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柯可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立足于雙減背景之下,應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升作業設計科學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與活力,已成為教師、家長等廣為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其中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就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學生作業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數學整個教學成效。本文即對雙減背景之下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前言:
小學數學作業是教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學生加強與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幫助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業情況了解其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為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減輕學生的負擔,更好地發揮作業的作用,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與學習的興趣,實行高質量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已顯得尤為重要。
一、開展彈性作業設計,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在進行小學階段的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其中的彈性設計以及題目的難易層次設計,以便于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同時,教師還應當以學生在同一時間段不同的學習情況作為教學依據,以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促進班級整體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在設計具有“彈性”以及層次性作業的過程中,需要找準學生的學習情況差異。
例如有的學生對于運算方法掌握不到位,有些學生對于題意的理解存在缺失,無法深切把握題目的要領所在,還有些學生甚至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充分,從根本上也就影響了學習質量。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采用簡單的模擬考試等方式對學生的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成績進行測驗評估。通過客觀的題目方面知識點掌握程度,了解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失的方面,以此來把握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以及解題中出現的問題所在。通過帶領學生突破每一個學習階段的重難點內容,開展彈性的作業設計,以層次化的作業布置為學生評估出易中難三等習題,大幅度減輕學生在學習中的壓力。
二、優化作業設計方法,增強學習效率
在開展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優化作業構成方法,以更加全面的作業內容以及搭配性更強的作業組合,進行有效的作業設計。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過程中,將認識圖形與開展計算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全面地體會到其中的知識,從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的學習成長,以更加全面的思想維度開展知識學習。同樣,在進行乘除法混合運算過程中,加以運算技巧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自身的知識基奠,在得到知識拓展的過程中進一步堅實學習成果,加強學生的學習質量,以更加深人的學習來獲得知識的開拓。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由于這一單元主要所需要讓學生掌握的辨識四位數的加減法如何快速進行計算,因此大多數教師會選擇較為索然無味的計算題是加減法,讓學生進行練習。為了提高學生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將這些題目優化為有趣的小型應用題,同時降低萬以內四位數的加減法難度,只需要學生掌握如何進行進位退位即可,不需要過分的在計算方面為難學生。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有效的加強學生練習過程中的學習效率。
三、加強益智作業設計,加強學生學習效率
小學正是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構建以及學習習慣培育的重要階段。在雙減的背景下,小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的時間減少,作業負擔也隨之降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需要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突出作業對學生的益智啟發作用,在作業中有更多的知識啟蒙點作為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渠道,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作業的益智方面設計需要充分考量作業內容,通過思維發散以及舉一反三的學習特性來加強對學生的綜合培育。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數學《面積》時,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如何利用身邊的測量工具去測量長度,并且進行幾何圖形的計算公式的教學以外,同樣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主的去觀察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形狀,比如本子、餐盤或者是家里較大的窗戶等物件,將其作為作業設計的一部分,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知識進行了解,更加直觀地體會到知識所在,從而加強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思維的擴散。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學習身邊立體圖形的作業進行發言,比如自己都看到了什么立體圖形,從而加強相互交流,促進學習理解。
總結:
小學是學生開展綜合培育的重要階段,它是數學學科的鋪墊時期。尤其是在當前雙減政策推行的背景下,更要求教師需要通過精簡作業內容減少作業量、優化作業組合效果,來提升作業布置對于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從而在節約學習時間的前提下,同樣可以獲得堅實的學識增長,促進自身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雙減”政策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J].新課程,2022(03):224.
[2]陳岳婷,陳振華.“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初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3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