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婚戀綜藝層出不窮,大量婚戀綜藝向觀眾展示戀愛的甜蜜和婚姻的幸福,鮮少呈現出婚戀失敗的一面。而芒果TV出品的《再見愛人》節目顛覆了以往婚戀真人秀節目的固定套路,弱化了愛情和婚姻的甜蜜性,展現了愛情落地后并不美好的一面,既開創了婚姻真人秀節目的內容形態,又潛移默化地傳遞出治愈性的價值輸出。文章對婚戀紀實真人秀《再見愛人》的節目內容進行分析,結合傳播學和社會學理論,探索其在敘述方式和情感表達方面的特點,旨在挖掘婚戀紀實真人秀的創作模式,為國內婚戀紀實真人秀節目的內容生產與傳播提供應用參考。研究發現《再見愛人》節目通過紀實性的故事敘述和漸近式的情感表達潛移默化地向受眾傳達正視親密關系、理性想象自我與他人關系的婚戀觀念。
關鍵詞:《再見愛人》;婚戀真人秀;故事敘述;情感體驗;價值傳遞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7-0184-03
近年來,社會對婚姻問題變得十分敏感,青年人的婚戀觀與出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代人的婚戀觀產生了巨大反差,現代生活方式和開放的婚戀觀念正在沖擊著中國傳統的婚戀觀。
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了30天的離婚冷靜期,這一法規的設立激起了千層浪。《再見愛人》的開播恰逢其時,節目組設置的18天的限時旅行就好比另一種形式的離婚冷靜期,冷靜期提供了重新認識彼此的機會,也會為彼此提供解決婚姻矛盾的機會。
對于節目觀眾來說,《再見愛人》為自身尋找婚姻伴侶、探尋婚戀問題、解決情感困惑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的維度,年輕一代或許能從節目嘉賓的選擇中找到合適的婚姻處理方式。總體而言,《再見愛人》關注了過去婚戀真人秀未曾涉獵的情感離散階段,聆聽了普通人正在經歷的婚戀故事,為國內婚戀真人秀節目的選題與傳播帶來了新啟示。
一、故事敘述:非腳本呈現真實婚姻階段
《再見愛人》是國內首檔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采用了“室內觀察+室外紀錄”的節目形式,邀請正在經歷婚姻危機,處在不同情感階段中的伴侶,讓他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慢下來,通過長途旅行重新審視婚姻關系,并作出最終抉擇。《再見愛人》不僅首次在綜藝中探討婚戀危機,還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將隨機采訪、跟蹤拍攝、深度訪談、情景組織等紀錄片元素融入其中,恰到好處地平衡了紀實片的“真”與綜藝節目的“秀”,采取非腳本模式為綜藝受眾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觀看體驗。
(一)以紀實視角觀察并展現生活
以往的真人秀都存在腳本,腳本會對節目的故事發展、環節設計、嘉賓情緒進行規定,決定了節目的走向發展,腳本類節目對意外情況的發生容忍度較低。但這樣的具體化腳本有可能固化節目形式,限制節目創意,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1]。
《再見愛人》是一檔非腳本類綜藝,著眼于嘉賓自然對話的過程,適當的沉默和留白為觀眾留下了感受的空間,舒緩的節奏和自然的表達方式也受到了觀眾較高的評價,富有一種紀錄片的質感。
從空間上來說,節目組為觀眾呈現不斷變化的陌生場景,讓每組夫妻在自己并不熟悉的地方開啟長達18天的長途旅行,嘉賓夫妻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感、對飛行嘉賓到來的驚訝感會讓觀眾對嘉賓所呈現的狀態的真實性產生信任。
從呈現手法來看,《再見愛人》節目組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蹤拍攝會讓觀眾產生真實感,再加上每天以填寫選擇卡的方式跟進嘉賓內心真實想法,既能夠幫助觀眾了解嘉賓的心理狀態,產生代入感,又能更全面客觀理性地看待不同夫妻對婚姻的態度和選擇。
此外,《再見愛人》中的三組嘉賓并沒有事先對節目內容和行為表現進行探討,只是按照節目組的規則和任務行事,其中兩組嘉賓的節目見面是離婚后的第一次相見。
由此可見,盡管節目組設計好了活動內容,但由于活動參與者的表現不可控,最終呈現出的節目效果是隨機且真實的,演出者的無法預測性制造了真實感。如節目第一期伊始,節目組設置的搭帳篷環節巧妙地呈現了三對夫妻的真實關系:章賀和郭柯宇彼此很獨立,互相不依賴,甚至彼此回避;朱雅瓊碰到問題,還是會習慣性地喊王秋雨幫忙。魏巍和佟晨潔則正好相反,魏巍碰到問題完全置身事外,習慣讓佟晨潔來解決。節目組通過對嘉賓語言、神情、動作等細節的著重描繪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全方位展現旅途中三對夫妻的真實生活。
