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芯露
摘 要:在幼兒開展學前教育過程中,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偏向于文化課程教育,而對于美術手工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促進幼兒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家長與校方的共識,在學前教育過程中,美術手工課的教學地位逐步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針對學前美術手工教學的重要性和當前所面臨的教學困境進行簡要論述,并提供相應的方法,以供借鑒。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
一、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重要性
手工教學活動能夠加強幼兒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增強幼兒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教師在完成手工教學后,引導幼兒學生依據理論知識進行手動實踐創作,使幼兒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實現培養實踐能力。手工教學活動,是啟發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重要方式與方法,在手工實踐作品創作過程中,幼兒學生不是模仿創作,而是需要讓學生將自身的想象力融入其中,設計自己的作品。此時,幼兒學生能夠將自身的想法,以手工作品的形式進行展現,有效地開發了幼兒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教師可對幼兒學生的創作作品進行簡要點評,鼓勵幼兒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其他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幫助幼兒學生養成交流與合作、創新與共享的思維理念。
二、幼教美術手工課教學現狀分析
在幼兒學前教育過程中,手工課是幼兒學生掌握一定手工制作能力的學科。需要教師能夠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科學設置教學實踐活動,促進幼兒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知識,培養幼兒學生的相關技能。但在教育落實過程中,手工教學依然面臨各類問題,制約著教學發展。
(一)學前教育沒有重視手工教學實踐
手工課程對培養幼兒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幼兒學前教育過程中對于幼兒手工課的設計安排,理論教學時間較長,時間教學時間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幼兒學生動手實踐的需求。特別是教師過于注重專業知識的講授,為了引發幼兒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致美術手工教學實踐活動過于形式。
(二)手工課程教學內容沒有貼合當下幼兒園需求
目前在幼兒學前教育過程中,對于美術手工課的進行了一定的改革與創新,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教學理念陳舊,難以滿足當前教學實踐活動,使得幼兒學生的手工技能并未達到幼兒教學所要求的目標,制約著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學前美術手工學科的教學方式
(一)革新教學理念,實施開放式教學
創新幼兒美術手工教學理念,實施開發式的教學活動,重點在于調整課程比例,能夠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協調統一,摒棄傳統的課程教學活動安排,能夠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幼兒學生愛"玩"的天性,能以趣味化、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來代替以往抽象的教學知識,為幼兒學生搭建學習平臺,使幼兒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進行美術創造,使課堂教學活動活潑生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例如,可以將安吉教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運用于美術手工教學活動,利用教學場地設置教學游戲活動的方式,使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美術手工技能[1]。
(二)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課的比例
幼兒美術手工課程教學活動,需要對幼兒學生進行一些基礎性的美術知識講解,掌握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了解美術作品作者的相關信息。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偏向專業技能的講述,使幼兒學生能夠對美術知識有所了解,這類教學模式過于機械呆板,將幼兒學生的思維局限于書本知識,無法使幼兒學生感悟到美術的樂趣,扼殺了幼兒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對于幼兒學生美術手工教育,教師可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將部分理論知識穿插在實踐操作教學過程中,使幼兒學生在手工操作摸索過程中,主動與老師進行交流探討學習,掌握相關美術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避免了灌輸式教育,使幼兒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通過交流與探討的教學方式,使幼兒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能夠主動去了解美術相關知識,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掌握。
(三)創造多元化教學模式,增強教學實力
創造多元的教學模式,首先要增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使用視頻、圖片等教學設施進行多媒體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美術手工知識的認識,使課本知識內容生動化、形象化,加深幼兒學生的立體感受。其次,校方能夠為幼兒學生配備手工教學實驗室,配置相應的手工教學材料、器材、工具,能夠滿足幼兒學生手工實踐活動開展。最后,多元化教學模式應注重對幼兒學生作品的展示,對于美術手工教學不應以學生完成度來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標準,能夠從幼兒學生構思、操作、創新等方面進行體現,將優秀的幼兒學生美術作品進行展示,滿足幼兒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四)合理借鑒民間傳統藝術,“寓教于樂”
幼兒學生學前美術手工課程教學安排,重點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可將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作品與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結合。比如,民間傳統皮影戲。首先,授課教師可通過皮影戲這一經典藝術作品進行展示,依據幼兒學生愛玩的天性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師可指導幼兒學生學習制作傳統手工藝品,幫助學生創造出自己喜愛的皮影作品;最后,由學生創造的皮影作品進行表演。采用此類教學模式,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并且可穿插開展人文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學生的全面教育[2]。
(五)開辦集體性展覽
為了激勵幼兒學生不斷學習進步,采取教學作品講評等方式幫助幼兒學生提升美術鑒賞能力。當幼兒學生的手工藝品,進行展示的過程中,會對幼兒學生形成激勵表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幼兒學生學習和創作的熱情,幫助其他幼兒學生進行學習。對于學前美術手工教育活動而言,只有使幼兒學生能夠不斷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夠幫助幼兒學生培養起自信、不服輸的性格,為幼兒學生今后的成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始終對幼兒學生進行啟發、引導、鼓勵、表揚,使學生擁有不斷學習的動力去追求新的目標。另外,舉辦激勵性展覽的教育方式,為幼兒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提供了平臺與渠道,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認識自我,掌握學習與合作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幼兒階段對幼兒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當前教學目標之一。而通過學前美術手工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提升幼兒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方式,需要校方能夠重視對相關教學理念、教學設施、課程創新等方面工作的開展,為幼兒學生美術手工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麗婷.對學前教育美術手工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初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6):135- 136+139.
[2]王海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手工教學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