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軍
摘要:數學和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只是小學生缺少了發現的眼睛,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融入生活教育理念,打造富有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小學數學教師要巧妙利用生活用品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挖掘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點,利用微課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組織生活化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升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讓生活化教學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生數學思維還正在發育,生活化教學有利于促進他們的數學思維發育,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和定律,讓學生發現數學有趣好玩的一面,幫助教師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師要利用好生活化教學理念,挑選和教材知識點貼合的生活素材,豐富數學課教學內容,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數學探究興趣;利用微課創設生活化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關注學生數學課外實踐,讓學生挖掘生活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全面生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精心挑選生活材料,拓展教材教學內容
數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運用,例如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幾何圖形、日常購物運用的計算方法以及生活中的數據統計等,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數學教學素材,可以對教材知識點進行拓展。例如教師在講解小數加減法時,可以把超市購物小票作為教學素材,隱去購物小票上的總金融,引導學生運用小數加減法來核算購物小票金額。首先,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百、元、角、分等人民幣單位,讓學生明確購物小票小數代表的意義,讓學生推理小數點后一位和兩位小數的加減法計算法則。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同桌之間進行討論,明確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讓學生利用豎式進行計算,鼓勵他們研究最簡便的計算方法。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先把小票上的商品進行分組,兩個商品為一組,最后再把各個小組的和相加,如果有落單的商品,再把各個小組的和最后剩下的金額相加,這樣可以計算出最終的小票總金額。有的學生則認為可以先把可以湊整十的商品篩選出來,計算出這些商品的總金額,再逐個和其他商品相加,這樣可以縮短計算時間,提升計算準確率。生活材料可以激發學生計算興趣,讓他們結合自己生活經驗來解決數學問題,提升學生計算能力。
二、微課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微課是備受小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數學教師要結合單元教學重點來制作微課,把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融入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和內角和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微課展示馬路上的三角形交通標志、金字塔和衣架等物品,讓學生意識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引導學生研究三角形特點以及三個內角之間的關系。有的學生發現這些三角形大小不同,是不是三個內角的和也是不一樣的呢?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在紙上隨機畫出了路障三角標志、金字塔和衣架圖片,這三個三角形的邊長都不相同,沒有固定的內角度數,利用量角器測量每一個角的度數,并計算出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驚奇地發現每一個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探究過程,分享自己推理過程和計算過程,舉辦數學討論大會,讓學生們暢所欲言,激發他們的課堂發言積極性。生活化情境可以搭建數學和生活的新聯系,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探究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組織生活化綜合實踐,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課外綜合實踐,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增強學生數學自信心,從而提升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小數點乘法時,可以布置小組課外綜合實踐任務,讓學生計算學校長方形花壇面積,讓學生制定不同的測量和計算方案,讓各個小組提交一份測量和計算方案,讓學生投票選出最佳計算方案。有的小組利用皮尺測量了花壇的長和寬,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并在紙上畫出花壇示意圖,標記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明確長方形面積=長*寬,利用豎式進行計算,羅列出豎式計算法則,先要把小數點對齊,從小數點后開始計算,標記出進位,最后計算結果如果末尾含有“0”可以省略,計算過程中的“0”不可以省略。教師可以組織各個小組展示測量和計算結果,讓學生結合示意圖和計算過程進行介紹,各個小組之間可以進行討論,確定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讓學生掌握小數乘法計算技巧,進一步提升小數乘法計算教學質量。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貫徹生活化教學理念,根據教學內容挑選生活素材,利用微課營造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在數學學習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鼓勵學生探索更為廣闊的數學世界,穩固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師生攜手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2):43-44.
[2]楊芳芳.源于生活,歸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討[J].天津教育,2021(3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