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藍印花布的制作工藝和獨特的圖案具有非常高的文化研究價值。基于此,文章研究南通藍印花布在高校文創產品設計創新中的應用,從南通藍印花布的分類入手,按照圖案大體分為植物、動物、幾何和文字四類。根據南通藍印花布分類標準,其具有增加人們的審美情趣、提高產品的品牌效益、體現中國文化和民族特征三個應用意義。改變紋樣選材與樣式、突破單一色彩結構和結合計算機數字技術三個步驟,研究南通藍印花布運用在高校文創產品設計創新中的設計方法,展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南通藍印花布;文創產品;設計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5-00-03
0 引言
南通藍印花布是用藍草印染而成的一種印花織物,在中國工藝構成中占據重要位置。受江南地區潮濕氣候的影響,藍草的種植和生長非常方便,因此這種古老的手工藝作為地方特色在南通很好地留存下來。南通藍印花布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了數百代民間藝人的智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和意義。隨著視覺藝術和高校的文化創新,民族元素在高校文化創意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文化產品中,能夠提升產品價值,同時也能將此類產品作為傳承南通藍印花布藝術的載體[1]。但一般資料和文獻中關于設計文創產品的研究較少,基本沒有南通藍印花布的圖案運用在高校文創產品設計中的研究,大多是運用在家居產品和服裝中。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采用藍印花技術做出的紡織品不僅用來作為生活用品,更在衣服、被單等家居用品中作為裝飾。將南通藍印花布圖案運用到高校文創產品設計創新中,一方面通過高校平臺這一傳播媒介,能夠對南通藍印花布文化展開宣傳,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和制作過程中,能夠對民族文化產生新的認識和了解。一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文化產品,不僅在產品外觀上擁有視覺美感,更要使產品富有時代感和文化內涵。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深入探尋南通藍印花布圖案的特征和寓意,通過其內在價值,對高校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進行分析,采用多種方式將南通藍印花布運用在產品設計中,使南通藍印花布這一民間藝術得到很好的宣傳和傳承。
1 南通藍印花布的分類
南通藍印花布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其花紋紋理清新且顏色鮮艷,大多數由簡單的曲線組成,在視覺上能夠形成層次感極強的藝術風格。藍印花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繪制的圖案各不相同,因此從圖案入手劃分南通藍印花布的類別。其圖案一般采用大膽夸張的形式,受手工藝技術的制約,成品圖案大多數比較抽象,但所有的圖案都是對現實事物的寫照,人們在對現存事物的描繪中加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每個南通藍印花布紋樣都有獨特的故事[2]。對事物的不同寫照還原了人們的本真愿望,在這種工藝下,藍印花布的圖案大多有吉祥幸福的寓意,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藍印花布按照圖案大體可以分為四類:動物圖案、植物圖案、幾何圖案和文字圖案,具體圖案如圖1所示。
植物圖案基本以花朵為主,配合類似的葉子,抓住了植物本身的形象特點,不只是對形態加以描述,還將各種類型的植物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獨特含義的吉祥圖案。動物圖案基本保留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動物的名字和圖案相結合,形成了許多類型的祝福之意,如喜鵲、蝴蝶等。幾何圖案比較簡單,通過各種回紋和旋渦形狀勾勒線條,從而呈現獨特的層次感,畫面具有豐富性。文字圖案一般是為了表達對人們的美好祝福,如運用福、壽等字,能夠對畫面的意境進行整體表達。
2 南通藍印花布的應用意義
2.1 增加人們的審美情趣
在沒有印刷行業和造紙行業的傳統手工藝時代,藍印花布的圖案是藝術家在繪畫和設計中的文化表達。在現代工業化的沖擊下,雖然傳統手工藝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更多的藍印花布圖案被低成本高速地印刷出來,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將南通藍印花布運用在產品中,將其文化價值通過產品展示出來,使圖案得到升華,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在含有藍印花布的產品中能夠將傳統文化和當地特色結合,在產品宣傳上更有示范作用,流傳和推廣效果更好。并且南通藍印花布圖案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寫照,能夠在藍白藝術中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特有精髓,圖案來源于生活又反饋給生活。
