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鳳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領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很多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尤其是對初中美術教學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初中教育需結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在美術教學中,初中教師需善于發現生活元素,發現自然界中的藝術表現,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實施藝術鑒賞教學活動,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達到良好的美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美術;自然界;藝術表現
引言: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將自然與美術相關聯的理念灌輸給學生,可以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增強學習效率。在進行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自然界的視角,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側重開發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使學生在實際自然界和生活中建立審美觀和情趣。同時,注重學生性格特征的發展,指導學生在探尋、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應用美術的形式進行表達,初步建立審美情趣,利用大自然的觀察視角,更好的開展初中的美術教學活動。
一、探索初中美術教學中自然界藝術表現的意義
美術教學的目標是建立教學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在藝術教育中引入以生命為導向的自然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必要的。將日常生活中熟悉有趣的自然場景帶入美術教育,可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欣賞和體驗生活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藝術之美。這種以大自然為課堂的學習模式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從而獲得感悟,讓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
二、初中美術教學與自然界藝術表現結合的相關策略
(一)提供與大自然相關的美術材料
在初中美術教學時,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各種工具和材料,特別是與大自然相關的教學工具,不僅易于獲得,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到親切。在這樣的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更能夠將身心回歸自然,感受自然的藝術奧秘。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主題,準備樹葉、花朵、草木等與自然界相關的美術材料。讓學生在生硬的課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感受多種多樣的自然界的藝術表現形式。這樣,學生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掌握了各種感知技能,逐漸實現了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大自然為導向的模式不僅使美術教學變得有趣,而且達到了提升初中生藝術感知能力的目的。
(二)創建大自然化的美術教學環境
思維活躍、渴望探索是初中學生的本性,學生在上美術課的時候如果課堂氛圍不活躍,則很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積極構建美術課堂的教學氛圍,將大自然的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提升他們理解分析能力,使之能切身體會到周圍自然環境的美和生活中蘊含的美,學會用眼睛觀察自然美的存在。在實際教學當中,以灌輸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大自然的藝術表現是不可取的,要通過多樣化的途徑,幫助學生找到生活中處處可見的自然之美,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善于觀察生活的能力。
比如,以一年四季的秋天為題材,首先,教師通過繪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秋天金燦燦的麥子、落葉飛舞、豐收的果實等畫面,引導學生們實際觀察和切身體會,發現并積累一些豐富的美術素材。學生們還通過類似的方法,互相溝通與交流,描繪出一年四季的美好景象。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音頻和圖片,使學生真正感覺到身臨其境的大自然教學氛圍。此外,教師在上美術課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們展示一些自然界中顏色不一,形狀不一的小石子。學生們通過觀察石頭的顏色與外形,并結合自然界中的一些形象,把這些奇形怪狀的石子組建成具體事物,為美術作品的完成奠定了基礎。最后,課堂上要設立專門的繪畫空間,給學生們提供自然化的美術課堂教學環境,提升學生感知自然之美的能力,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三)教學情境自然化
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中,無論是花草樹木,還是高山湖泊,都可以感知到其中的藝術色彩。所以,初中教師應抓住這些自然界中的美術元素,在開展美術教學時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在吸取傳統教學的優點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對學生興趣愛好的了解,為學生創設適宜的自然情境,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來,使學生更加喜歡美術、認可美術。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應具備創設美術教學情境的能力與素養。想要創設出有效的自然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校園的春天”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美術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大自然體驗中領略藝術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自然,進行校園寫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切實的感受自然之美。
(四)選擇與大自然相關的美術教學主題
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學生選擇符合身心發展的美術教學主題。大自然為學生提供了最好的繪畫素材,能夠使學生產生真摯的情感。所以,要把大自然與美術教學結合的教學理念運用到美術教學當中去,促進學生對大自然藝術表現形式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學生在上美術課的時候,對于素材的選擇要切合生活,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比方說學生們經常吃的蔬菜水果,喜歡看的動物世界等,都融合了自然與生命的美好,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發現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藝術美。這樣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帶著真摯的感情,把大自然的特點勾畫出來,更好的將生活與美術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深深的體會到繪畫的樂趣,從繪畫的快樂中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藝術表現。
結語:
總之,初中美術教學應該加強與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的聯系,為學生創設熟悉與真實的自然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美術技能,提升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大自然的藝術表現輔助美術教學的作用,在美術課堂合理運用中,挖掘大自然中已有的美術素材,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自然之美。
參考文獻:
[1]林葉丹. 自然、純美、快樂是上好初中美術課的關鍵[J]. 美術教育研究, 2016(12):1.
[2]姚磊. "生態美育"理念引入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D]. 西華師范大學.
[3]黃琰聰. 初中美術課堂"生態化"教學的實踐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科教創新與實踐202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