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
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保證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也能促使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正處于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班主任必須要從多個角度入手,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適當放低自己的姿態,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更加信任班主任,努力構建出和諧關系。
一、小學班主任和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內涵
從字面意思來看,和諧指的就是事物的協調發展,能夠實現完美的配合與統一。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和諧關系指的是學生和教師能夠在教學、教育、管理過程中保持平等的地位和人格,營造出良好的和諧氛圍,讓學生掌握更多與他人正確溝通的方法和技巧,營造出良好的形象。和諧師生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相互尊重、積極配合。雖然小學生的年齡尚小,但同樣擁有獨立人格,擁有獨特的觀點、想法和思想,也擁有獨特的個性。作為班主任,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信賴和尊重,能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和思考問題。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真正融入到學生群體中,能更好地去管理學生;而學生也會主動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服從安排,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
第二,全面交往,了解彼此。小學生處于發展和成長的重要階段,對外界事物和人都擁有較強的好奇心,渴望遇到并結交新的朋友。但該時期學生的心理較為脆弱,外界事物將會對其心理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為了讓學生能更加健康地發展和成長,使其能擁有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就需要全面分析和把握學生的發展規律、心理狀態、個性特點等,能經常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及時發現其內心的真實情況,使其能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與成長。
第三,心理接納、真誠對待。在日常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從心理層面與學生進行溝通,真正理解學生,構建出相互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各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差。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其遇到的各種問題。當班主任能用心關注和對待學生后,學生會逐漸將班主任當作是自己的親人,能主動聽從班主任的指導與安排,能主動去學習,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與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難以構建的原因
(一)傳統理念根深蒂固
目前,仍有部分班主任受到傳統觀念教學理念的束縛和影響,仍舊是根據考試成績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在日常教學和教育中也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未能關注和了解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部分班主任認為,如果學生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那么就能擁有一個良好的未來,能走出當前的困境。此外,市場競爭變得越發激烈,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變得更加優秀,因而也會過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小學生的能力和素養都在發展的初始階段,班主任需要給予其更多的幫助,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真正理解他們。但班主任常常忽略這一點,導致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張。也有部分班主任缺少較強的耐心,在學生出現錯誤后,班主任會直接進行處罰,而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影響到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二)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在常規的課堂中,教師的任務較為簡單,那就是講解知識點,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牢牢占據著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學習。這樣的方式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活,還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受到理念的影響,班主任也未能明確自己的定位,在班級管理同樣占據主體地位,未能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未能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未能與學生一起構建班級規章制度。諸多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到和諧關系的構建,也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與方法
(一)樹立正確的班級管理理念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管理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班主任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在管理過程中滲透正確、良好的管理理念,為和諧關系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
首先,班主任應當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秉承良好的管理理念,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太陽”。積極的人就如同明亮的太陽,能照亮一切。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需要秉承樂觀、積極的心態,負責任地處理每一件事情,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班主任需要始終保持平常心態,逐步引導學生,讓學生也能在正確引導下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聯系集體,借此增強其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同時,班主任還要積極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其正確、積極的評價,使其能從情感上得到正確引導,實現自信心的穩步提高。
其次,班主任需要秉承換位思考的理念,能構建出完善的管理模式,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中心指的是以愛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就是兩個問題,分別是“如果學生是我的孩子”“如果我是學生”。例如,班主任可借助溝通交流、走訪互動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班主任發現某一學生在班級工作方面表現得十分積極,同時還非常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具備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自律能力和意志力。針對該學生的具體情況,班主任可推薦和鼓勵學生擔任本班的體育委員。在任職期間,該名學生的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增強。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班主任了解到該名學生擔心自己無法順利完成任務,因而在班級活動中表現得不夠積極。此時,班主任就需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同時做到監督工作,讓學生能慢慢丟掉思想上的包袱。在經過一段時間后,該名學生開始積極表現自己,得到同伴的贊揚和肯定,學習成績也在不斷提高。
在日常管理和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適當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處理和理解問題,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受到學生青睞和敬愛的優秀班主任。
(二)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如果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較為良好,那么就能在構建和諧關系中產生良好的吸引和推動作用,同時還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行為習慣。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會受到教師言行舉止的影響,會在潛移默化中模仿教師的言行。在構建和諧關系中,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給學生做出良好表率,發揮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班主任需要重視個人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從儀態、語言、行為等角度入手,構建良好的外在形象;同時還需要從品德、文化素養、情緒控制、法律等角度,構建出良好的內在形象。
首先,班主任需要重視自己的著裝。作為學生的引路人,班主任要保證自己的著裝符合教師身份,不濃妝艷抹。如果班主任要求學生穿符合學生的著裝,那么自身就要先做到,這樣才能為學生樹立正確榜樣。其次,班主任需要重視自己的談吐。在日常教育和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要保持幽默和優雅,能利用風趣的語言去講課和教育,能構建出具有特色的教學風格。最后,班主任需要重視個人內在修養的提高,秉承終身學習的意識,能主動去學習更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逐步開闊自己的視野,最終實現自己管理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在具體的管理中,班主任還需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模式的調整,設計更多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了解自己的責任,實現其綜合素養的提高。
綜上所述,班主任需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入手,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在日常管理和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良好的熏陶,逐步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促使和諧關系的順利構建。
(三)優化班級管理制度
小學生具有十分明顯的特點,即不具備較強的自主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時,不僅需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還需要制定系統、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聽從班主任的安排與教育。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班主任的管理較為嚴格,那么師生關系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必須要做到有獎有罰、寬嚴并濟,能根據本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這些規章制度的影響下,學生能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意識,能主動去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能有效避免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變差。
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班主任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為和諧關系的構建奠定基礎。班主任可選出一節課,與學生一起分析本班級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共同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這樣的方式,能夠讓班級管理制度變得更加人性化與和諧化,也能避免學生出現負面情緒和抵觸情緒。同時,班主任還需挖掘和了解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鼓勵學生參與到班委會的選拔中,同時給予其自主管理的機會,促使更多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此外,班主任還應當定期開展匯總大會,引導學生圍繞著班級管理制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在實際履行規章制度時,班主任需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公正。針對違反制度的學生來說,班主任需要給予警告,在必要情況下做出相應懲罰;針對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學生,班主任需要給予肯定和鼓勵,也可進行適當的獎勵。借助良好的獎懲措施,不僅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營造出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還能最大程度提高班級管理的積極效果。
(四)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
班主任除了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心外,還需要掌握多樣化的溝通方法,能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能全面分析學生的行為,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生的心態、心境、心理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班主任需要時刻關注和了解學生的變化,能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逐漸打開學生的心門。學生擁有很多不同的想法,班主任不應妄加批評學生,需要重視自己的態度、語言等細微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共同構建出和諧的班集體,保證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和諧的師生關系一直都是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和諧關系不僅能保證班級管理的有序開展,還能讓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此,班主任必須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重視個人形象的塑造,調整班級管理策略,同時還需掌握多樣化的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