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服長
【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踐行“雙減”教育目標,構建高效的學習環境,成為了教育領域共同關注的重點話題。為了能夠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升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優化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意識,使學生能夠主動自主進行識字學習,提升識字量,為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提升;低年級;自主識字能力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育中的重要環節,識字情況關乎學生語文學習成效。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多多借鑒成功的識字教育經驗,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改革與調整,創新識字教育方式,構建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提升學生識字能力,實現雙減教育目標。
一、創新識字方法,激發識字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系統學習提不起興趣,在課堂中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身心特點,為學生設計針對性的識字方案。突出識字的“易與趣”,應讓學生在識字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興趣驅動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輕松識字,為學生學習奠定基礎。我們運用以下方式進行識字教學。
(一)編一編,讀一讀
兒歌與猜謎語是小學生喜歡的活動,為此可以將生字編創成兒歌,或者以謎語的方式呈現,激發學生對識字教學的興趣,通過兒歌與猜謎的方式,提升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提升識字教學效果。例如運用猜謎語進行識字時,我設計了“什么彎彎像小船、什么圓圓像火球”等字謎,在提出問題后,所有學生踴躍舉手,積極回答,激活了課堂生機,激發了學生學習欲望,以此來借助學生興趣,鼓勵學生運用生字編創兒歌或者字謎,在班級內組織編創兒歌及字謎活動,學生紛紛運用生字積極編創,有的學生根據“閃”字編創了“一人門立蹲”,還有學生運用“春”字編創了“三人看日出”、運用“出”字編創“翻過兩座山就有路”等,在此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提升了識字教學效果。
(二)比一比,做一做
我國漢字的主要特點為音形義結合。在識字教學中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應根據漢字特點進行識字教學,鼓勵學生在識字時,重視對字體的觀察、分析與比較,通過觀察比較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將學生的精力吸引到課堂中。例如,在講解漢字“清”? “晴”與“情”時,我讓學生對三個漢字進行觀察,同時在課堂中運用識字口訣加深學生對不同漢字的理解與認識,如三點水兒河水“清”,太陽出來天開放“晴”,心字在旁好心“情”,通過比較三者不同之處,再配合口訣,提升學生識字效果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漢字的含義,使學生輕松識字。
(三)填一填,減一減
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玩,我們根據學生這一特點,為學生設計變簡筆畫識字游戲。如小+大=( )、會-人=( )、故-文=( )、立+木=( )、( )+( )=動,這樣將漢字運用相加或是相減的方式呈現,在班級中要求學生輪流到黑板中填字,充分激發了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營造了寓教于樂的學習環境。
二、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在低年級漢字教學中要想提升漢字識字教學效果,應根據學生興趣喜好,設計教學方案,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漢字學習中感受樂趣,從而主動學習漢字,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識字量。為此應重視有效識字方法的傳授,幫助學生掌握識字技巧與方法,拓展學生識字空間,實現雙減教育要求,為此我們運用以下方式。
(一)筆畫結構分析法
小學低年級階段,大部分學生識字量有限,身體與思維發育并不成熟,書寫漢字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進行單純的識字教學,學生在當時對漢字時有了記憶,但是記憶并不深刻,如果不加以鞏固,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后會遺忘學過的漢字,為此在漢字教學中,應加強對字體筆畫結構進行分析,創新漢字教學方式。例如,在傳授獨體字“也”時運用故事講述法,在識字教學中一邊寫字一邊講故事,將學生的關注度有效吸引到課堂中,深化了學生對獨體字的認識,提升了識字教學效果,減輕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在寫字的同時講的故事是“第一筆像老虎媽媽的懷抱,第二筆是弟弟,第三筆是哥哥,哥哥看到弟弟站的高不服氣,就占領了更大的地盤”在傳授漢字的同時講解故事,提升了學生對“也”字的記憶力。
(二)聯義想象識字
聯義想象識字主要是根據漢字創造的含義進行聯想,在學生聯想中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力,在識字教學中常用的聯想教學方式有兩種,分別為指事聯想、象形聯想。例如在講解“看圖識字”時,將圖畫與漢字有效結合,因小學階段學生對繪畫具有濃厚的興趣,可借助繪畫進行象形聯想識字教學。提升識字教學效果,使學生快樂地識字,激發學生自主識字意識。例如,在學生學習“石、水、山、月、火、田、水”等漢字時運用繪畫的方式幫助學生識字,并在課堂中展示簡筆畫或是運用信息技術播放圖片,引導學生通過直觀的觀看理解漢字,提升漢字記憶力。
三、有效評價,提升學生識字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的激勵對學生直觀重要,能夠點燃學生學習激情,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應在教學中針對學生識字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出教學評價的激勵性與指導性,題升識字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中設計紅心識字卡,在卡片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課前生字預習我積極、課外識字我最棒、課堂學習我能行。如,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為同學們推薦更好的識字方法,我們就為學生點亮一顆小愛心。在課外識字中學生所制作的剪貼卡內容豐富多彩時,就為學生點亮一顆小紅心。在給予紅心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對學生識字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提升識字效率,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
在雙減背景下培養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重視識字教學評價,突出教學評價的針對性與激勵性,對學生不同階段自主識字情況進行及時評價,突出評價的實效性,激發學生識字動力,提升學生識字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實現雙減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林巧妮.關于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2021(27):2.
[2]王穎.學語文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思考.文淵(小學版), 2019(7): 306.
[3]王洪艷.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J].女報:家庭素質教育,2020:291.
[4]王琴.淺談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