(二)陌生旅途重建自我
在人類學家看來,旅游活動往往能夠促成人的身份轉變。齊美爾強調,空間是心靈的一種活動[2],因而雙方的熟悉與陌生并不是由空間距離決定的。他曾描述旅途中相識的誘人之處,表示旅途不會讓人承擔任何義務,人們面對一個小時后就要分離且很大概率不會相見的人,“會出現一種引人注目的推心置腹”[3]。
節目嘉賓通過旅行重新認識自己,在旅途中,他們不得不融入新的環境,與陌生的友人展開對話,其社會關系也會因此得到重建和升華。
首先,熟悉的人在陌生之地相遇,脫離日常生活困境并重建社會關系。參照范·熱內普的儀式結構理論,旅游活動包括分隔—過渡—融合三個前后相繼的階段。在分隔階段,嘉賓夫妻離開日常生活居所,暫時告別日常生活的時空框架與活動規則,脫離原來的社會關系網絡,擺脫某些束縛與責任,開啟無拘無束的個性解放與自由體驗模式,不少人會產生一種全新開始的感覺。在節目中,章賀提到妻子未曾肯定過他,但是在夫妻畫像環節兩人表現出了驚人的默契,章賀甚至表示,“沒想到自己在郭柯宇眼中是帥的,這是結婚十年我第一次獲得她的肯定”,“節目嘉賓透過旅行化解了雙方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的矛盾關系,重建彼此的理解和認識”[4]。
其次,結識陌生人并重新找到迷失的自我。在非慣常環境中,旅游者擁有了嶄新的人生參照體系,不斷接受各種信息的刺激,這為重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改變自我提供了重要契機。在旅游世界中,人們可以在陌生的環境中摘掉面具,做回真實的自己;在與他人的相遇中,由于相互之間的匿名性,“人與人之間更容易敞開心扉,結識心靈好友”[5],看到自己的另外一面或另一個自己,獲得生命意義與存在方式的啟迪,重新找到迷失的自我。朱雅瓊結婚后放棄了事業,回歸家庭,自始至終在尋求丈夫的肯定與尊重,丈夫的習慣性否定讓她對自我產生懷疑,直到朱雅瓊在旅行中穿上婚紗,得到了丈夫的一句“很好看”,她才真正感到釋然,重拾信心。
總之,所處陌生之地沒有過去未來的負擔,所遇陌生人沒有社會關系的負累,使節目嘉賓得以再造自我,重建親密關系,讓觀眾感受到了節目的人文氣息與溫暖治愈感。
二、情感表達:解禁疏離的親密關系
瑞斯和沙沃在1988年提出親密理論,對“親密”一詞作出了清晰的定義,親密代表一種交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可以獲得對自我的認識和對外界的感知。社會學家戈夫曼認為,人們若需要發展親密關系,需要先向對方進行個人信息的自我表露,主動的自我表露是雙方從陌生走向熟悉的社會滲透過程,這也是人們形成親密關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再見愛人》中的夫妻曾經建立過親密關系,但隨著婚姻矛盾的暴露,親密關系面臨危機,雖然彼此朝夕相處,卻貌合神離,信息反滲透迅速顯現,親密關系也面臨重塑和再定義。吉登斯認為,親密關系其實是情感交流的問題[6],因此節目組將三對夫妻置于陌生環境之中,他們不得不通過交流、表達來參與活動、處理人際關系,而這種情感交流則是他們重新認識彼此的必要方式。
(一)情感體驗:從逃避到破冰
從社會滲透理論的觀點來看,自我表露是親密關系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當個體將自己的內心想法猶如洋蔥一樣剝開,自我表露越深,彼此越能建立親密關系。《再見愛人》中的嘉賓夫妻都曾建立過親密關系,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開始選擇反滲透,猶如一部倒放的電影在深度暴露停止后,流于表面的談話仍會持續很久,彼此的關系可能不會在激烈的怒火中結束.卻會因缺少歡樂和關懷逐漸冷卻。對彼此的陌生感大于熟悉感的尷尬關系,可能會引發節目嘉賓之間的沖突與彌合,同時也會讓節目效果達到極致。節目中的章賀和郭柯宇離婚一年后再重逢,兩人開始十分尷尬,而隨著旅行的深入,兩人開始重新知悉彼此,重新向對方自我表露,互相滲透。在攀巖體驗中,每組夫妻都要爬到懸崖邊上,喊出想對對方說的話。郭柯宇因為腰傷沒有參加,重度恐高的章賀咬緊牙關決定參與,郭柯宇遠遠地望著他,第一次主動向他喊了“加油”。這對一年以來形同陌路的離異夫妻終于破冰,漸漸了解對方的訴求,理解彼此的世界。《再見愛人》在記錄這幾組最熟悉的陌生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時,還表現了親密關系的重建過程,從反滲透走向滲透。
(二)情感沖突:話語的交鋒與需求不同步
真人秀節目毫不避諱展示真實的沖突,以實景拍攝真人情感沖突事件,充分激發受眾對節目的興趣,而觀眾也會將嘉賓之間的情感沖突投射到自身,在節目中的故事和普通人的真實情感中,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好萊塢著名的劇作家羅伯特?麥基曾對沖突的作用作出了明確的判斷,如果沒有沖突,故事不可能深入發展[7]。話語的交鋒和需求的不同步是引發節目情感沖突的主要因素。
