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啟發和完善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期,教師應該把握這一時期引導學生掌握住高效閱讀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而初中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需要學生有大量的閱讀經驗及相應的閱讀能力。本文擬從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借助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達成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閱讀能力;初中歷史;歷史課堂
閱讀是一項可以讓人的身心得到放松的精神活動,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中學時期是完善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多樣式閱讀方法進行學習。教師不能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全盤輸出給學生,而是應該讓學生有自己的理解。本文將通過以下三個思路出發為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提出建議。
一、在歷史課堂培養中學生閱讀能力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思想觀念都處在發展階段,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而歷史科目的學習需要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師只有借助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才能建立起一個高效的歷史課堂。高效的歷史課堂同時也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配合,不應該只是教師的“獨角戲”。那么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可以設置課前預習任務,應該注意的是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為他們的預習設限,而不是單純的閱讀課文。這樣可以達到深化學生的閱讀印象、鍛煉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的目的。其次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歷史課堂上會涉及到大量的古文閱讀,對于剛接觸古文的初中生來說,可能會因為看不懂文言文導致他們對歷史課堂興趣乏乏。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教師運用多樣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歷史閱讀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時,可以通過播放影視資源讓學生直面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三件大事的歷程,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點,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度,可以讓學生對學習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再比如,在學習《三大改造》這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如“三大改造前和三大改造后中國國情有何改變?”“三大改造的利與弊?”等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歸納素材中的信息,有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深度掌握,增強他們對歷史知識的了解。
總之,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是學生能夠對課堂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同時,教師應該知道哪種閱讀方法最適用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比如采用目錄學習法,在學習一個單元之前,讓學生先對目錄進行閱讀,以目錄為引子導入本單元的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本單元內的知識點進行串聯,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如果只是一味讓學生根據教師的閱讀理解課文,會本末倒置,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育沒有絲毫幫助。同時,歷史教師也應該注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史觀,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夯實的基礎。
二、與語文課堂結合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語文課堂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鞏固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必須做到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引導、培養,學生才能有一個堅實的閱讀基礎,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有所增強,學生日后才能全方面發展。而有效的閱讀能力教學對于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思考能力都有所幫助,所以教師必須不斷鍛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例如,在學習《新文化運動》時,將這一階段的文學作品展示給同學們,這樣利于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對文學產生了何種影響,以及新文化運動前后文學作品之前的差距。通過學生和教師一起合作探究學習,如此便能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再比如,在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這一章節時,可以與語文課本上的《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結合在一起,將語文閱讀和歷史閱讀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教師只有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才能為日后的其他科目的閱讀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達到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要想通過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構建一個高效的歷史課堂,不能忽視語文課堂的重要性,只有將語文課堂和歷史課堂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進步。
三、增設拓展課堂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階段是學習歷史知識的開端,歷史課本中涉及到的古文閱讀,對于剛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學習初期,教師需要由淺入深把古文講透徹。同時,教師要想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課內閱讀上,而是要增設拓展課堂,以此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同時,增設拓展課堂還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閱讀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閱讀速度。歷史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歷史,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例如,舉行“五四運動”主題班會,學生通過搜集與五四運動相關的人物、事件,并對其進行閱讀整理,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提煉。能在班會上進行歸納講解,能夠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結論,這就說明學生完全熟識這一知識點了。再如,教師可以通過推出讀史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在平臺上發布課外歷史趣味閱讀故事、歷史科普,讓學生利用課下碎片時間增加歷史閱讀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時,應該優先選擇與課堂所學內容關聯度較緊密的材料,這樣便于學生健全知識體系。
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搭建課外閱讀課堂,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也必須認識到閱讀能力不是速成的,需要長時間對學生進行培養鍛煉,只有積極探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才能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閱讀基礎。
總結
綜上可知,要想搭建一個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師首先需要在歷史課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其次要看到語文課堂的重要性,通過語文課堂上的閱讀積累,才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鞏固;最后對學生閱讀力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學生只有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他們才能積累閱讀經驗,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有所增強。
參考文獻:
[1]王麗華.借助閱讀能力的培養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6):84-85.
[2]韓冰潔.提高初中生歷史教材閱讀能力的方法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1(3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