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興濤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是很廣泛的,也是很重要的,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重要的影響。然而小學數學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因為數理概念和計算的枯燥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以新時期的具體要求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主動完成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推動學生在特定環境下取得進步。現實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斷指引學生轉變傳統的思維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會促進數學學習整體成果的優化創新,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質量。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教學策略;分析
引言
在所有的自然學科當中,數學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這不僅僅是因為數學的包容度很高,而且因為數學內容足夠豐富,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要不斷創新,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學生可以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發現更多問題,并且通過親身實踐的方式來解答問題。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可以獲得啟蒙、開發,而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利用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問。教師需要盡量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避免枯燥的知識灌輸,通過啟發式教學法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打造一個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1]。
一、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價值與原則
(一)價值
第一,高效課堂教學能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刺激學生參與學習。高效課堂的教學,比傳統的講讀式教學要更加有趣,也更容易吸引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愉悅的數學學習之中獲得數學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大的提高。第二,為了落實高效課堂,教師將數學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補充數學教材的單調與不足,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與思維的廣闊性。在進行小數計算教學時,可以基于生活化策略,讓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學思想融入其中,鍛煉學生對生活中數學的熱愛,培育學生數學生活化的學習方式與數學思維[2]。
(二)原則
第一,高效課堂教學形式要多樣。高效課堂教學的實現,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在教學中要對多種不同方法靈活使用,構建起多樣化的數學課堂,讓教學活動保持新穎。第二,要保持趣味性。高效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更需要突出其趣味性,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在課堂上發揮出自身的學習動能。第三,關注實踐。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掌握和應用,實踐是不可或缺的。理論教學只能讓學生理解小數的計算規則,但是要掌握具體的計算方法,形成計算能力,還需要通過實踐才能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途徑
(一)精心優化教學環節,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不斷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完成數學知識的有效練習。以切實情況,轉變原有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教師不斷地指導學生完成探索和實踐,指引其針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會促進高效課堂構建目標的加速落實[3]。
例如,在有關“有余數的除法”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回憶“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借此,在回顧探究中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以首先回顧,隨后講解,與學生互動討論,引導學生完成練習,精準幫助學生突破重點的步驟,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會促進高效教學目標的加速實現。回顧以后,教師講解相關知識,可以有效利用合作學習的手段,讓學生探討本堂課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并在小組中完成相關習題的練習,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解決在數學課堂中遇到的現實困難。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優化教學經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才會更加強。最后,布置重點、布置相關的課后學習項目,讓學生循序漸進完成探究。在引導中學生也會明辨數學學習的方向,讓現實教學問題加速得到解決。
(二)借助多媒體手段,構建高效課堂
在現實引導環節中,應通過實踐形式的優化創新,不斷推動學生的進步,為此,要以多媒體手段為契機,不斷指引學生完成細致的知識探索。多媒體呈現的相關知識會呈現出多樣化的色彩,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主動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深度剖析。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會逐步縮短,也會點燃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激情。
例如,在有關“圖形運動”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詮釋知識,為學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圖形的體現,或者是不同圖形在運動之后的轉變。講解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如出示蜻蜓的圖片,再出示蝴蝶的圖片,讓學生理解軸對稱的含義,也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出不同的葉子,看其是否具備軸對稱性。通過數學課堂中圖片與視頻形式融合的方法,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教學,讓學生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轉變思維意識,抓住學習中的難點,突破原有的局限,促進現實教學問題的解決。借此,推動高效化目標的夯實,帶動整個教學環節的飛速運轉。
(三)從生活中拓展數學教學
數學和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也將運用在生活中。為了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師可以拓展數學學習的內容,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的時候,對于很多實踐性相對較強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列舉一些生活案例來完成教學任務。引入案例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間長了,學生對數學會更加喜愛,這有助于提升數學成績。
例如,教師在講解“1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就需要摒棄比較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可以列舉生活當中的實際案例。教師可以問學生:“今天媽媽買了4根香蕉,又買了6個橘子,媽媽一共買了多少個水果?”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水果是非常常見的食物,而媽媽買水果也是小學生在生活當中經常遇到的情景。這種和生活比較貼近的案例讓學生對數學更感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數學和生活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高效課堂具有積極的教學作用。因此,可以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起全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文杰.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J].新課程,2020(48):163.
[2]李啟有.淺析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43.
[3]沈崇雷.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讀寫算,2020(30):69+71.E78D9E05-B4C2-44FD-8321-91AD6D01E2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