首先,性別話語的差異導致各組夫妻出現話語沖突,而嘉賓夫妻常常會因話語的交鋒而產生情感沖突。例如,魏巍和佟晨潔夫妻兩人就生育問題展開對話,魏巍堅決地想要孩子,佟晨潔則認為魏巍在思想行為上還不成熟,沒有考慮過在她這個年齡要孩子的風險,持不同意見的兩人爭吵得愈發激烈,最終以魏巍的沉默和逃離收場。而王秋雨朱雅瓊夫妻同樣存在著話語的碰撞,王秋雨常以否定性表態來駁斥朱雅瓊,長期的否定式話語讓朱雅瓊對王秋雨產生排斥進而產生了情感沖突。
其次,婚姻中的雙方有截然不同的情感需求,婚姻的穩定性取決于雙方需求的滿足程度,兩者的需求不同步時往往會導致持續的爭吵和沖突。例如,郭柯宇和章賀生活節奏完全不一致,休閑愛好差別太大;朱雅瓊需要的是王秋雨的體貼照顧,而王秋雨需要的是賢惠持家的妻子;魏巍則苦于得不到佟晨潔對他家庭價值的肯定,自尊心受損。
(三)情感管理:審視親密關系
親密關系的情感管理是關系管理中最經常、最難以預測結果的一種管理。如果管理得當,關系就能順暢地維持和發展,倘若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就會導致親密關系緊張、破裂以至讓人后悔莫及的后果。
在《再見愛人》節目里,每組嘉賓夫妻都面臨著情感管理的難題。情感沖突無法避免,他們始終以保守的態度來處理問題,不愿意表達個人內心的感受和想法,總是抱著對方能夠理解的態度來管理親密關系,而這樣內斂保守的行事風格恰恰會使雙方的關系陷入僵局,引發誤會和沖突,只有恰到好處的情感釋放才能真正讓彼此敞開心扉,接納和正視對方。
節目中,章賀和郭柯宇剛見面時互相閃躲,到懸崖攀巖環節時,兩人真正釋放了內心的情緒,章賀的隔空喊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內心的情感,而郭柯宇聽到章賀的喊話,情緒突轉,淚灑現場。登頂后,郭柯宇主動走上前和章賀擁抱,讓觀眾發現了這組夫妻固執倔強之下的隱忍和脆弱。節目嘉賓不斷向對方喊話的過程就是自身情感釋放的過程,當自我開始袒露真實需要,也就開始有意識地管理雙方的關系,通過擁抱、對話等行為實現情感管理,最終雙方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和解。
正如節目所展示的那樣,節目嘉賓在后期有意識地管理自身情緒,如王秋雨夫妻彼此退讓,嘗試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等,三組夫妻在相處過程中逐漸正面處理雙方問題。
三、觀念傳遞:正視親密關系,展露真實自我
《再見愛人》的三組夫妻分別是已離婚、準備離婚、處于離婚冷靜期三種狀態,各自有著需要解決的婚姻難題,處于人生不同階段的夫妻對婚姻問題的覆蓋性和代表性更加全面。回顧節目可以發現,《再見愛人》不僅傳遞了溫暖治愈的婚戀觀,還關注了諸多社會議題,如社會時鐘、犧牲、依戀關系、溝通方式話題等,在觀眾間引起了廣泛討論。節目剖開了離婚生活的殘酷面,也治愈了離婚夫妻所受到的婚姻傷痛。一方面,節目組展示了大千世界的美好,讓人們看到了人生的無限可能;另一方面,在旅行途中,每組夫妻也嘗試正面溝通,進行深度對話,從而思考婚姻的本質,最終和解婚姻矛盾,進而坦然接受彼此當下的親和而不密切的關系。總而言之,《再見愛人》向節目受眾傳遞了治愈溫暖的價值觀念,即正視親密關系的得失,理性地想象自我與他人的共同生活,帶有鮮明的人文治愈氣息。
四、結語
《再見愛人》用紀實的方式講述真實的婚姻故事,讓觀眾真正看到現實婚姻中的幸與不幸,節目在內容和形式上都作了創造性的嘗試,最終獲得了觀眾的肯定。雖然節目存在不足之處,但是超越了以往婚戀真人秀節目的固有模式,實現了婚戀紀實真人秀節目的創新,為以后婚戀真人秀節目創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羅良清.從《了不起的挑戰》看真人秀節目主流價值觀的建構[J].電視研究,2017(1):41-43.
[2] 童強.空間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60.
[3] 齊美爾.社會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505.
[4] 張磊,謝卓瀟.社會關系的空間化:旅行真人秀節目中的移動性[J].中國電視,2018(7):71-75.
[5] 楊向榮,曾瑩.從波德萊爾到馬爾庫塞:現代人形象譜系及其審美之維[J].上海文化,2015(6):68-75.
[6] 安東尼·吉登斯.親密關系的變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169.
[7] 羅伯特·麥基.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245-246.
作者簡介?王亞妮,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