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雷雷
【摘? 要】隨著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不斷改革,新課標背景下要求語文教師應用多元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注重凸顯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主體性,為學生準備充足的閱讀時間與時機,防止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出現懶惰情緒。本文圍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一步探索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模式,希望通過應用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培養極具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時代新人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育人
閱讀教學向來屬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初中語文教學,若想收獲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做好閱讀教學方案,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真正掌握文本內容,積累更多閱讀經驗。但不得不承認,在現有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眾多問題,與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要求不相匹配,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需要廣大語文教師結合工作經驗,深入分析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為學生高效閱讀提供根本指導,不斷提升整體閱讀效率。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閱讀教學認知不清
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一些教師關于閱讀教學的認知并不深刻,認為閱讀教學就是針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學生按照設定的教學方案進行學習即可。這種情況下,學生關于課本知識的理解,僅僅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嘗試探索,并未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及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幫助學生積累深厚的閱讀經驗,在學生日后獨立閱讀時,極有可能被閱讀難題束縛。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并未針對閱讀教學進行全面性的認知,閱讀教學范圍狹窄,僅拘泥于語文教材,而且閱讀教學通常出現在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忽略培養及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領會能力較差,學生的知識面狹窄,無法提高獨立閱讀的技巧和能力,與新課改閱讀教學內容嚴重背離。
(二)學生欠缺閱讀問題意識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解答的問題、所做的發言均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口頭提問或者是課后練習題等方式提出的問題。同時,學生也樂于接受來自教師或者是教材給的參考答案,只要接近于標準答案即可,不愿再深入剖析問題。目前,初中生課業壓力較大,升學負擔頗重,學生常常將時間用于提高答題技巧等方面,教師參照標準答案,事先為學生規劃答案要點,學生經過反復訓練,掌握閱讀題答題技巧。在封閉教學模式下,學生過度依賴教師及教材答案,未曾養成獨立發現問題的意識及能力,必然難以生成“問題意識”。
(三)閱讀教學與生活實踐脫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主要是受客觀教學條件的制約。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把學生固定在教室內聽教師講課,以閱讀教材為根本框架,學生與社會實際活動嚴重脫軌,欠缺對生活的理解及感悟,不利于真正促進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技巧,難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導致學生的閱讀沉淀不足。
二、異彩紛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一)創設閱讀情境,打造愉悅生本課堂
新時期,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以學生為核心。通過興趣引領學生進行高效閱讀,這就意味著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適當創建閱讀學習情境,為學生引出核心議題,進而激活學生探究語文文本的熱情。在語文課堂上,注重持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閱讀課堂上選擇學生易于接受且喜聞樂見的導課方式,優化閱讀情境,使學生處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保持質疑和探索的精神。
比如,在講解《黃河頌》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通過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并適當地引入學習內容,向學生提問:“大家親眼目睹過黃河嗎?大家知道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嗎?大家知道黃河是母親河嗎?”隨之,為學生在大屏幕上展現《黃河》剪輯視頻,通過央視的紀錄片,讓學生詳細了解黃河之源,品悟黃河特色,感受中華歷史文化的獨特之處,并稱贊萬千祖先的勇敢及勤勞。如此一來,學生一邊瀏覽課文一邊欣賞視頻,內心的求知欲變得異常高漲。教師結合教學契機,引導學生歸納文本中對自己感觸較深的語句,并表明自己深受感觸的原因。比如,那一句“鐵的臂膀”,便將黃河用擬人化的手法呈現在學生面前,令學生感知到黃河母親的偉大,宛如巨人的軀干,伸出萬千“臂膀”,保護中華子孫,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文本中黃河的恢弘氣勢,逐步生成大無畏的民族精神及優良品質。
(二)聯系文章主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般來說,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需向學生講明文本主旨,引導學生結合主旨內容提問,可保障“問題”更符合閱讀目標,達到閱讀學習要求。這種“問題”充滿針對性,能將學生的閱讀著力點放在文本重點知識、難點知識中,對學生后期閱讀學習發揮導向作用。在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無法針對文章中的每一詞句、每一段落進行深度加工,而是選擇文章中的細節內容精雕細琢,對一些次要點粗略加工,甚至是忽略不計。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聯系文章主旨內容,提出個人疑問,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至需要重點把握的文本內容中,進而令學生加工信息更高效。例如,在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由于本篇文本的理解難度稍大,加上學生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存在“畏難”情緒,認為魯迅先生的文章過于深奧,心中產生了閱讀障礙。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專注力,將學生對整篇文本的關注力落在某一主旨段落中。在閱讀教學實踐時,教師可以通過圖表方法,整理魯迅先生的個人經歷,感悟魯迅先生的艱辛歷程,學習魯迅先生堅持真理以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由此可見,結合文章主旨提問,既能幫助學生透徹理解文本內容,又能激勵學生產生與作者感同身受的意識,積累高效閱讀的經驗。
