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華
【摘要】新課標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實施情境教學,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和教師間的課堂互動,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問題解決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數學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問題中進行學習,而后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能夠幫助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現狀、情景教學采用的主要手段、有效教學策略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有效策略
小學數學情境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及生活經驗創設合適的情境,借助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數學家波利亞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因此,教師在備課中要注重設計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發現主動參與。
一、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現狀
當前,數學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意識不足
在實踐中,部分教師意識到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性,但對情境教學的內涵把握不準確,在教學中過分注重創設數學情境,為了情境教學而創設情境,但情境的側重點不夠明確,沒有突出主體內容,沒有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或是為了讓情境開展的順利,避開一些有難度容易混淆的問題,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和思維的發展,因而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
2.教師教學技能欠缺
部分教師雖然認識到了情境教學的意義,但是沒有很好地掌握情境教學的方法,課堂上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沒有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創新教學方式,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這對學生的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
3.教學未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數學,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與日常生活實際的聯系是極為緊密的。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利用這一特征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沒有體現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利于班級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4.教師缺乏反思意識
杜威曾提過,“凡是有意義的經驗,總是在思維中進行。”現實中,一些教師并不注重在情境創設課之后進行反思,沒有從中學習更好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不能快速地幫助自己提高和發展。
二、情境教學的主要手段
第一,運用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提出過,“數學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將小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事例結合起來進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展示出來,在學生熟悉的場景中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學習到數學知識,并能學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來解決問題,提高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運用游戲、活動等創設問題情境。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在比較好動、活潑、好奇心重的一個階段,五六年級的學生也不例外,因此,課堂上可以適當地設置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游戲和活動的過程中學習,這對于一些認為數學很難、對數學有抵觸情緒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呈現在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是靜態的,比較枯燥乏味無趣,運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可以將這些枯燥的知識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展示數學的發展過程,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和理解數學知識。
三、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策略
第一,正確理解情境教學法。教師一定要理解情境教學法的本質是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而采取的一種方法,它的重點在于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不是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特征和現有的知識水平創設相應的情境,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并學到知識。以部審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組合圖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在上課之前,首先要知道這節課所包含的知識點和重難點所在,結合學生已學過的圖形知識,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將圖形卡片組成不同的形狀,提問學生這些不同形狀的圖形面積怎么求導出本節課的課題。之后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如房子裝修鋪設地板等問題,引導學生采用割補法的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第二,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當前教學,越來越重視數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不斷優化自身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以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音頻、動畫等方式,向學生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幫助學生理解點、線、面,深化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同時也可借助多媒體帶領學生一步一步推導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公式,這樣的教學能夠適應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
第三,注重聯系實際生活。前面已經提過,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非常緊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運用知識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以《分數的意義(一)》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日常生活事例,如某位同學過生日,大家分蛋糕,每個人可以分多少塊這樣的問題,構建生活實例問題,把復雜的、抽象的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在探索生活化問題中理解分數的含義,掌握分數的知識,為下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第四,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在備課中,教師不僅要知道本節課的知識點和重難點,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新知識的生長點的情況等。這些工作若沒做好,課堂上學生沒有和互動起來,效果也就不理想,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也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五,教學趣味性與數學性相結合。情境教學的目的是使得抽象、死板得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接觸的傾向,有了它,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是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重,要保證學生將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數學學習上來,就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應用,而小學的知識并不需要深度的探究,更多是注重知識的應用。所以情境一定要是具有趣味性的,例如上述提到過的生活情境、活動情境、游戲情境等這些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第六,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因此,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和重要性,不斷學習,包括不斷學習數學專業知識,不斷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了解學生的特點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的變化,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學習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成長,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知識水平,以問題為出發點,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自身專業成長和發展,不斷學習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方法,不斷反思,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慧娜.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實踐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2018(10):106-110.
[2]房燕.試論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應用現狀、問題與構建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8(9):107+121.
[3]王玉華.運用情景教學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科技創新導報,2015,13(1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