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




摘?要:利用世賽貨運代理賽項資源引領課程改革,以廣州城市學院為例,通過分析世賽貨運代理項目,以及《國際貨運代理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職《國際貨運代理實訓》課程教學改革,以此來提升國際貨運代理實訓課程教學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貨運代理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目標,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世賽貨運代理賽項;國際貨運代理實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19
1?世賽貨運代理賽項簡介
世界技能大賽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技能水平的最高級別比賽。到目前為止,世賽貨運代理賽項只進行過兩屆比賽,第一屆比賽于2017年10月在阿布扎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貨運代理項目作為新增展示項目,第二屆比賽于2019年8月在喀山舉行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該項對參賽選手的要求:第一,掌握扎實的國際貨運代理知識;第二,具備強健的身體素質;第三,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第四,具有快速反應能力。
1.1?考核模塊(表1)
1.2?競賽內容(表2)
1.3?考核形式
雖然第44屆和第45屆中比賽考核形式在不斷變化和調整,但是考核形式主要還是以書面考核和口頭考核為主。書面考核主要是通過模擬貨代接受各類郵件來處理貨代相關業務,并采用英文郵件的形式回復客戶,這部分占試題比例最高,分值約占77%。口頭考核主要是通過模擬接聽客戶來電的場景或者模擬向客戶做公司介紹與業務推介的場景來考核,模擬接聽客戶來電的場景時,需要選手在電話中給予客戶適當的回復,分值約占18%;模擬向客戶做公司介紹與業務推介的場景,需要選手利用辦公軟件制作企業推介的PPT,然后用流利的英語向客戶推介并回復客戶的提問,分值約占5%。
1.4?評分方式
(1)測量評分是針對比賽結果如選手的答題紙進行客觀評價。由于測量評分是一種具有客觀性的評分方式,因此世賽盡量采取測量評分這種方式,測量評分的占比從2017年的87%上升至2019的90%以上。
(2)裁決評分是一種針對選手比賽作品的主觀評價方式。該方式由3名裁判同時對一處指標進行評分,用0-3的等級歸類評分,且各裁判之間給出的分數最大差異不得超過1分,若超過則需裁判說明理由,并重新進行亮牌評分。各分數由競賽信息系統(CIS)自動得出。裁決分由全體裁判員組成評分團隊,分差超過1分時,評分人員進行集體討論,并最終取得一致。
2?《國際貨運代理實訓》課程在教學中的問題
2.1?教師結構有待改善
在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國貿易專業教師中,大部分教師都是碩士畢業后直接招聘進入學校任教,這些教師雖然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比較缺乏實踐經驗。而來自企業一線,具有五年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為數不多,教師結構有待改善。如果競賽指導老師具有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熟悉掌握工作流程、技術要點、方式方法,且能對突發事件具備應變處理能力,那么在指導學生參加世賽貨運代理項目選拔賽時更具有實力、底氣,不會因為經驗不足而無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2.2?現有教材難與世賽對接
現有的教材不能有效的全面的覆蓋國際貨運代理綜合業務領域,大都是按照海運、空運、陸運和鐵路運輸分別編制,無法全面覆蓋國際貨運代理綜合業務領域,而世賽貨運代理賽目的考核內容涵蓋貨運代理企業以下崗位的業務內容,即銷售、客服、操作、財務等多個崗位。盡管現有教材也能將教學內容任務化,但將任務化的內容自始至終貫穿到貨代崗位工作中是一個難題。大部分教材無法將任務化的內容自始至終貫穿到貨代的銷售位、客服、操作等多個崗位工作中。雖然學生在結束課程后,基本上完成了教材的全部工作任務,但是很難上手處理實際工作問題,再加上現有教材部分內容相對滯后,更新不及時,既無法與企業同步,也很難與世界技能大賽的考核技能點完全對接。
2.3?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國際貨代實訓》課程內容均按照傳統運輸方式展開,通常包含國際海運、國際航空運輸、國際鐵路運輸、國際多式聯運等模塊。通過對世賽貨運代理項目的競賽內容的研究,發現世賽貨運代理項目的考核內容包含了從客戶獲取、客戶咨詢、報價計算、運輸組織、單據處理、異常處理、付款結算較為完整的業務流程。考核內容不僅涵蓋范圍較廣,而且還具有市場導向性、模式多樣性、操作性強等特點。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國際貨代實訓》課程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往往存在以下一些問題:職業技能目標不太明確,課程教學內容缺乏較高的實用性、針對性、多樣性等;理論教學內容設置較多,而技能教學內容設置相對少些,這些都與世界技能大賽的要求不相匹配。
2.4?教學評價較片面
第一,教學評價內容不夠全面、不夠細致;第二,評價主體缺乏多元性,主要以教師評價學生為主,而在學生自評、互評方面有所欠缺;第三,教學評價的結果主觀、片面,評價模式主要是教師評價學生,這必然導致評價的結果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主觀性和片面性。
