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男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與創新,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普遍應用,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便利,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將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識進行整合,呈現出直觀、形象、生動,有一定趣味的課堂效果,利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效果調動學生好奇心和興趣感,將以往枯燥沉悶的歷史課堂轉變得富有生命力,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力,實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高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分析,以期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歷史教學;應用研究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改革與發展,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教育教學也是如此。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逐漸成熟與發展,從以往黑板+教材,到幻燈片、計算機,直到今天電子白板、微課、VR技術、智慧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樣態,強化視覺、聽覺的感受,保證學生都能夠在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當中獲取知識,緊跟現代教學趨勢的發展,將更多的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活動當中,開創新的教學格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中應用,充分體現較大的信息量、簡潔靈活、形象直觀、動態感強等特點,將久遠的歷史人物形象化、歷史事件具體化、趣味化,便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添一份新鮮視野。
1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1激發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首次接觸歷史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吃不消”的感覺,再加上初中階段學習科目比較多,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傳統思想,部分教師采用“滿堂灌”的講授形式,使學生的學習狀態過于被動。歷史學科本身知識點零碎,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關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背景等,使學生感到十分枯燥乏味,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帶來煥然一新的歷史課堂,結合相關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興趣愛好等多方面收集相關的史料,通過光、影、聲的傳送,讓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視聽感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整體效果。
1.2深入理解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在學習歷史期間對一些較為抽象、深奧的知識比較吃力,難以理解和消化,時間一長學生對舊知識掌握不牢固,新知識無法消化,學習就會出現很大阻礙,學習狀態會逐漸消沉,導致學生學習成績難以提升。然而,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課本中的靜態文字轉化為動態畫面,可以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整合,通過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方式呈現出來,還可以采用動畫、視頻等方式播放。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更加通透,教師還可以借助影視資源,將教學內容融合劇情,穿插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加直白,再聯系相關內容,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2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1培養情感態度
歷史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情感性,通過學習歷史跨越千年就像走進時光隧道與古人的思想、情感進行時空交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從目光中看到另一個大千世界,同時樹立學生的三觀,對社會的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認識,對歷史進程形成良好的感知。按照以往傳統教學的模式,教師會將教材中內容進行口頭描述,這就考驗教師口語表達的能力,長時間的被動傾聽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這就需要歷史教師采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所學內容,收集相關的史料,將抽象化的內容轉變為更加形象具體,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喜歡接受一些新鮮事物,如果能夠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影視劇資源,在教學內容中穿插,能夠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得積極主動、熱情高漲,也是情感能力培養的一種有效途徑。
例如,在學習《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這節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電影《南京大屠殺》的影視片段,同時把在網絡中收集到關于南京大屠殺的資料進行展示,使學生們親眼目睹侵略者在南京殺害三十萬同胞的片段,激起學生強烈的憤慨,更深一層理解“落后就要挨打”這句真理,又促進學生們努力學習、熱愛祖國這種熱血澎湃的心情,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2.2增加探究深度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認知還在逐漸形成中,懵懵懂懂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淺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難以理解蘊藏的深刻含義,這也成為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難以提升教學質量的一個成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借助多媒體技術之力,來幫助學生增加對歷史知識的探究深度。雖然,網絡上有海量關于歷史知識的信息,收集網絡資料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并不是取代教學內容的資格。所以,作為歷史教師應當提醒學生,要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可以借助史料、影視資源等來化解學生在歷史知識面前的難題,不能盲目收集,更不能因為崇尚直觀性,讓學生容易理解就大量引入影視資源等,否則課堂教學效果會適得其反。
例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這節課時,教師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播放大量的影視資料,比如:慈禧太后為了給自己慶祝六十大壽鋪張浪費。教師讓學生觀看過后進一步深入探究,一步步進行思考和討論,最終探究出清政府的腐敗才是造成甲午中日戰爭慘敗的原因,學生之間達成共識,不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之間交流溝通、共同探究、深入思考的能力,最終將這節課程的知識點自然而然地領會。
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是教學中的輔助手段,需要教師有效利用,汲取傳統教學的優勢與多媒體技術融合,能夠為學生呈現出別開生面的歷史課堂。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在多媒體的大力支持下,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力,由靜態轉變為動態,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精力集中投入學習,并積極思考、樂于分析,培養學生歷史思辨能力和邏輯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整體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莉.多媒體輔助初中歷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9):168-169.
[2]呂東華.初中歷史教學如何發揮多媒體輔助作用[J].讀寫算,2021(2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