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鳳


摘 要:雙減政策明確規定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如何在不布置書面作業的基礎上,仍讓孩子們學得扎實,有效,落實單元目標,提升語文素養。由于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性格方面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有趣的,受到學生的喜歡創新型作業,就是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本文結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課堂內容,提出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作業;設計;小學語文
作業布置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加強記憶的有效過程,更是鞏固課堂所學的關鍵性環節。作業的設計一定要與單元主題,目標相融合,助力語文基礎和能力的培養。本單元的圍繞“心愿”人文主題,編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個太陽》《一個接一個》四篇課文。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朗讀當中繼續讀好詞語和句子的節奏,不要連讀、唱讀、讀破句。在本單元的作業設計中,力求圍繞核心目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設計課中,課后作業,從而讓我們的語知識、能力得以積累和提高。
一、基礎和提升作業螺旋上升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學生們學業落后主要原因是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里,達到牢記終生的程度。 而小學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構筑一個牢固的知識的地基。 雙減之下,避免機械重復式的作業,并不是不要基礎,不要鞏固。設計基礎作業時,既要形式多樣,又要讓知識用起來,活起來。
其中,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本單元認識50個生字和6個偏旁,讀準1個多音字,會寫27個字和3個筆畫。針對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我們可以設計豐富的從認識積累,到運用表達的生字鞏固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中鞏固、提升。
比如在第二單元的課文結束后,可以開展“我是識字英雄”活動。此活動,設置五關。
活動第一關:詞語視力表認得全
視力表中詞語都是我們本單元學到的詞語,以及每篇文章課后的“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或短語。
成功標準:“視力表”中所有的詞語都會讀,課文后面的“讀一讀,記一記”都會認,在小班內進行評價。
活動第二關:“變長”游戲我會玩
下面的字,我會先變成詞,再在課文中找到句子,還能自己變成句子。五星評價
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玩起來呢,能夠展示自己“玩”的成果,就說明自己會玩了。怎樣展示呢?這就需要給予學生展示的方法和支架。
我們可以進行支架示范:
“我選擇的字是‘甜’,我組的詞是‘香甜’。課文的這句話中有‘甜’字——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小伙伴,請他們嘗嘗水果的香甜。我會用‘甜’字說一句話——蘋果又香又甜。”
先讓學生們跟著我說一遍,再自己選一個字,一起說一遍,然后練習。
這個支架,不僅僅是練習清楚明白地說,而是用語言支架來驅動學生有步驟地完成“游戲”,實現對生字的識記和理解,再語境中理解。
活動第三關:識字方法能掌握
“我是識字英雄”活動開展以小班為單位,先在小組了進行通關,再在班級進行過關。最后全部順利過關的同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點亮“成功標準”后的五顆星,獲得本次活動的“我是識字英雄”稱號。這樣活動,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鞏固了課文所學。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主動、積極的完成了任務,增加了識字量,學會了合作。
這樣的識字闖關活動,在我們期末復習的時候也可以進行。這是我們上期期末班級開展的豐富的識字闖關活動。
二、緊扣單元要素,關注重點作業
統編版教材的雙線編排,使得語文訓練體系更加明晰,語文要素指向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需要形成的語文能力,需要學會的學習方法,以及需要養成的學習習慣。知識點和能力的訓練點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的展開。本單元的重點是找出課文中的明顯的信息,力求通過作業設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提取信息,形成解釋,到整體感知,遷移運用。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尋找明顯信息的能力。本單元對此能力進行提升。提取信息包括,單一的信息,多個信息,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聚焦關鍵能力,激發閱讀的興趣。指導學生對文本理解進一步深入,語言得到內化和提升。如:《四個太陽》力求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明顯的信息,感受我的美好心愿。設計練習如下:
讀課文,填一填。
每一篇課文作業設計,都可以圍繞語文要素進行,這樣,我們的作業才能助力要素的落實。
三、趣味性與豐富性齊頭并進
增強作業的趣味性,能更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加主動去完成,畫畫作業、想象作業、表演作業,形式各異。
如《四個太陽》一課設計以下作業
練習一:讀一讀,演一演。
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小伙伴,請他們常常水果的香甜。
請你在小組內合作扮演“金黃的落葉”,找到“螞蟻、小魚、小白兔、小朋友”,邀請朋友嘗嘗水果的香甜。通過語言和動作直觀理解“邀請”。
練習二、
喜歡朗誦的你,美美的朗讀課文。
喜歡創作的你,說說你會為每個季節畫什么顏色的太陽呢。
喜歡畫畫的你,試著畫出你心中的一輪太陽,并說說理由。
如《一個接一個》設計作業:
制作小小心愿卡:以“我多想”為開頭,寫下自己的美好愿意,再和同桌交流。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練習當中學會合作、加強了對文章的理解,潛移默化感受到對語文學習的喜悅。內容的豐富,形式的多樣,才能更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我們年級組還開展的識字小報活動,孩子們剪一剪、畫一畫,貼一貼,在活動中積累了生字。期末的年級素質測評活動“梓橦超市”認一認,分一分,貼一貼,說一說,孩子們綜合能力得以提升。
結束語
總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立足教學目標,創新作業設計,將“減負提質”落地生根,需要我們從學科本質出發,從學生發展出發,讓作業成為學生童年美妙小船中可愛的風景。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與思考[J]. 葉建云.?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22(Z1)
[2]作業創新的三個“抓手”[J]. 李玲玲,唐超群.? 湖南教育(B版). 2021(11)
[3]考試:“雙減”工作深入推進的支點——《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的學習與理解[J]. 劉克臣.? 小學教學(數學版). 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