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妮
【摘要】音樂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其作用很大,但現實各層次的教學工作者把它忽視了。作為一線音樂教學工作者應調整心態,積極探討如何發揮音樂學科的作用,想方設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本文就上好七年級音樂課的“三部曲”進行暢所欲言。
【關鍵詞】初中音樂;因材施教;課堂紀律;精講多練;責任心
按現代化課程設置要求,音樂課是初級中學美育課中重要一門學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從“官方”來說,“音樂課是作為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播植中學,永豐中學和莫村中學等農村中學,在現在環境下,作為一線音樂教師,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興趣,該如何上好“三個一”(一個班一個星期一節)音樂課,是廣大音樂教學工作者值得商討的一個問題。本文從“認清教材、教學和學生實際(鋪墊曲)”“抓好課堂紀律(進行曲)”和“做到精講多練(高潮曲)”“三部曲”進行如何上好七年級音樂課的探討,以此拋磚引玉。
一、理清來龍去脈,心領神會(鋪墊曲)
筆者認為,對音樂課的理解或者說教學意識不到位,理不清如何教音樂課的來龍去脈,是當前音樂課教學混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當下的音樂課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默守陳規”,雖高喊“上高質量課堂”口號,但教與學,因循守舊,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因勢利導,完全不能體現;二是“跌跌撞撞”,雖順應“上高質量課堂”要求,采用了提倡的“二次、三次備課”,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惑現象,“風風火火走一遭”的形式主義,“得過且過”的悲觀主義,導致這些新形勢新要求無法落實和發揮其應有的優勢。
另外,筆者認為,縱觀手頭上的音樂教材,內容是比較單薄的,大部分都是中外名家的經典之作,很大程度上是滿足不了教師的教學需求的,是滿足不了學生的美育培養需求的。
二、認知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鋪墊曲)
筆者不愿說,也不想說,農村教育的落后,但事實勝于雄辯,從教13年,深有感觸,農村中學的學生音樂知識很粗陋,大部分不認識“譜”。據有關資料調查顯示,“農村的大部分小學師資力量不足無法開設音樂課,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才10萬人,即便是按每校配備1位音樂教師計算,以我國現有音樂院校的培養速度,60年后才能滿足這一需求。”所以,學生音樂知識和音樂意識都很淡薄,這點我們教師必須清楚并接受。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候,就要有所針對了。
例如,在七年級第一學期,針對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我們要在教學安排上,設計“音樂基礎教學”1-2個課時,給學生補養料,夯實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的,我們在七年級每節音樂課上,安排“樂譜視唱”環節,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切實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從教學實踐中來看,細水長流,久久為功,一個學期下來,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扎實厚度還是很大的。
三、抓好課堂紀律,從嚴開始(進行曲)
從目前的教學環境來看,微時代,信息流通快。從某方面來說,現在的學生真的不好管,這是不爭的事實。原因不必多說,但,這讓不少一線教師陷入了迷茫甚至是尷尬,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們音樂教師要認清現狀,不能放棄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管理。我們教師要從自身出發,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增強自身管理班級的素質,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課堂。課堂管理好,是教學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因此,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要形成自己的課堂紀律嚴明的教學風格,確保我們設計的教學內容順利的在可愛的鄉村小孩子中“落戶”。筆者是根據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在第一節課就明確課堂規則(有上課之心,有上課之態),在執行中,做到嚴中有愛,愛中引導,圓滑處理突發事件,多找“關鍵人物”談心,從而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四、做到精講多練,從細處切入(高潮曲)
七年級的音樂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我們選擇教學內容時候,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抓好精講多練,從細處切入。“所謂‘精講多練’,精講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對傳授知識,要言簡意賅,重點難點突出,把握問題的關鍵與主干,講究教學方法和效率;多練是指教師給學生充分時間與機會通過變式、操作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并利用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和能力。”音樂教材本身是有很大的優勢和特點,它的適應性和精準性是毋庸置疑的,除了挖掘和充分發揮音樂教材中音樂作品的內涵之外,我們還應根據所教七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長、本地特色以及流行元素,補充一些其他形式的音樂素材,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全方位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情感與共鳴。
例如,大部分學生連“譜”都不會打,在第一學期(有必要的話,第二學期也繼續),我們每堂課設計前10分鐘是進行“樂譜視唱”, 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分組分層次進行練習,甚至可以設計讓學生上臺演唱,激發他們的動力和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再如,在教授七年級教材中的名曲《歌唱祖國》《校園早晨》和《中學時代》時,利用一體機,向學生介紹背景等內容后,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復練習。組織學生以不同方式進行演唱(獨唱,組隊唱,齊唱,上臺演唱)。重要的是舍得花課時,讓學生主動唱、主動演,更重要的是要強調“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其實,我們音樂課更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個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音樂課開喉嚨“開竅”。“學生才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精講多練”恰好體現了這個教學理念。
總而言之,音樂課有它承載的內容,我們音樂教師要上好音樂課,別讓它成為中學課程的擺設。要上好音樂課,除了這“三部曲”,還要多一點責任心,多一點在一線教學的使命感。
參考文獻:
[1]蔣沛姸.音樂教育新體系運用于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的實踐體會[J].黃河之聲,2016(23):50.
[2]肖玲.大眾音樂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育教學探索[J].黃河之聲,20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