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怡
摘要:本文通過詳細分析信息技術學科的價值和意義,以及高中階段信息技術學科的作用,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闡述了共情教學、“揚長避短”教學、“化整為零”教學等多種策略的具體實施,對于打造高效的課堂,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學科價值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學科價值;多種教學策略;高效課堂
引言
21世紀,人類進入信息社會,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滲透在工業、經濟、農業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普及和提高民眾的信息素養成為了又一項“大國工程”,在這項“工程”里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階段的教育推進不僅關系到人們終身學習、接受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會影響到國家教育的變革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所以研究和明確信息技術學科的價值和意義,可以指引我們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方向和思路,鞭策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研發開創有效的教學策略,致力打造高效的課堂,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技術學科的價值和意義。
一、信息技術學科對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它又是一種“工具”,現代人只有熟練掌握它的應用,才能對自身未來的發展開拓良好的前景。
1、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現代社會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生活中數據的管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隨處可見信息技術的蹤影,特別是因特網的推廣,信息技術對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積極而深遠。為了延長學生生活和學習的觸角,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對新時代的教師在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是提升青少年信息素養的關鍵時期
信息素養成為了人類整體素養和生存基本技能的一部分,只有具備高信息素養的人,才不會在這個隨處可見信息技術的時代海洋中迷失方向,才能更方便有效地尋找諸多問題的答案。高中時期,青少年的世界觀與知識結構體系逐步豐滿,對各種新鮮事物的接受力和創造力都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此時信息技術教育的“注入”如同開創了一片希望之野,學生的信息素養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高中教育介于初中普及和大學專業教育之間,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打造高效的課堂,具有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二、多種教學策略齊助陣,共同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達成較高目標的課堂,即:以較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獲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摸索,筆者逐漸探索出以下教學策略,來達成高效課堂的目標,從而提升信息技術學科的價值和意義。
1、共情教學策略
“知識只有在它們產生及應用的情境中才能產生意義,知識絕不能從它本身所處的環境中孤立出來,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進行”。共情教學正是以教學的需求為起點,通過創設各種貼近學生已有經驗或接近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加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讓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在悄無聲息的情況下“順理成章”地實現。
2、“揚長避短”教學策略
教育專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均衡的。”在信息技術實際教學中,學生存在許多差異性,具體表現在:第一,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技能以及起點水平存在差異。一些學生由于家庭環境、成長背景的因素接觸計算機較早較多,有些甚至參加過各種計算機方面的競賽并獲得過獎勵,對于如何運用計算機、網絡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他們已經得心應手;而有的學生則從未接觸過計算機,是典型的零起點學生。第二,學生的興趣存在差異。有些學生對于動手動腦的技能型學科與生俱來有著極大的興趣,比如計算機;而有的學生卻對理解、記憶的純文學型學科有著執著地偏愛,比如語文。第三,學生的性格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學習喜歡老師對知識全盤講解然后再由模仿開始循序漸進地學習,有的學生卻喜歡老師引導一半再自主探究學習,而還有的學生則偏好老師直接給“任務”自主學習。
因此“揚長避短”教學就是研究在教學各個環節中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具體體現在:第一,教學目標的制定應是差異目標體系,包括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基礎目標是班級整體均要達成的基本目標;發展目標是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制定的具有一定拔高性質的提升型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例如:在學習FrontPage網頁制作章節中,筆者制定的基礎目標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完成上課選用的范本案例“美食中國”站點的制作;而發展目標則是自擬主題制作開發一個微型站點。
“揚長避短”教學,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兼顧各層次學生,將教學對象群體兩端既“揚長”又“避短”,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均衡的發展,讓教學目標和效果達到最優化。
3、“化整為零”教學策略
“化整為零”教學,即是將教學內容以知識點為單位分割成微型單元,關注每個小單元的教學設計,遵循“化整為零”的思維,實現單點知識的突破,最終達成整體教學的目標。
例如:講解“IP地址”時,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將二進制表達的IP地址轉換為十進制表述的IP,分析原因后發現,學生的疑難點主要集中在二進制編碼與十進制編碼的轉換上,因此我將進制轉換錄制成視頻,讓學生能夠借用這個小視頻補齊知識的空白區域。
結束語
明確了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創造性思維、開放性思維和信息素養塑造的價值和意義,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化學習理論等經典理論為依托,利用共情教學策略、“揚長避短”教學策略以及“化整為零”教學策略做指引,在教學實踐中建構了一節節高效的課堂,助力提升了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學科價值。
參考文獻:
[1] 生活化視角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J]. 顧琴. 啟迪與智慧(中). 2020(05)
[2] 創新教學策略 打造高效課堂[J]. 葛達年. 新課程(下). 2011(03)
[3] 淺析高中信息技術課有效教學的創新模式[J]. 徐衛.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21)
[4] 讓生活活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J]. 周靜.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