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輔麗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與歷史結晶,是我國文化自信的源泉,需要我們代代相傳。幼兒園作為兒童成長的重要啟蒙階段,需要培養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并喚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意識,在這一階段我們要著重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教育內容與氛圍當中。本文探討了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學的融入幼兒園階段的教學活動當中,引導兒童樹立民族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幼兒園教學;活動;應用策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價值與精神財富,如同彩虹絢麗而多彩,體現著一個地區的民族特色與地域文化,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財富。因此我們要開展豐富的文化教育活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幼兒園階段的教學活動與教學計劃之中,為兒童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增強兒童自身的文化認同感,更好的傳承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精選非物質文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如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 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手工技藝等等。要想讓幼兒階段的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根據幼兒這一時期的身心發展特點,精心挑選教學內容,幫助幼兒更好的接受與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學作品與音樂作品,然而幼兒階段的學生很難理解深奧的文學作品與音樂內涵,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教學育人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如何讓學生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吸收滲透,是這一課題的重點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需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的提取、加工、美化,以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更好地接受與吸收。要注重對教學材料的甄選與鑒別,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結合幼兒生活中的體驗經歷,使教學內容能夠貼近幼兒的心理與生活,符合幼兒的經驗基礎,最終達到德育與美育的目的。例如,扎染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沉淀,我們可以設計一節以扎染為主題的手工實踐課程,在課堂上讓學生利用染料與宣紙,實際動手嘗試扎染。通過讓學生親手實踐創作,感受扎染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與美感滲透到學生的教學內容當中。
二、優選當地非物質文化資源,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根據建構主義教育觀,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雖然是在幼兒園階段,在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生也擁有豐富的文化經歷并深深地融入到了當地文化環境當中。例如內蒙古自治區至今仍保留著很多頗具當地特色的民俗傳統。當地的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會耳濡目染的接觸到許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傳統聲樂呼麥,民間拉弦樂器馬頭琴,每年夏天舉辦的草原盛會納達慕,許多小朋友過年過節期間還會穿著傳統的蒙古袍服飾,這些學生日常可見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元素,既是寶貴的國家級文化遺產,也是當地世代相傳的文化瑰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優先選擇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教學內容,因為這些元素真實的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中,是學生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學生了解到文化傳承是動態化的,它離我們并不遙遠。這樣的教學內容更具有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感同身受。同時,考慮到幼兒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感受方法,與學生生活經歷相關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這種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感受文化傳承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當地傳統文化,開展有特色的教學。利和內蒙古地區在音樂課上老師可以使用馬頭琴演奏樂曲《吉祥三寶》,通過介紹樂器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傳統的民族樂器,也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使其感受美,發現美。
三、結合游戲活動開展教學活動,達到寓教于樂
學生在幼兒期間具有較強的好動性與好奇心理,如果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很難使學生保持注意力。因此比起傳統的說教方式,教師需要通過開展游戲與活動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與好奇心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幼兒課外活動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積極的心理情感與愉快的活動體驗,培養幼兒對于非物質文化的興趣。使學生從做中學,從做中獲取快樂,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戲活動當中,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我們要開展更加多樣性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元素,使學生躬身實踐,為日后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與繼承者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抽陀螺是我國傳統的民俗游戲,也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俗話講“楊柳活,抽陀螺。”抽陀螺這一游戲擁有悠久的歷史。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當中,可以將抽陀羅作為游戲項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身健體,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抽陀螺游戲了解更多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寓教于樂。
總之,在幼兒園階段的教學中,學校與教師要注重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教學有機結合,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通過有目的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教學內容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并豐富幼兒教學內容。在實踐過程中,要結合這一階段幼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素材,以科學的方式使學生更好的接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民族文化意識,培養學生民族文化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