3?《國際貨運代理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3.1?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專業技能
一名合格的指導教師不僅要能勝任理論教學,而且還能指導學生實習操作。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為此,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要求教師每五年至少要參加企業實踐六個月,學院倡導專業課教師利用好寒暑假時間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加強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教學和技能操作水平,促進了專業建設與發展。另外,在指導競賽中,要注重發揮教學團隊的力量,教學團隊的教師各有所長,取長補短,可以給予學生全方位、針對性的指導。
3.2?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國際貨運代理實訓》教學內容將參照世賽的考核內容及規則,融入行業標準和職業規范進行改革,以不同運輸方式為模塊,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來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編排篇章體例。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知識與能力的轉化,學校學習與企業工作崗位需求的銜接。以操作崗(?海運)?為例,世賽貨運代理賽項考核內容之一就是要考核參考選手根據貨物特點選擇集裝箱類型和數量,然后報價、訂艙等。行業標準和職業規范要求一名合格的操作員必須掌握相關的貨代知識與技能:在進行教學內容改革時,參照世賽的考核內容,融入行業標準和職業規范,以工作任務為驅動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3.3?改革教學評價方式
課程教學評價雖然包括以出勤、作業等的平時考核,但是教學評價往往還是重視終結性考核,以筆試為主,評價效果不明顯,對學生學習激勵效果弱,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要求我們要改革教學評價方式,尤其是要改革實訓環節的教學評價方式,運用《國際貨運代理實訓》教學軟件,將實訓環節的教學評價采用競賽評分的方式,對每次的實訓成績進行排名,那么學生之間形成相互競賽的關系,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而且也能在課程學習中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性學習氛圍和互相促進、互相提高的良好發展局面。此外,由于該競賽評分是公開的,且數據時時更新,因此方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弄清楚自己實踐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更加有針對性地訓練其職業能力的薄弱點,從而實現自我職業技能的提升。
3.4?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世賽貨運代理賽項對參賽選手的要求很高,要求選手不僅要熟練掌握貨代知識與操作技能,而且還要將自己置身于真實的貨運代理工作場景。因此,對于《國際貨運代理實訓》課程來說,“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有多么重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定要想方設法與貨代企業簽訂校企業合作基地協議,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不定期邀請貨代企業的專家進校對學生進行專業培訓,通過培訓,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操作技能。鼓勵學生參加世賽貨運代理賽項選拔賽,通過參賽的形式,強化技能訓練、提高技能水平,從而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推進《國際貨運代理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鄧金梅.基于世界技能大賽的高職《國際貨運代理》課程“三教”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8):149150.
[2]郝飛.基于世界技能大賽的職業技能訓練課程構建實踐研究[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20.
[3]饒巨秀.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契機探索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職業,2019,(15):3637.
[4]張楠.高職院校貨運代理課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與設計——以世界技能大賽國際貨運代理賽項為標準[J].河北職業教育,2020,4(06):5861.
[5]柳國華.職業技能大賽對國貿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引領作用[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3844.
[6]張瓊.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19,(3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