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行,政治教師對政治課的有效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在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找到一種對學生、教師、政治有益的教育方式。
關鍵詞:高中政治;新課改;有效性
目前,中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念正處在逐漸成型與健全的重要階段,因此,在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和生活中,可以發揮很大的引導和教育功能。在當前我國中學面臨的越來越大的學習負擔面前,如何合理地進行政治課教學,構建高效的政治課教學體系。文章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出發,就如何促進中學政治課教學的形成和建設,從根本上促進了學校的政治教育。
一、主動開發和利用校本課程
新課標要求教師主動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整合先進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校本課程的合作探究中獲得發展。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教研組先要確定課程計劃實施方案,在一周內至少開設一節,一學期至少開設20節校本課程。我校依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發了接近學生實際學情的校本課程。如在《經濟生活》的教學中,校本課程的開發要貼近現實、貼近學生,按照學生的興趣需要予以開發,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查閱資料,做調查研究,體驗農民的一日生活等。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課程資源的整合,因為校本課程是零散的素材,有的來自于社會生活,有的來自于校園,所以我們要切合實際地開發和利用好校本課程,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讓他們體會到家鄉文化的魅力,進而激發其對本土文化的熱愛。
二、問題導向,有效引發思考
有效問題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學生的政治思維,測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促使政治課堂更有靈性,是生成有效課堂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應設計出有效的問題。首先,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學生的學習層次、能力水平相當。問題難度不能過低,否則就失去了提問的必要性;問題難度也不能過高,否則容易引發學生的畏難情緒。只有提出符合“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探究性。如在講到“財政與稅收”時,對教材中提到的“財政在社會經濟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難度。此處,教師有必要通過問題設計促進學生理解,這便是問題設計的意義所在。結合央行多次加息和提高銀行準備金率的行為,筆者提出如下問題:“央行為什么要多次加息和提高準備金率?”“屬于穩健的政策還是積極的政策?”上述兩個問題將教材知識與生活現象巧妙結合起來,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財政的巨大作用。其次,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啟發性問題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認知廣度,有效提問的關鍵并不是為了問而問,而應該是在教材與實際結合處、在新舊知識結合處,提出建設性的、開放性的問題,以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就此展開深刻思考。如在講到“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時,為了深化學生的認識,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提問:“教材中指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那么沒有通過實踐,你為什么就知道蘋果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飛呢?”這一問題瞬間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三、生活導向,有效課堂構建
新課改倡導以學科知識為基礎,構建生活化課堂。在這一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學要立足生活,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將生活元素融入日常教學中,通過生活導向的課堂教學設計,以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v觀以往政治課堂教學,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對教材的使用缺乏全局觀,沒有認識到政治學科的時代性,在課堂上一味地進行理論說教,學生很容易產生學習壓力,因而,教師要注重生活化課堂創設,要用高于教材的視角去審視政治教材,做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在生活導向下的政治課堂上切實感受到政治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比如,我國每年三月都會召開全國“兩會”,“兩會”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三月也是學生下學期剛開學的時間,“政治生活”涉及了與之相關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內容教學,筆者在教學中特將這部分知識提前放到“兩會”期間展開教學。隨著“兩會”的召開,“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教學也隨之展開,在生活化教學引導下,學生會逐步了解全國“兩會”的含義,“兩會”的產生方式以及“兩會”的組織機關。同時將課前幾分鐘時間用于播放“兩會”片段,讓學生關注兩會進程,了解兩會熱點問題,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針對民生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培養學生政治參與和分析能力。
四、差異導向,有效培養學生
學生之間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存在較大的差別,為了保證全體學生政治素養和政治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必須樹立差異化教學意識,促使每一個學生在政治學習中都能收獲滿足感。一方面,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高中政治教師應深入學生群體,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了解學生在政治學習中的表現。為此,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小測驗,以了解學生學習近況,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設計主題專題讓學生集中式思考,對個別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上空閑時間或課后時間對學生開展一對一式教學輔導,以使全班學生均能發展進步。另一方面,教師要適當實施差異性教學策略。不同學生政治領悟能力不同,同樣的任務量,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進度不一,教師可以結合學情設計教學環節和方式,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同時結合微課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重難點知識以及拓展性知識分別設計成不同的微課小視頻,學生在課后自主復習和鞏固過程中,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視頻。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完成知識學習任務,還可以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結語
總之,政治課堂有效性建設依托于情境、問題、生活、差異和活動,教師只有從全方位著手,重點突破,才能真正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喜歡政治,并在政治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周銀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創新研究[J].啟迪與智慧(中),2021(10):25.
[2]李聰.基于法治意識培養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8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