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瑩
摘要: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要求,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也會阻礙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將情境教學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學法的優勢,基于英語的本質及情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分析了情境教學法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的可行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情境教學
引言:
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在于: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要求,結合課本內容,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應重點培養小學生形成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逐漸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1]。為達到此目的,需注重“英語語境”的構建。結合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現實情況,創造英語情境離不開情境教學法。
一、情境教學的優勢
(一)用對情境的理解替代語言學邏輯
教師通過情境教學可以打造一定的學習場景,使學生在理解場景的基礎上,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關于如何在餐廳中進行點餐時,只要讓學生沉浸在這樣一種場景,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作為顧客進入餐廳時,由于對環境不熟悉,對菜品不熟悉,對點單流程不熟悉,往往會感到茫然無措,這時是最需要幫助的[2]。因此在英語體系中,服務員第一句話往往是“May I help you?”,或者“Can I help you?”。教師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理解英語語言體系中各個關聯部分之間的邏輯,學習難度就會極大降低。
(二)增強教學內容的關聯性
情境教學法可以增強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教師便可以根據情境教學法的需求,將教學內容按照更加緊密的關系同時進行傳授。仍然以小學英語中常見的學習內容為例:如何將小學生開學時見面的自我介紹和到餐廳就餐時的常用語進行關聯性教學呢?這給教師的啟發便是可以創設一種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將學生開學的互相介紹和認識,變成了在餐廳內舉辦聯誼會的方式,事實上,這種方式在中國也比較常見。當小學生意識到這是一個在餐廳里舉辦的自我介紹會時,他們對學習自我介紹和學習點餐的內容,便會有更好的理解,從而用一定的關聯性增強學習內容的記憶點。
二、讓情境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落地生根的策略
(一)圍繞課本內容的角色扮演
圍繞課本內容進行的角色扮演式情境教學法實際上是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的六大基本途徑之一——表演體會情境。而具體的表演方式可分為兩種分,分別為“進入角色”和“扮演角色”。前者的核心開展模式為“假如我是課文中的XXX”;后者是擔當課文中的某個角色進行表演。當小學生能夠自己進入、扮演角色時,課本內容中的角色便會“從書本中走進現實”,實際上會轉化為自己或者同學。如此一來,小學生對同學的熟悉感會部分轉化為對課本內容的熟悉感、親切感,內心對課本內容的體會、記憶均會加強,最終達到經久不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角色扮演(表演體會情境)方法進行教學時,在課文選擇方面應該循序漸進,可從最簡單的自我介紹開始。
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一章節“Hello”,主要介紹英語的基本交流方式,包含“Hi!My name is XXX”、“What’s your name?”等。對小學英語教師而言,創設表演體會情境的過程十分簡單,只需對傳統的課堂提問環節稍作調整即可。比如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在帶領學生朗讀、解釋介紹用語中涉及的單詞發音之后,很可能采取按照作為順序逐一起立練習“I’m XXX”的方法。按照此種方式,小學生會感到緊張,原因在于:按照座位順序、學號順序等回答問題,實際上并未脫離“提問”的范疇。小學教師必須明確的一點是,相當數量的學生對“提問”永遠心存恐懼。而同樣是進行英語語言練習,若通過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的方式展開,則參與的學生會感到十分放松(即使說錯了也不會緊張)。因此,教師可以作如下引導:“接下來,我們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大家可以認為自己就是課文中的小朋友,當你見到同齡的其他同學時,應該如何與他們打招呼?”上述一段話看似是課堂教學銜接過程中十分“隨意”的一段話,但小學生聽后,不會產生任何有關“老師要提問我了,我要是回答錯了該怎么辦”的想法,而是會想到“一會兒輪到我表演時,我應該做一點改變,比如將Hi換成Hello等”。當英語課堂進入上述階段后,小學生的注意力會全部集中在如何讓自己“更好地發揮”,有助于消除恐懼感,全面提高對知識的內容的記憶。
(二)創設生活性問題情境,充分聯系實際
教師要能夠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以此來創設出生活化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場景下使用英語,不僅更加貼合英語教學的目標,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有更加豐富的生活體驗,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
例如,在對《Colour》這一單元進行教學時,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對有關顏色的單詞進行掌握。如果教師只引導學生針對單詞進行認讀,會導致教學變得枯燥無味,也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的單詞進行記憶,還會出現混淆單詞等情況。而生活中有許多與顏色相關的事物,幾乎每個物體都會有對應的顏色,若教師能夠將教學與之進行結合,會使教學更有意義。對此,教師可以創設出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你能用英語說出生活中不同物品的顏色嗎?于是學生可以教室中的事物作為參考,圍繞這些事物所具有的顏色進行交流,如黑色的黑板、藍色的窗簾、紅色的國旗等。為了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鍛煉,教師要讓學生利用與顏色相關的單詞結合生活中的事物進行造句,如“I have a blue schoolbag.”“The walls of my house are white.”“I have a yellow dress.”等。學生進行造句練習,不僅可以更加明確與顏色相關單詞的運用,也能夠有效建立起英語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效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結束語
總體來講,情境教學在我國小學英語課堂上有著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往往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時間有限、資源有限等。但是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克服種種困難,將情境學習落實到小學英語的學習中,讓學生能夠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惠萍.論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情境的創設[J].知識文庫,2020(21):73-74.
[2]許琳.淺析如何運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法[J].名師在線,2020(3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