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華
摘要:隨著新課改學習要求的逐漸落實,高中體育課堂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課堂重心以及目標都有了更為精準的調整。而以高中籃球訓練而言,部分學校以及教師更是引入了分組訓練法這一模式,從而有效的保證了體育課堂的整體訓練質量,為學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籃球;籃球訓練;應用策略
前言:
高中籃球專項化教學以新課程、新教材為依據,重點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發展。在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能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可以促進不同層次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也滿足所有學生情感與技能同步發展的需求。實施分層教學應根據學生的現實水平與興趣愛好,設計出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和愉悅性的學習活動,以“技”育“能”,以“動”養“志”,激發學生籃球運動潛能,助推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保證分組公平是分組訓練法應用的前提
要想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分組訓練方法應用在體育籃球訓練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科學分組這一環節必不可少。基于此,就要求相關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分組的重要性,轉變傳統的人數均分的分組方式,盡可能的考慮多充因素,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分組方式的科學程度以及公平程度,為日后高質量籃球訓練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方面,相關體育教師應該從多重因素出發來合理考察學生的各項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體育教師就可以通過摸底體能測試的開展來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通過專項籃球比賽的開展來考察學生的籃球基礎功底,比如,技術水平,籃球技能掌握的程度等等。借助這種方式來對學生有一個充分的基礎了解,從而為分組活動的開展助力;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分組過程中,一是相關教師就應該統籌學生的這些基礎條件,將能力相近的學生組成一組,借助這種方式,來為日后針對性訓練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從而鼓勵學生共同進步;二是相關教師應該合理把控分組的人數,結合班級整體人數、籃球訓練活動開展規模以及學校籃球基礎設施等等因素來控制不同組的人數,將小組人數控制到4-6人,盡可能的做到分組精細化、避免出現每組人數不合理而導致的個人訓練時間不夠、訓練整體效果不理想的現象;再一方面,教師應該避免出現固化小組分組的思維,要結合訓練效果來靈活調整訓練分組方式,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潛力。一是針對于自身能力以及自身技能進步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將其調配至對應的小組,借助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實現分析科學化的目標,同時還能在這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熱情;二是相關教師應該結合不同階段的訓練目標來采取不同的分組方式,比如,前期基礎訓練階段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來進行分組,而到了后期的技巧性訓練階段,教師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搭配情況以及磨合情況,從而有效的保證訓練活動開展的整體質量。
二、提升技術水平是分組訓練法應用的關鍵
開展籃球訓練活動的主要目標就是優化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能,從而實現鍛煉身體素質、領悟體育精神的終極體育學習目標。基于此,就要求高中體育教師要結合籃球訓練的整體目標,來優化訓練方式,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為高質量體育籃球訓練體系的構建提供支持。一方面,相關教師應該準確把握訓練活動開展的原則,同時以此為基礎來優化訓練方式,采取多元訓練目標確立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技術訓練水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籃球基本特征以及訓練目標出發,結合班級分組情況來制定不同的訓練目標,同時在此基礎上圍繞著訓練效果進行靈活適當的調整,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訓練活動開展的針對性以及高效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訓練進度來調整訓練目標,比如,在基礎訓練階段,以簡單運球、投籃等訓練為主,而在強化訓練階段,更應該重視學生配合度、默契度在訓練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從而靈活調整訓練方針,為學生技術水平的提升提供動力;另一方面,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師指導在籃球訓練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作用,借助標準化動作的師范以及針對性的指導來切實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而在這一過程中,相關教師應該從以下兩個層面出發來為學生籃球技術水平的提升助力:一是示范的科學化,教師不但可以采用傳統的自身示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直接了解到具體的籃球運動姿勢以及發力動作等等,同時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的作用來向學生展示具體的技巧,從而增強學生對于籃球這一項活動的認知;二是針對性指導,所謂針對性指導,就是要求在技術訓練強化的過程中,相關體育教師要從每位學生的具體訓練情況出發,針對性的發現學生訓練過程中的問題,予以科學的指導,從而實現更好的課堂訓練成果。
三、完善評價體系是分組訓練法應用的保障
完善的評價體系是體育課堂當中籃球訓練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當前國內大部分高中體育訓練過程中,評價體系的優化并不受大家重視,從而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整體的訓練效果。在這一背景下,就要求相關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體系構建在籃球訓練課程當中的作用,同時以此為突破口來為高質量體育訓練目標的實現助力。一方面,相關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完善優化訓練的評價指標,從學生技巧掌握程度、戰術水平高低等等指標出發來開展科學的評價活動,同時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進步程度以及小組團隊的配合情況等等,統籌考慮這些訓練評價因素,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評價活動的科學性。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激勵鼓勵方式在訓練中的作用,圍繞著學生訓練過程中凸顯的閃光點進行及時的鼓勵,以此來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參與訓練活動的興趣。除此之外,相關教師應該認識到評價形式多樣化的重要性,除了傳統的籃球技能單獨測試的現象,教師應該更加注重籃球這項運動的團體性特征。
結語:
在推進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背景下,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應秉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在實施分層教學時,則應聚焦教學目標、對象、內容與評價等要素,重點要關注學生的參與體驗和成就感獲得,以期通過體育教學來促進學生體能素質與健康水平的綜合提升,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崔茂林.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DOI:10.27212/d.cnki.glnsu.2020.000320.
[2]朱國東.江陰市高中籃球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蘇州大學,2014.
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縣域高中校園籃球文化的建設與實踐研究》(編號:JSZJ2113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