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珍
摘 要:在小學德育的實施過程中,班主任和學校應積極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健康和諧的班級環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效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進而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創造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
小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后備力量,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小學班主任必須重視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學工作,認識到新時期的教學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創新德育工作方法,提升德育工作質量,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小學德育的內容
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蘊含著十分廣泛的內容,具體包括社會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及學校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對小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主要表現在誠實、善良、勇敢、感恩、愛國等高尚的思想道德方面,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效途徑。
其次,是行為規范教育。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我們要抓住這一重要階段,通過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社會的生存法則,有效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后,是愛國思想教育和集體榮譽。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是一個社會人必須具備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班主任要通過開展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集體榮譽感的含義和價值。
二、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管理班級要找對方法,明確自己要實現的目標,將學生往好的方向培養。班主任需要改變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將班級管理與時代的需要相結合,培養全面發展、品德優良的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在思想,認識到德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級要充分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將現代教育理念與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研究出一套適合自己班級的教育方法。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韓愈所下的定義。而在當下,則倡導“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由此可見,班主任不僅是知識的化身,更是道德的楷模。偉大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班主任的個人榜樣是學生心靈中最有用的陽光,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從以往的經驗來說,不只是父母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班主任也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有著巨大的影響。對于小學生而言,甚至對初高中學生來說,班主任都是一個極其權威的存在,班主任的行為舉止時刻都在影響著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避免成為學生不好的模仿對象。比如,在教學管理中要求學生不能遲到、早退,那么班主任更要遵守這幾點,做到不遲到、不早退。再一個就是,在班級打掃衛生時,班主任不能作為領導去現場指揮學生,而必須參與到打掃衛生的工作中,與學生一起打掃。這樣,當學生被班主任的行為所感染時,德育的發展也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逐步推進。這就是說,班主任需要結合當代教育理念,從課上、課下兩方面入手,全面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二)引導學生團結友愛
小學生容易被環境所影響,但現在的生活離不開互聯網,所以互聯網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在學校,學生會受到學校環境和班集體的影響,如果班集體缺少關愛,同學之間的關系出現緊張感,或者發生沖突,學生會對班級感到失望。因此,班主任要從另一個德育工作的基調出發,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學生組織起來,讓他們變得團結友愛。
例如,小學班主任應該糾正過去強調競爭的教育方式,要多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教師可以將競爭與合作相結合,增強學生的“競合意識”,這樣更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趨勢。比如,在重要節假日之前組織聯歡活動,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某個節目,小組之內的成員互相合作,小組之間則進行評比競賽。同時注意對小組成員的調整,不要總保持同樣的小組設置,有效建立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加深學生的相互理解,從集體意識切入提升其道德品質。
(三)拓展德育教育的內容
班主任雖然在課堂上進行教學,但有的內容實在枯燥乏味,所以班主任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豐富德育教育內容,從不同方面讓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班主任可以組織班集體進行德育教育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可在清明節帶領學生參觀烈士陵園,讓學生掃墓、觀看愛國影片,了解抗戰時期戰士們的付出,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使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明白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更要珍惜當下。
(四)積極利用家校合作開展德育工作
不科學的家庭教育可能對學生心理和道德發展方面造成的負面影響。反過來說,如果家庭教育積極有效,那么就能夠成為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有力協助,產生教育上的合力。而且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如果家庭方面配合困難,比如很難控制和指導學生正確看待和使用互聯網,那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甚至對學生的道德思想建設產生消極影響。所以,班主任需要不斷完善家校合作,發揮出家長及家庭教育在小學生德育教學方面的積極作用。
例如,小學班主任應該積極尋求學校的支持,打造家長課堂,專門針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為了加強家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應該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帶領家長來校參觀,觀察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生活狀態,以及班主任是如何開展德育工作的。要提醒家長,如果與學生之間產生問題,不要著急,更不要使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而要與班主任積極溝通,雙方共同尋找解決辦法。或者在與班主任產生教學理念的差異時,雙方要積極溝通,找到合理的解決策略。這樣學生無論是在校還是在家,就都能受到積極的影響,獲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班主任不僅要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重視,還要積極創新和實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新時代、新理念的背景下,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是我們正在探索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張奐祖.試論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J].考試周刊,2019(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