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從生活出發真實反映知識應用價值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基礎教育階段存在的“啞巴英語”現象。因此,文章簡單介紹了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意義,論述了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特點,并對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展開了進一步探究,希望為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林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城關小學。
前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磨煉意志、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經驗、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但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啞巴英語”的問題,無法體現英語知識的實用價值。而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通過突出學生生活的基礎地位,有效地將英語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現實世界的交流中自發增強英語能力。因此,立足生活化教學,探討小學英語教學策略非常必要。
一、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可以挖掘英語教學目標與生活的聯系,層次化呈現教學情境,化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在生活化教學下,教師可以合理篩選生活化的課本內容、章節,創造性地應用生活元素,營造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場景,激發學生自覺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豐富英語教學內容
英語教學知識源于生活,也將歸于生活。通過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可以在小學生的生活世界、知識世界之間搭建橋梁,科學安排、組織英語教學內容,促使小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中主動發現自己熟悉的生活元素,在輕松的氛圍中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實現有效教學。
(三)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可以根據小學生自身經歷的生活情境導入英語知識,利用更加具體、形象的方式展現到學生面前,致使學生對英語知識產生深刻印象。同時通過基于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情境活動組織,可以引導學生將英語知識應用到生活交際中,切實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二、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特點
(一)情境生活化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的學習過程必然需要與交際情境結合,生活化教學下的英語教學也需要生活化的情境加持。在生活化教學下,教師需要立足小學生的真實生活背景,以小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情境代替單一的課本知識情境,如基于生活實踐的角色扮演、基于生活現象的圖片展示、基于生活交際的聽講對話等,逐漸推動小學生已有知識與現實生活情境的相互滲透,最終實現小學生認知體系的更新與完善。而在小學生現有認知體系內融入新的英語知識后,可以根據相關生活情境,舉一反三,自然有效地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知識,真正實現英語知識的學以致用。
(二)內容生活化
內容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特點之一。在生活化教學下,教師可以立足小學生成長過程,發掘生活化信息,組成新的教學內容,如姓名、身高、性格、性別、年齡等。并將新的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通過“My name is...”“I'm a girl”“I am nine years old”等交流方式,幫助小學生體會多樣化英語表達。同時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父母的職業、樣貌、家庭位置等方面探索小學生的家庭生活內容,必要時通過“Where did you go with your parents on Sunday?”“What does your mother do?”等語句,要求小學生分享全家歡樂故事,激發小學生交流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面向小學生的學校生活,從“playground” ? ? ? ? ?“corri-dor”“classroom”等方面尋找話題,并與特定教材資料匯集成新的教學內容,為生活化教育活動開展提供充足的內容支持。
(三)作業生活化
作業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學下小學英語教學的突出表現之一。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作業可以簡單劃分為合作學習型作業和探究實踐型作業兩種。對于合作學習型作業,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與同伴合作學習有關生活用品的單詞,并將相應單詞粘貼到對應物品上,在幫助學生牢固記憶單詞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探究實踐型作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尋找身邊的英語為話題,摘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語語句或單詞,在減輕小學生作業壓力的同時,促使小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英語,認識到英語的實踐價值。
三、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一)發掘生活中的英語素材
發掘生活中的英語素材,是生活化教學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小學生自身、家庭生活與學校生活中發掘英語素材,將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聯系,為小學生英語能力提升提供依據。同時根據課程對學生所需掌握知識水平的要求,發掘相關單詞、詞組的生活習性,促使小學生可以感受到英語語言的真實性,產生代入感,奠定英語交際能力提升基礎。