(三)結合現實生活,促進學生勇于質疑
有專業教育人士指出,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注重“落葉歸根”,也就是要回歸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吸收養分,這樣才能有效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促使其善于探索文章、品鑒文章,最終形成問題意識,懂得研究問題。實踐出真知,這一理念并非沒有道理。通過實踐,能反復驗證學生的設想及猜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既要鼓勵學生提問,又要保障學生形成解問的能力。為了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善于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并指導學生“躬親踐行”,這樣才能令學生提出的問題更有鮮活力。例如,在進行《鄉愁》《我愛這土地》的閱讀教學時,教師不應將教學重點放在語言特色等方面,而要向學生表明詩歌的現實意義。在詩歌中,充斥著作者的思緒,如果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將一些心中的小秘密或者是難以啟齒的話語寄托在詩歌之中,則可幫助學生傾訴內心的疑慮、煩惱,緩解青春期壓力。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大膽創作詩歌,以此作為排解心事的手段,確保學生在閱讀及寫作融合的過程中,深層次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對身邊的事物提出疑問,反復思索與深入探究,最終善于在生活中發問。
(四)依托文本細讀,培養學生的情感體悟
如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文本細讀”是最簡單的閱讀方式,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教師應結合語文文本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感受,從細節入手,以保障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能進行深層次對話及交流,為語文閱讀教學拓展廣闊的思維空間,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展現自己的主動權,應用自己喜愛的方法閱讀文本,真正把握文本主旨,深化語文閱讀情感。
例如,在講解《藤野先生》時,教師指導學生依托關鍵字、關鍵詞以及主旨語句,跟隨作者的腳步,深深地走進文本,讓學生感受文本的人物語言、人物外貌,深入分析及品讀文本,自然而然地了解到藤野先生的真誠與嚴謹,意識到藤野先生不存在狹隘的民族偏見。又如,在講解《小石潭記》時,教師就應抓住文本中描寫景色的重點詞語及字句,令學生進行細致的品讀,以保障學生真正融入作者的心理世界。通過促進學生細讀及體悟,能夠讓學生真正變成語文課堂的主人,不斷地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用文本內容牽引學生,深化學生的閱讀情感,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令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獲得全新的情感體悟。
(五)精心備課預設,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
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備課這一環節具有較大的作用。如果把閱讀教學過程視為建設房屋的過程,備課則屬于建筑圖紙,能夠為后期的施工奠定基礎。為此,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時,教師要注重優化備課這一環節。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備課教材。若想真正提高閱讀教學成效,教師就應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上課前由教師認真研究教材,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采用創新方式適當增減教材內容。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備目標”與“備學生”。教學過程中目標內容并不固定,由于不同學校設置了不同的閱讀課程,所面對的學生間存在差異,導致閱讀教學目標千差萬別,但基本目標主要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知識、閱讀能力和閱讀情感為基礎,重視強化學生的價值觀念。
比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時,由于文本屬于童話故事,具有極其離奇且曲折的故事情節,語言通俗又有趣,通過夸張手法描繪了昏庸皇帝受人欺騙的故事,揭露了大臣的愚蠢行為,并諷刺了皇帝荒唐可笑的本性。寓言故事和童話故事對初中生有超強的吸引力,但由于初中生的閱讀水平不高,加上欠缺判斷力及思維能力。在閱讀童話類文學作品時,雖然會被豐富的故事情節吸引,但是難以在深入思考過程中感受文本意蘊,欠缺文本審美能力。這就意味著,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感受童話故事的想象手法、夸張手法,結合課本劇表演以及復述課文等方式,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令學生感受到作者的生平思想,進一步感受作者人格之美,品味童話故事的藝術魅力,逐步提高審美品位及情趣,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逐步走進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為了切實改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教師應注重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為學生講解語文閱讀內容,讓學生深度掌握閱讀知識和技巧,養成獨立閱讀的意識和習慣,為后期獨立探索閱讀內容積蓄能量。
【參考文獻】
[1]曹浩雋.擇優適切,因人施教——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選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2):77-78.
[2]魏淑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2022(6):60-61.
[3]朱光明.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方法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98-99.
[4]王彩霞.基于“雙減”政策的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2(2):4.
[5]李維慶.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2):18.
[6]何苗苗.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