大多數圖案的美好寓意都能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一是采用諧音的方式,根據同音的事物來表達吉祥用意,吉慶有余中“余”就是“魚”的諧音,有富貴吉祥的含義。二是采用象征手法,通過現實事物來表達美好美滿之意,如飽滿的牡丹花和長青的松樹,能夠與鴛鴦和鶴聯系在一起,寓意美好的愛情或者向往長壽之意。最突出的是南通藍印花布的圖案選擇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在植物的變化中感受四季,在動物的形態中享受安樂[3]。從這些手法中不難看出,南通藍印花布中蘊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媒介,結合藍印花布設計出的文創產品,承載著人民所信仰的文化精神和美好愿望,增加了人們的審美情趣。
2.2 提高產品的品牌效益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文化為代表的精神食糧占據了人們生產生活的主體,除了一味追求產品質量外,越來越多的人對產品價值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好的產品能夠直接反映所在企業的品牌文化,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設計風格下會被賦予不一樣的文化價值。
產品是企業的無聲廣告,好看獨特的產品外形和圖案能夠讓人們不自覺地產生視覺消費。在商業社會的帶動下,各行各業都賦予自身的產品品牌文化價值,而人們在挑選產品時不再局限于產品的應用,更多是尋找產品背后的文化價值。南通藍印花布元素所蘊含的獨特文化理念,能夠在設計中直接提升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將南通藍印花布圖案運用在產品中,能夠為產品增加時代的印記。好的產品就應該在當地特色文化和精神中孕育而出,通過現代化技術把當地文化帶出去,使其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當下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尋找傳統藝術,使之與現代文明融合,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傳承和改良傳統文化,更能在產品設計上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形成獨特的品牌效益。
2.3 體現中國文化和民族特征
南通藍印花布是具有濃厚民間藝術的傳統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產生了符合時代要求的民族藝術形式。其布藝制作的圖案融合了優秀的中華文化,通過簡單的花樣直觀地表達對富貴吉祥和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藝術形式上真實地反映了老百姓的心態和愿望,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親和感。將藍印花布圖案較好地運用在產品中,通過視覺語言來表達人類智慧的結晶,不僅能在本土范圍內傳播中國藝術,促使國內消費人群真實地了解中國的文化,最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外國的消費者通過產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藝術[3]。
從國外研究情況來看,日本作為經濟文化發展較好的亞洲國家,其潮濕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藍草種植,從客觀條件來看,日本也有悠久的藍染技術,但日本長期依賴從中國南通進口藍印花布,因此不難看出,作為具有獨特文化含義的藍印花布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總之,含有南通藍印花布元素的產品能夠讓人第一眼就看出是中國制造,在產品中會蘊含鮮明的地域民族特征,體現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3 南通藍印花布在高校文創產品設計創新中的運用方法
3.1 改變紋樣選材和樣式