以閩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Unit5“Ability”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精選“sing”“dance”“run”等有關生活習性的重要詞組,以及新句型“I'm a...”“I can”作為教學重點。進而以成為模范生為主旨,督促小學生開展聆聽、闡述、閱讀、書寫、產出系列活動。在課程之初,教師可以開展一個小游戲,通過“sing,sing,Let's sing;dance,dance,let's dance;run,run,let's run”活動,讓小學生動起來,為后續詞組生活習性的挖掘營造氛圍。在真實情境呈現中,教師可以通過直觀的肢體表達,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模仿,在模仿中反復接觸“I'm a...”“I can”句式,實現整體教學的“詞不離句”。同時為避免小學生機械跟讀導致“有口無心”,教師可以采用競賽游戲輔助手段,如“Hang Man”游戲。在游戲中,教師需要在黑板上繪制2個絞刑架,其中一個代表教師,另外一個則代表學生。隨后教師開始朗讀“sing”“dance”“run”等相關單詞,教師讀對后,學生需要大聲跟讀,教師讀錯后,學生需要保持沉默,若學生也跟著讀,教師就會在錯誤的那名學生的絞刑架上畫一個圓圈,反之則在教師的絞刑架上畫一個圓圈,哪一個絞刑架上的圓圈最多,那一方即判定失敗。通過上述小游戲,可以讓小學生時刻處于緊張狀態,緊緊盯著單詞,并主動尋找教師的錯誤,形成高效的教學環節。在后續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游戲規則由朗讀單詞轉變為尋找單詞,讓學生聽聲音、猜謎語,結合生活經驗,說出對應的單詞,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與應用效果。
(二)活用生活情境
情境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常用手段,也是生活化教學的實現渠道。根據小學生英語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以情境引出課上知識點,達到點明題目、凝聚精神、激發興趣的目的。在情境導入后,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開展基于生活的英語知識實踐活動,將課堂轉變為小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引導小學生逐漸進入情境,主動參與英語知識應用。為幫助更多的小學生提升英語知識運用能力,教師應預先分析實踐情況,預先規劃內容,保證課堂調控得當、教材疏通及時、方法引領高效。必要時可以小組討論或自由爭論、交際運用的形式,當堂檢測重難點鞏固情況,幫助更多的學生學會英語知識。
在閩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Unit3“Food”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瀏覽菜單的情境導入課程。菜單上具有“cake”“pizza”“rice”“noodle”“ice”“fish”等小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食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真實情況練習對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課上知識進行生活情景模擬,代替傳統查單詞等機械活動。在進行生活情景模擬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周邊餐廳,實地觀摩餐廳點餐活動,通過親眼所見、親身體驗,幫助小學生全面理解對話場景,改變小學生單單在課堂、考試中說英語、使用英語知識的狀況。在基于課上知識的生活情景模擬時,幾個小學生可以組成一個小組,分配角色,如“waiter”“customer”等,根據角色進行對話練習。如:“Are you ready to order?”“Yes, what do you have here?”“We are a Chinese western restaurant with noodles, cakes and pizza.”“Well, I'll have a pizza.”通過對話練習,小學生可以對所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將課上知識牢記于心。
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兼具逼真、直觀、形象特征的多媒體工具,將生活情境還原,并通過看圖說話的方式,將英語國家生活情境融入課堂,進一步縮短小學生日常生活與英語課堂之間的距離,營造情景交融的課堂。
(三)拓展實踐平臺
在基于課上知識營造生活化場景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帶領小學生拓展英語生活實踐平臺,促使小學生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自覺提升英語語言能力。比如,在端午節將要到來之際,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舉行“Dragon Boat Festival”手抄報評比活動,要求學生在展示自身風采的同時將祝福性語言摘錄到手抄報中,并搜集關于英語的有趣新聞,用英語呈現端午趣聞,用英語呈現有關端午節的由來故事等。通過將端午節慶祝活動與英語教學緊密關聯,鼓舞小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感受到英語語言的無處不在以及獨特魅力,真正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
根據小學生好動、愛唱、愛說、愛模仿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之外的空間開展更多形式的活動,通過特色活動培養小學生真實的英語交際能力。比如,English love sale,在爭取家長支持后,由學生收集家庭內閑置衣物、玩具等物品,布置“Sales venue”,開展銷售活動。銷售活動中,學生可以同時扮演“salesperson”“customer”“salesperson”,需要通過“may I help you?”“Welcome!”等語句吸引“customer”的關注,“customer”則需要根據生活經驗利用“how much?”“can you make it cheaper?”等話語購買商品。通過上述活動,可以切實踐行“生活經驗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理念,調動小學生學習與應用英語語言的積極性。再如,English Film Dubbing Competition,相較于課本來說,經典電影是小學生生活中頗具存在感的事物,通過將角色配音活動引入到英語教學中,可以在幫助小學生學習正確的英語發音方法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表達意識及能力。考慮到該活動對學生的英語基礎有一定要求,教師可以選擇Peppa Pig等小學生經常接觸的動畫電影,要求小學生根據電影原音進行語言、語速、發音模仿,真正將英語元素融入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情境與教學形式方面均發生了改變。教師應將學生放置在教學的中心地位,從小學生自身、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收集信息,立足小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創設英語教學情境。并將生活作為英語作業設置的依據,鼓勵小學生在生活中探索英語知識,促使小學生在探索中形成英語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最終實現英語核心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顧利亭.試論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及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8(6):32.
[2]王振.讓“生活化英語教學”遍地開花[J].課程教育研究,2020(2):113.
[3]梁紅輝.生活視域下的小學英語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18(15):65-66.
[4]徐培培.多措并舉,實現生活化英語課堂[J].小學時代,2019(24):67-68.
[5]胡春菊.構建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分析[J].科幻畫報,2020(10):89.
[6]朱蓓麗.培智英語教學生活化例談[J].教育界,2019(1):97-98.
[7]倪雪蓮.生活視域下的小學英語教學[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