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兵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效的創新及改進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使每位學生能夠充分地調動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深入的探索及學習相關知識點。教師要在課堂開始之前對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及數學基礎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篩選適合學生當前學習能力的相關數學素材,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進行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探究;教學策略
![]()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時,除要向學生講述基礎性的理論知識之外,還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數學基礎及數學能力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索及學習。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思路。在課堂結束之前,教師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力求使每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保證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能夠在實際應用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果,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將幾名學習能力均等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這樣才可以在課堂上形成有效的學習凝聚力。教師應當按照均衡分組的原則,使每個小組中包括一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和一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從而在小組中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的學習模式。教師在安排小組成員之前,可以安排相關的考試來檢測學生的數學基礎及數學能力,根據學生的考試分數及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科學合理地進行小組的劃分,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中發揮自身的潛能,并深入探索相關知識點。
例如,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述“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難度中等的題目讓全班學生進行解答。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每一個小組要有一名以上(包括一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與此同時還應當有一名以上(包括一名)學習能力較弱學生。在劃分完小組之后,教師要讓小組之間根據剛剛測試的內容進行自主討論,并要求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學習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較差學生的計算水平及學習效率。在做完這一準備工作之后,教師才可以開展后續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從而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難度適中的探究
在完成小組成員劃分之后,教師一定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學習特征及學習能力來科學合理地安排小組合作的學習內容,充分調動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趣味性的內容來不斷激發小組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當前的年齡特征及數學應用能力,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探究任務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向學生講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部分知識內容時,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準備學習用具——小木棍。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先讓學生將手中的木棍拼成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之后,再讓學生根據拼出來的圖形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和分析。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探究任務:“請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總結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最為準確的這個小組可以獲得獎勵?!边@樣一來,學生會積極地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來回答教師所提的問題,在進行圖形拼接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針對性的鍛煉。對于學生來說,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生動和有趣的,因此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應當為學生安排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使每位學生都可以更加積極地和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和交流,從而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豐富多彩的實踐
在開展合作探究模式時,教師不應當將課堂教學的主戰場放在班級中,而是應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點應用于實際情況并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這種實踐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及自身的理解能力來為學生選擇恰當的實踐內容。
例如,在講述“時、分、秒”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先向學生講述基礎性的內容。在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有了了解之后,教師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計算學校上課和下課時間之間的間隔,讓學生在小組中和其他同學進行探討并商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段時間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實踐成果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講臺上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探究過程及最終的結果。這樣不僅能使整個課堂教學的氛圍非常活躍,還有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這部分知識,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四、集思廣益的研究
在開展探究合作教學模式時,為了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調動自身的學習興趣,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思路以及學習技巧,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散自己的思維,廣泛地整合小組成員的智慧,從而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學習小學數學知識。
例如,在向學生講述“小數乘法和除法”這一部分知識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整數的乘法和除法來對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運算法則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及推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出相關的知識理論,加強對學生的探究思路的引導力度;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畫圖來進行推導,或者是通過實際的物品來進行推導。不管學生運用哪種探究方法,教師都不要進行干預,而是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數學基礎及小組成員的智慧來學習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當學生探究完成之后,教師要讓一位學生到講臺上將自己的探究方法及探究成果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之后讓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補充,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加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記憶。
結 語
為了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開展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學習及探究。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融入實踐學習中,使每位學生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并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角色,從傳統課堂中的主導者轉變成引導者,從而使每位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英君.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3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