高校的文創產品選材要依托整體環境和氛圍。大多數高校文創產品都局限于校風校紀進行設計,沒有可宣傳的關注點和售后影響力。因此可以借助藍印花布的獨特手工藝技術,突破產品的局限性。但由于藍印花布的制作工序要求比較復雜,因此在設計上應遵循刪繁就簡的原則,保留其中獨特的花紋基本結構和樣式,對其加以改良[4]。在紋樣選擇上,傳統題材多偏向于吉祥如意的實物,在創新層面存在一定的束縛。在高校文創產品中可以加入一些現代元素,融合傳統花紋的結構特點,在現代點線面的構成形式上加以突破。例如,在文具用品中可以通過簡單的三角形狀按連續排列的組合方式平鋪展開,使其具有簡單大方的實際效果。除此之外,在表現手法上可以在保留原有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改變印花樣式,對原有的藍印花布料進行創新運用,用針織或者皮革面料來代替原有的棉麻織物,使傳統的藍印花紋以新的面貌出現在不同的產品中,突出藍印花布的獨特魅力,增加學生的設計樂趣,使高校文創產品的類型更加豐富。
3.2 突破單一的色彩結構
傳統的藍印花布大多以植物為原染料,所呈現的主體顏色一般為靛藍色,加以單一的花紋藍底樣式,色彩較為沉靜。將藍印花布運用在高校文化產品設計中時,需要優化這種單一的顏色結構,在保留原有藍底白花紋的基礎上,可以將顏色類別調換,形成白底藍花紋或者多層次漸變暈染效果[5]。
以設計較多的抱枕舉例,大多數藍印花布采用菊花、梅花等圖案,具有高風亮節和高雅傲霜的特點,在產品設計中可以根據這一含義做相加延伸,可以將學生之間的友情作為創新點,通過不同色彩的圖形點綴,將傳統的單一白色底紋加以改造,在原有藍印花布的菊花紋樣上直接采用本身色彩,通過圖案本身的顏色和藍印花布的工藝,按照重復排列的順序虛實相交。對菊花的元素進行提煉,通過反復的排列組合,使圖案顏色擁有直觀的視覺沖擊效果。
除此之外,高校文創產品中可以保留服裝配飾的設計,在飾品裝飾上也可以根據服裝的整體造型和布料材質,研究其飾品所包含的圖案特點,可以在局部如衣服上角或下擺處加印藍印花布紋樣,突出衣服整體的設計質感,在不破壞藍印花布紋樣的基礎上,將原有的單一色彩增加到多個層次,使文創作品更具藝術張力。
3.3 結合計算機數字技術
南通藍印花布作為傳統工藝,印染具有絕對的復雜性,工程量比較大。在高校文創作品中如果想較好地應用這種工藝,可以結合現代計算機數字技術。利用計算機技術在電腦軟件上設計好藍印花布的紋樣,可以節省原材料選擇和技術工藝的支出。應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在紋樣選材上會更加豐富,也能節省實際樣本的購買和采樣成本。
為了使高校文創產品更具有實際意義,在產品選擇上一般依托該校所在城市位置和地理環境,根據該地區所具有的風土人情設計出具有人文情懷的文創作品。大多數高校的創立時間都比較早,可以通過高校本身的發展時間,在高校內部選擇屬于自己的產品題材,利用計算機技術還原高校原來的樣子,實現實景圖和數字圖相互轉化,可以印在校服或者小吊牌上,作為高校傳播文化的媒介,直觀展現南通藍印花布的獨特魅力[6]。有些高校自身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如優秀學生代表或者名人事跡。傳統文創產品無法較好地利用素材,通過藍印花布的印染技術和工藝特點,可以在設計產品時通過花紋樣式或者文字圖案進行詳細的描述。在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對簡單的幾何圖形進行拆分,將元素中最具有特征的部分重新組合,使局部特征在現代科技的作用下得以重新塑造,通過裂變和重組的方法,在原型基礎上直接打破分解,使畫面在表現形式上更具有沖擊力,雖然抽象,但依舊有趣。
4 結語
文章在搜集大量資料和有關書籍后進行研究,分析了南通藍印花布的手工藝分類及應用價值,發現其特有的文化屬性能夠為高校文創產品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研究發現,南通藍印花布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歷史價值,是數千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經得起時間、技術的考驗。但由于設計方法過多,文章在研究中不能全部涵蓋在內,只能對一部分比較經典的印花圖案進行研究設計。希望在后續的研究中,能夠繼續對南通藍印花布的工藝和圖案進行深層次研究,創造出更優秀的文創產品。
參考文獻:
[1] 陳欣欣,陳韻蕾.非遺文化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以南通“非遺故事”文創產品設計為例[J].收藏與投資,2020,11(9):105-107.
[2] 陸燁杰.中國傳統瑞獸紋樣在藍印花布工藝中的傳承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11):66-67.
[3] 奚燕鋒.南通藍印花布的價值及其紋樣的應用研究[J].紡織報告,2021,40(2):57-60.
[4] 戴揚.淺談南通藍印花布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21(3):87-90.
[5] 陸燁杰.中國傳統瑞獸紋樣在藍印花布工藝中的傳承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11):66-67.
[6] 邱雅麗,湯鵬程,陸雨涵,等.南通藍染的文創衍生品數字化設計[J].黑龍江紡織,2020(2):31-36.
作者簡介:許海燕(1980—),女,江蘇如皋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