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環節,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前提。許多語文教師從閱讀和寫作著手,將兩者相結合,通過閱讀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通過寫作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保障學生能夠將個人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實現以手寫我心。讀寫結合對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顯而易見的影響。教師需要做好準備,突破常規,進一步調整教學節奏,確保閱讀與寫作能夠實現齊頭并進。
關鍵詞:讀寫交融;讀寫共生;小學語文;結合策略
引言
雙減要求教師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保障學生實現輕松上陣,積極尋求新的教學對策,整合多種優質資源,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作為創造性的學科對策,讀寫結合符合雙減的核心要求,能夠實現閱讀與寫作的同步進行,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讓學生獲得更多發展興趣愛好的機會。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原則,了解讀寫結合的具體要求,以此來實現對癥下藥。
一、讀寫交融,讀寫共生
新課改之后的小學語文教學變動比較明顯,閱讀和寫作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兩者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主干。語文教師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目標,主動結合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相通之處開展形式多樣的指導活動,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廣闊的閱讀空間,涉獵不同的文本,寫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實現自由表達和流暢表達。結合教育教學實踐結論分析不難發現,讀寫結合的作用比較明顯,符合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對創新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合理配置優質教育資源有重要影響。教師需要注重讀寫交融和讀寫共生,分析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在整合兩大教育板塊的同時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穩步提升。
二、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的有效結合策略
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凸顯閱讀與寫作的特點,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機整合。教師需要了解兩大教育板塊的重點及核心,圍繞前期的教育教學目標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節奏,打破教學常規,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教學路徑,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穩步提升,保障學生能夠全程參與、全身心感悟。
1.將導語閱讀與仿寫相結合
在素質教育全面深化的今天,教材編寫方式產生了變化,單元編寫最為普遍并且效果較好。在開展單元教學活動前,教師會以導語分析為基礎,讓學生自主閱讀導語,進而對所學習的新知識有一個概括性的認知。一般來說,導語由兩個自然段組成,第一段主要介紹本單元的核心話題,第二段提出學習的重點及要求,內容非常簡潔和凝練。教師則可以借助這一教育資源鼓勵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分析其中的語言特點,主動摘錄形容詞,為后期的自主寫作做好準備。比如有一個單元的課文以“童年”為主題,將童年比作為一首詩,整個導語非常生動和形象,同時運用了排比句。教師則可以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反復誦讀,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排比句,然后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掌握排比句的使用技巧。學生能夠在反復閱讀后了解排比句之間的層層遞進關系,進而根據不同的主題進行寫作,主動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
2.將課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教材是非常關鍵的教育資源,質量比較高,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教師則需要著眼于教材編寫的意圖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堅持正確的教育教學方向,鼓勵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反復閱讀教材中的經典片段。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高效完成寫作任務,掌握作文的核心及真諦。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列舉教材中比較直觀和形象的案例,讓學生自由想象、潛心閱讀,避免對學生的思維約束,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后與學生共同探索和總結,分析其中的規律要點,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完《索溪谷的野》后學生能夠粗略了解寫景的技巧,整篇文章的思路比較清晰,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先描寫山野、水野,然后展現動物野和游人變野,全面體現索溪谷的自然風光。這種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式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規律,教師則可以從寫作的視角出發,先讓學生深入理解,在產生深刻體會后利用手中的筆寫下自己的想法。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思想上的誤區,教師可以以“我最難忘的一次春游”為主題,讓學生回憶起自己的春游經歷,按照文章中的寫景手法進行簡單的模仿和創新。這種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深入直觀的了解整個寫作的具體過程。從而自主理順思路,串聯不同的知識點,建立完善的邏輯框架和體系,高效獨立的完成寫作任務,意識到寫作的奧秘。
3.將詩詞閱讀與編寫相結合
詩詞的內涵非常的豐富,語言比較簡單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學生能夠在自主欣賞和大膽想象的過程中實現熟讀背誦,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教師可以借助詩詞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鼓勵學生自主感知、深入品讀,然后結合某一個精彩片段鼓勵學生積極編寫。這一點有助于釋放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寫出具有一定真情實感的文章。大部分學生積極性較足,能夠自主自覺的跟上課堂節奏。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石灰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對古詩詞的看法,感悟文章作者對石灰的贊美之情。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在生活中最尊敬的人進行寫作,鼓勵學生結合個人在閱讀中所學習的寫作手法進行遷移和拓展,保障學生將個人的情感因素融入作文中,學會自主編寫。整體的教育教學進度較快,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形象,個人的寫作能力、鑒賞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讀寫結合備受矚目,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廣泛好評,教師可以結合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相關性,真正實現讀寫交融、讀寫共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讓學生能夠全程參與,主動感知語文的奧秘,進而對這門學科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和理解。
參考文獻:
[1]鄭雨春. 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有效結合的策略探究[J]. 中華傳奇, 2022(36).
[2]張瑩.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 學周刊:下旬, 2015(12):2.
作者簡介:羅廷國(1976.04—),男,苗族,云南廣南人 ,云南大學專科,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珠琳鎮吊井小學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