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廷富
摘 要: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既是學生消化知識、提升思維的過程,也是教師用來檢查、了解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數學課程標準在為數學教學指明方向的同時,也為教師作業的布置提供了參考。數學教學不僅僅在課堂上,課后作業的布置也應是教師踐行新課程標準的“陣地”。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之前小學生數學作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學校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機械重復,過分強調“熟能生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業題;作業形式單一、內容呆板、單調。這些問題片面追求知識技能的達成、不顧及學生的心理需要、不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缺少創新,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與厭學情緒。要使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與學生全面發展協調平衡,就必須創新作業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主,達到基礎知識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協同發展。
一、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作業的質量和水平不僅能夠對其學習積極性帶來直接的作用和影響,同時,也與其后期的數學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應根據國家教育戰略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狀態以及情感需求等來對數學作業進行設計,這不僅是達成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前提和保障,同時,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從另一層面來看,數學作業是課堂內容的補充和檢驗,能夠幫助學生對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強化和升級。因此,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第三,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思考的習慣和意識,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最后,提升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性能夠在優化教師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為教師知名度的提升以及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帶來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從這一層面來看,在當前形勢下,提高數學作業有效性不論是對學生本人,還是對教師和學校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策略
(一)多管齊下,調動學生的學生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位優秀的教育家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作業同樣如此。在作業設計時,如果教師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熱情這一點,那么學生很有可能會愛上數學作業。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的《納稅和利息》一課當中,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如果將8000元存入銀行,3個月的利息和1年的利息會是多少?這正是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課后作業。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就要到當地銀行中去觀察銀行發布的月利率和年利率,同時根據存款時間來計算,到期可得利息為多少元。類似這樣生活中的課后作業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有幫助,而且這樣的“實踐數學”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升數學作業的合作性。傳統的數學課后作業往往強調完成作業的獨立性。但新課標要求,學生注重合作、學會合作,并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盡可能多地設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的“合作型”作業。例如,在“統計”一課學完后,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一組“友情合作”,進行社會調查,收集、整理相關數據,最后制成統計圖表。在完成這一作業過程中,既有獨立分工,更有互動合作。在互動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交流、合作、互相尊重和妥協。
(二)有的放矢,契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玩,其注意力不能持續集中,同時其認知水平還處于一個相對不高的位置,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教師在備課時需先設計好要布置的作業,而且自己先做一遍,使每題作業都符合學生的實際,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布置作業時先聽聽學生的反饋,如果今天其他學科的作業很多時,就少布置一點,再找時間把作業補回來。這樣與學生商量布置作業,學生都很樂意去做。
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后,就可以設計分層作業:其中,基礎作業是對課堂上新授內容的延續和鞏固,應為主體,相關練習題要具有代表性,并且要適量。如:1.底為13厘米,高7厘米,求三角形面積;2.三角形面積為20平方厘米,底是4厘米,求高。除基礎作業外,也可以設置稍有難度的選修作業。如,有30米長的籬笆,用它圍成一個三角形羊圈,怎樣圍面積最大?
(三)教師進行科學的作業評價
老師在評價作業時應該注意用積極的評論激勵。在完成老師的作業后,學生會對老師的批改評價充滿期待。如果這一期待不能從老師的評價中得到回應,那么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將會受到削弱??梢哉f,老師的評價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心理期望和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熱情。因此,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多使用積極的評價,以表示認可和鼓勵。這種肯定的評論充滿了感情魅力,首先是對完成作業的學生態度的認可,其次是對它們學習勁頭的鼓勵。同時,除了使用積極的評論外,教師還必須針對性和個性化地進行作業評注。這不僅是為了傳達給學生教師的要求和指導,還為了調劑教師和學生的感情,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實際操作中,教師還應該注意作業評價方法的變更。傳統的作業評價只限于教師的評價。教師是唯一權威的聲音。關于作業完成與否,教師有完全的權利,而學生則被排除在評價之外。新課程的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發揮引領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位置。同時,在現在的網絡時代,教師在學習活動中要有更高的要求。教師作業評價應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這有助于拓展合作學習渠道,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教育形勢發生巨大變革的背景下,教師首先應充分了解政策的變化和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深刻了解核心素養教育在學生成長以及國家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結合課程要求、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采取高效且可行的措施來提高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在充分發揮作業優勢和作用的基礎上,為學生文化成績的提高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前提和保障。
參考文獻:
[1]葛靈光.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例談[[J].教學與管理,2011(8).
[2]王月芬.重構作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3]〔美〕D.A.格勞斯.數學教與學研究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