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閱讀教學,使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身心發育不成熟,對社會以及世界的認識大都來源于成人的講述和課外書等,因此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促進小學生認識世界和形成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
閱讀對小學生的素養和個性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和創造能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定要學習先進的閱讀教學理論,創新教學模式,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從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來看,有的較為模糊。一是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將基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著重體現于教學中,但受傳統教學影響,教學目標的設定以及合理性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教學目標的設定過于“高大上”,有的教師在教學中設置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等目標,過于大而空,反而目標有些模糊,學生不容易理解。二是教學重點不夠突出。閱讀教學中過于追求閱讀內容涉及的范圍,卻忽視了對深度的挖掘,導致教育效果不佳。傳統教學理念中,教師只注重教學內容的廣度,想盡方法讓學生了解更多內容,這無形中使教學目標失去方向。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是簡單地擴充內容就能提升的,而是要利用有效時間,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詳略得當的講解,通過針對性的信息傳輸給學生留下清晰而深刻印象,而并非快速的表面認知,缺乏了深度的探究。三是教學的方法不合理。當前一些教師仍然關注的是字、詞、句子等基礎知識的教授,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也有教師在課堂上只關心優秀的學生,對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關注度不夠,也沒有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導致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整個閱讀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所選擇的閱讀材料與學生的興趣無法聯系起來,因此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四是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使用不恰當。多媒體的合理普及以及使用,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活課堂的活力、激發學生的興趣。然而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在多媒體使用上動輒喧賓奪主、流于形式,大量地使用多媒體,反而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弱化了學生的主體發揮,導致閱讀效果不理想。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有效情境,培養閱讀興趣
學生要想學好某一門學科,就需要對這門學科有興趣,沒有興趣就會產生厭倦感,語文閱讀教學也同樣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去閱讀。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心理認知能力還不成熟,對于事物的專注度不高。尤其表現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為此,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沉浸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快樂地進行學習。同時,老師要做好學生閱讀的陪伴和引導,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充分凸顯學生閱讀主體的作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要實現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相互整合,以此增加學生的閱讀深度,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當前,小學語文課文的篇幅是非常短的,這是嚴格按照學生的學情而針對性設置的,所以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互結合十分關鍵,當然在兩者的相互結合下,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充分了解到小學生學情與閱讀條件等因素所帶來的影響,縮短課外閱讀的長度,并添加名家散文或者童話故事。隨著學生學習能力與年齡的增長,閱讀需求就有所提高,要將閱讀量擴大,從根本上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閱讀需求。除此之外,在閱讀教學當中還要將閱讀經驗進行整合,增強課內閱讀的有效性。如在傳統節日閱讀教學當中,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整理出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文章古詩詞等,引導學生進行課后閱讀,讓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進行分析與品鑒,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制定科學而明確的教學目標
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基礎,就是教學目標要合理,從而指引教學實施過程應采取何種手段與方法。教師要明確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要加以體現。在知識與能力這一目標上,著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提高應用實踐能力。而在方法和過程目標上,則要根據合理制定的教學目標采取具體而有效的教學策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引導學生理解課堂內容中的內涵,培養學生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重視閱讀積累,拓寬知識視野
小學生受生活閱歷的限制,閱讀情感體驗上存在不足。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以此來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平時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做好語文素材的積累,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就會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理解文本的內容,把握作品的主題。
(五)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要實現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相互整合,以此增加學生的閱讀深度,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當前,小學語文課文的篇幅是非常短的,這是嚴格按照學生的學情而針對性設置的,所以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互結合十分關鍵,當然在兩者的相互結合下,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充分了解到小學生學情與閱讀條件等因素所帶來的影響,縮短課外閱讀的長度,并添加名家散文或者童話故事。隨著學生學習能力與年齡的增長,閱讀需求就有所提高,要將閱讀量擴大,從根本上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閱讀需求。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立足學生素養發展的需要,通過有效閱讀教學的開展,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綱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淺談[J].新課程,2022(21):159.
[2]李淑惠,史明星.淺談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開展[J].新課程,2022(21):171.
[3]安愛萍.優化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J].新課程,2022(2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