在用色、結構上沒有問題,我給了高分。但是,這幅畫就只是一幅好看的畫而已,它不能起到招貼畫的作用,沒有號召、渲染、啟迪等方面的功能,缺乏特定的主題。”該作品的作者對比其他學生的招貼畫,也看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有的同學號召一家人和睦,不要爭吵,有的同學畫的是和鄰里搞好關系,還有的同學號召大家注意環境保護,營造美好的生活環境,這些作品都有招貼畫的特點,但是我的作品卻缺乏一目了然的主題,這是我的不足之處。”這樣,學生就找到了自己的修改方向。
教師可以用座談會的形式組織活動,讓學生用“頭腦風暴”的方法,各自提出建設性意見。此外,學生還可以自主編寫打分表,按照作品的主題、內容、表現形式、色彩線條、結構等角度打分,這樣的賞析更加客觀,也有助于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
(三)組織親子活動,搭建平臺
在反思階段,教師還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到招貼畫的創作和欣賞中。家長首先通過網絡欣賞子女的作品,然后和他們一起思考如何改進作品,最后將新的作品上傳到網絡上,和大家分享。
在學習“向動物朋友學習”時,教師組織學生設計一幅招貼畫,主題是“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號召大家愛護動物”,在學生創作后,教師將作品上傳到網絡上,請家長提出意見。如有家長說:“很多孩子畫的都是動物和人在一起玩耍,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沒有創意。”同時,還有的家長建議:“如果從反面入手,畫一下如果人類傷害動物,會有怎樣的后果,是不是更讓人警醒呢?”學生有所感悟,其創造力被激發。
組織親子活動能讓招貼畫創作從課堂拓展到課外,能讓學生接受更多的批評建議,從而提升他們的創造能力。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聯系居委會,組織學校、家庭、社區多元一體的招貼畫創作和賞析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建構主義學者皮亞杰認為,創造性思維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類型,它依賴于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促使他們自主探索材料,運用生活經驗展開動手創作。在創作手繪招貼畫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創意,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各種主題的招貼畫設計,讓學生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彭建希.美術教學中招貼畫的運用[J].教育評論,2007(5).
[2]段明磊.應用美術的教學與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