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益
摘要:在核心素養的教學影響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探究時,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其中,高中生物教學中生命觀念的教學體現出對學生核心價值觀念的影響。生命觀念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生命觀念,使學生富有責任心、同情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的確立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是教師應該研究的重要教學內容。
關鍵詞:生命觀念;高中生物;概念深度;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出,高中生物教學的要求和任務也根據時代的發展發生著變化。學生對生物概念的理解能力應該得到有效的提高,生物學的價值應該得到充分的展現。因此,基于生物學重要概念的教學將更加受到關注和重視,生命是什么、具有怎樣的特性,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對生物學重要概念有很好的理解。概念教學在生物學科的開展有利于學生認識世界、感悟生命,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學習精神,是我們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需求。
一、生物學科中生命觀念的含義
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觀點組成了生物生命觀念,是經過我們反復試驗后得到的科學的生物觀點,能夠更好地解釋生物方面的相關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生命觀念解決很多生活實際的問題,應當是學生學習生物科目的主要目標。學生應該以生物概念知識作為基礎,以此來培養自己的生命觀念,在進行生物教學時,教師應當適當地借鑒國外的科學生物觀念,適當地融入自己的教學課堂中,以生物學鮮明的學科特色來全面講解生命的本質。
二、生命觀念在生物概念深度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巧妙設計生物課堂教學內容,促進概念的深度教學
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以抽象的、生硬的方式去灌輸教學內容,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叛逆意識。想要獲得積極有效的課堂效果,那么應該在有趣味的背景中學習知識。生物學源于生活,緊密聯系著學生生活實際,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教師應該從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入手,使學生獲得有趣的體驗,為概念的認知奠定基礎,使學生能保持生物認知的新鮮度。
例如,生物教師在進行《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這一內容的學習時,可以要求學生兩兩一組,相互進行“診斷”,測試膝跳反射,再進行全班學生的對比,通過對比反應快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前就進入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中。教師接著可以讓學生回憶初中曾經學過的神經調節有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回顧,并且展開討論,讓學生在回憶舊知識的同時,還能領會新知識的意義,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目的,為教學的良好延伸打下基礎。在課后,教師還應該布置一些精選的練習題,讓學生起到及時鞏固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
(二)豐富生物概念教學方式,提升學習動力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概念教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由于指導理念不完善和教育教學模式的限制仍然存在不足,但是作為教師必須不斷探索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展開概念教學,從而幫助高中學生正確理解生物學科知識提升綜合應用能力。經過對高中生物教師的經驗總結歸納為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問題引導加深學生理解,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只有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有效增強學習的效率;第二,引入思維導圖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憑借圖文一體的優勢使得學生系統掌握生物概念;第三,采用列表對生物概念進行對比和分析理解,幫助學生突破難以理解的內容,增強概念記憶效果。
例如,創新高中生物概念教學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和積極理解有利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像在高中生物教學“植物光合作用”中的細胞器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親手繪制細胞器,熟悉內部的結構和功能以增強記憶效果,比如在了解“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基本結構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彩筆繪制功能圖,標出其中的形狀、結構、特有化學成分和具體功能等內容.高中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手繪圖提升了對課本的熟悉程度,明確不同概念的區別最大程度地提升了高中生物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凸顯了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的能力培養目標。
(三)立足概念學習,發展生命觀念
生物概念屬于高中生物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對生物概念進行教學能引導學生建構生命科學知識理論體系。生物概念簡言之即是對各種生命現象與規律的總結和提煉,立足于概念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識,借助于生物知識來解釋生命現象,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學生生命觀念的發展。比如,教師在教學細胞分化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本節課的內容需要讓學生掌握細胞分化與細胞全能性這兩個關鍵性的生物概念,而建構細胞分化概念需要讓學生學習細胞分化的結果、實質、特征及其意義。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根據課本順序逐一進行講解,但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生命觀念的培養。細胞全能性屬于細胞分化概念的應用與發展,在過去的課堂中很多教師忽略了兩個生物概念的關系,常常選擇分開進行講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夠深入。
所以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進行了如下設計,針對細胞分化這一概念的教學利用循序漸進的提問來逐漸展開,在課堂中為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要求他們結合課本自己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問題①在組成細胞分子的層面來說,細胞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是哪種物質體現出來的?問題②蛋白質的合成會因為細胞中哪種物質受到影響?問題③經過分化后的細胞,它們的遺傳信息一致嗎?問題④分化出的體細胞遺傳信息一致,為何會合成形態結構功能存在差別的蛋白質?筆者引導學生對這幾個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從而深入理解細胞分化這一概念的含義,在腦海中形成思維導圖,發展其結構功能觀等生命觀念。在此之后,筆者再繼續對細胞全能性這一概念展開分析,讓學生思考“一個細胞是否能發育成一個個體”,在思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畫出思維導圖,了解相互之間的聯系,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的結構與功能觀得以發展,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的學習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概念是生物學習中重點知識的基礎和起點。因此,生物教師必須重視生物的概念教學,結合時代要求對高中生物教學進行創新與改變,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并逐漸提高其對生物知識重要性的認知,從而使其可以在今后的學習當中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王劍鋒.基于生命觀念的高中生物概念深度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0(10):29-30.
[2]黃琴.基于概念教學建構生命觀念的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9.
[3]黃旭倩.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中生命觀念培養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