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世紀之后,我國綜合實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汽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出行當中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很多中職研究院都將汽車運用與維修作為主選專業之一,通過掌握最為新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不斷的創新應用,使得自身的綜合實操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本文結合互聯網+背景,研究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與實踐對策,使得整個專業教學更加的高效,為汽車行業的全面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職院校的汽車維修與應用課程教學迎來了新的機遇。“互聯網+”時代不僅能提供全面的教學改革技術支持,并且能夠營造新的學習環境。在此背景下,中職院校汽車教學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不符合社會背景的部分,融入“互聯網+”時代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模式,為努力培養符合社會標準的汽車人才創造條件。
一、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汽修專業教學改革的意義
“互聯網+”指的是“互聯網+各式各樣的傳統行業”,將傳統行業作為基礎,以互聯網當作新的時機和融匯界限,讓互聯網融入到傳統行業之中,讓我國形成以互聯網作為紐帶的創新型發展時期。目前,融合互聯網技術的中職汽修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中職汽修專業的主干課程中擁有著較多抽象、龐雜、枯燥的知識內容,同時還是一門實踐性與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必須要在實訓過程中學會自己動手,才能真正的掌握和更好的了解汽修專業的知識以及操作方式。融合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改革利用豐富多樣的方法對學生展開一系列的課堂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明晰課堂學習目標,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自行去探索、發現,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汽修專業的學習的操作性非常強,并且這類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都有著一個特點——理解至上。為了日后工作順利,在學習中要更加注重對知識的理解。融合互聯網+思維的教學改革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得學生由知識的獲得轉變為能力的提升,從而既能夠提升學生的技能素養又能夠實現課堂的高效。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實踐
(一)改變傳統理念,整合教學資源
汽車這門專業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在國外往往會對汽車維修和汽車設計進行不斷的研發創新,而在創新的過程當中需要我們中職類學校能夠根據自身的行業發展進行不斷的學習,努力掌握第一手信息的基礎上整合教學資源。一方面,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梳理,結合互聯網+時代發展情況剔除陳舊的教學內容,然后從網絡中篩選一些具有先進性、實用性的內容添加到教材中,以使教學內容更為科學合理化,確保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符合互聯網+時代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院校應考慮到學生畢業后的處境,在保證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實質的前提下,對企業要求進行深入的探討,對原有人才培養方案及時更新改進,并適當地穿插在實踐課程中,并充分發揮現代互聯網的強大功能來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渠道,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重要性,為學生以后的工作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主抓基礎課程,提升教學質量
在中職學校汽車運用和維修專業的實踐教學探索過程中,基礎性技能教學主要表示的是汽車運用與維修等相關工科類的專業都能夠涉及到相關的教學內容。要想實現相關職業技能專業的培養,就需要在基礎技能知識的培養方面加大力度,適當融入新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從理論知識方面轉向至一些初步性的設計以及相關的工科專業等方面涉及到的實踐方面內容,既能使知識形象化,延長知識在大腦中的儲備期,又可以實現學習知識在課堂上完成實踐,完善學生基礎知識體系。
例如,在進行相關的金工實習過程中,教師可根據相關專業的要求進行相關車工和鉗工等相關工種的基本性操作,并且在每個工種的相關內容方面需要連接汽車相關專業的知識進行系統性整合并設計微課,讓學生圍繞著相關的汽車產品某個部分或者是其中的工序進行操作,有效掌握相關零件的設計依據和分析的相關過程等,進而加強其理解相關視圖等概念,為接下來的實操訓練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推動校企合作實踐平臺建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在互聯網+時代,汽車應用與維修課程教學中實踐環節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因此,學校必須將大數據時代下的各種軟件設施運用和傳統實踐課相結合,建立一個遠程教學輔導平臺,培訓網絡平臺不僅可以使教師通過進行遠程進行授課,而且還有助于教師與企業員工之間進行交流,使教學各方面能夠適應時代科技的發展。同時,學生還能通過平臺與企業員工進行全方位的交流,來進一步了解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和比較感興趣的崗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能為中職汽車應用與維修提供全面的教學改革技術支持,并且能夠營造新的學習環境,為培養符合社會標準的汽車人才創造條件。學校和專業教師要結合互聯網優勢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渠道;通過創新教學形式主抓基礎課程,提升教學質量;最后利用互聯網推動校企合作實踐平臺建設,使教學各方面能夠適應時代科技的發展,推動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進一步發展,為互聯網新時代培養更多的汽車維修人才。
參考文獻:
[1] 譚歡.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軟件(電子版),2019(11):169.
[2] 袁濤生.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9(3):142-144.
[3] 江鴻豐. 探析“互聯網+”背景下《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改革[J]. 天津教育(下半月),2018(7):204-205.
作者簡介:黃奕芃(1991.07-),男,漢族,江蘇南京人,學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