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坤
摘要:面對剛剛接觸區域游戲的小班幼兒,我們總希望他們能盡快熟悉班級中的區域環境。但在實踐中,一方面“擔心幼兒不會”而出現教師不自覺地包辦代替,介入過早,減少了給予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另一方面“幼兒簡單重復游戲”而出現教師介入過晚,不能滿足幼兒在游戲中解決問題而獲得發展的需求。本文重點聚焦小班幼兒在區域游戲中遇到的典型情境,剖析介入時機,采取適宜支持策略,進而促進幼兒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區域游戲? 小班幼兒問題解決能力 介入時機 策略
《指南》中提出:“游戲是孩子們學習的自然方式,教師應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參與其中。”所以對于剛入幼兒園并且缺乏生活經驗的小班幼兒來說,游戲是幼兒習得經驗的最好方式,而班級當中的區域游戲就是支持他們自然地從操作和探索中學習的最好途徑,通過區域游戲促進幼兒從中并獲得相關的經驗、提升游戲發展水平。
一、診斷當前水平,找準問題解決能力基準點
通過觀察,本班幼兒雖都很喜歡區域游戲,但存在游離現象、遇到困難出現畏難情緒、逃避行為,雖大部分幼兒都能按照自己的興趣點進行選擇區域游戲,對身邊不同區域游戲環境材料有進一步探索,有產生好奇和體驗的樂趣,但他們同時普遍存在游戲過于簡單和重復行為。
結合日常工作實踐及《指南》指引下,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游戲互動,傾聽幼兒的游戲語言,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引導他們解決游戲問題,當前對幼兒來說是一種適宜的學習方式。
二、抓住介入時機,撬起問題解決能力提升點
(一)介入時機一:當孩子不知道玩什么
通過計劃環節了解幼兒的興趣點,在開展活動中觀察幼兒的真實經驗水平,尋找加入游戲的時機。
例如:小班幼兒宜童:“我去蓋一個房子”。
師:“你要蓋一個房子,給誰呢?”
宜童:“我要給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住。”
從此計劃中,我了解到幼兒想搭一個房子,在觀察中,我發現他的游戲內容一直都在玩具區的樂高積木這里,但是總是那幾塊樂高在擺弄。
師:“宜童,你的房子蓋好了嗎?我想看看怎么蓋的,學習學習呢。”
宜童:“嗯,這個就是,看,我的大樓房。”
師:“我看到了你的房子,你的房子已經蓋完了嗎?我看到好多樓房都是特別高的呢。”
宜童:“對啊,我已經蓋完啦。”
通過觀察及對話,我發現有幾個現象我需要進一步去引導他。
第一:幼兒計劃簡單。
第二:幼兒活動內容過于簡單。
第三:幼兒作品需要經驗上的遷移和提升。
第四:幼兒對于材料的使用需要更多的嘗試。
策略:
針對幼兒的蓋樓房過于簡單,我開始了和他的對話,主要指導他如何利用樂高積木拼插和運用輔材,方法是手把手指導拼插拼裝的困難點——平行游戲——合作游戲。
(二)介入時機二:當孩子不知道怎么玩
了解幼兒的困難點,在開展活動中借助輔材,豐富幼兒游戲經驗。
如:拿出幼兒園照片給他看“這是幼兒園!”宜童說到:“我在來幼兒園的路上看到過,可我不會搭。”
他的困難點就在如何將樓房拼得更高更大,首先要讓幼兒會使用這個樂高材料,掌握兩個積木塊之間的連接方式,我先在宜童面前慢動作分解演示了,樂高積木是凹點對凸點的拼插,先從簡單的拼插開始。
經過了幾次的模仿游戲,幼兒已經看到了我的樓房和他的高度不同,而且有很多造型,于是經常邀請我一起游戲,這回我們開始延伸樓房的面積,也是平鋪的經驗,我們找出操作板,開始了一層又一層的平鋪;
“看我的樓房多大!這個是沙發”,宜童用手指了指一個長方形的積木。我們通過添加玩具人物豐富了內容。
通過回顧讓他回想拼插的過程,每一次的分享都能看到他將之前已經掌握的拼插技巧又改造了,并在基礎上對作品進行豐富性的輔材添加和更改,使之變成與昨天作品有點不同的作品。我后來會拿著他作品作為下次游戲計劃的內容,有時候會在分享日進行門廳展示分享。
策略:借助材料? 豐富認知
(三)介入時機三:當孩子向老師求助
1.認可幼兒情緒? 給予理解和陪伴
區域游戲中由于游戲水平不同,常聽到“老師,我不會,老師,這個怎么弄。”
在活動中我常常會聽到他在喊“老師,我不會,老師,這個怎么弄。”每每這時我都會從幼兒游戲中離開,隨著宏宇的腳步去幫助他說:“你遇到了什么困難啦?你想玩豪豪的雨傘他不給你對嗎?別著急我陪著你,我相信你會解決的。”
2.以幼兒更好水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游戲是孩子們學習的自然方式,然而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部分幼兒來說,教師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幫助他們通過游戲獲得相關的經驗、提升發展水平。
在宏宇的求助發生時,我了解了他的需求,但也同時發現了他“自我為中心”的一面,于是我查找頭腦里相關的理論,想讓宏宇自主的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經驗,留給他一些時間獨自去面對困難,提升宏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宏宇并沒有辦法,于是我想借助幼兒模仿的學習方式來讓豪豪的行動感染他,因為我對豪豪是有了解的,所以我問豪豪:“豪豪,你知道宏宇為什么不開心嗎?”豪豪回答很干脆:“不知道啊。”于是我轉過頭對宏宇說:“豪豪并不知道你因為什么不開心,你可以告訴他嗎?”宏宇還是扭捏的不說,還是上手就想拿傘,豪豪一看宏宇要拿,趕緊把傘藏在身后,明顯是還沒有玩兒夠,于是我問豪豪“豪豪,宏宇想玩兒這把傘,你有什么好辦法嗎?”豪豪回答:“可以啊,分享啊,給你玩兒會吧。”豪豪邊說邊給宏宇這把傘,宏宇拿著傘就開心的走了,豪豪也轉身去玩兒別的材料了。經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后,宏宇開始嘗試說出自己的想法,征求對方的同意了。
(四)介入時機四:當孩子簡單重復游戲
《指南》中提出建立幼兒快樂的“原體驗”,利用有趣的情境激發、延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宏宇用樂高基礎顆粒拼插方格子時,總是拼了一會兒之后就失去耐心不愿玩了,“宏宇,如果把你的方格子都拼插連接起來回變成火車軌道嗎?”話說完宏宇就開始忙起來了,拼拼插插的湊在了一起,長長的火車軌道建成了。我繼續說:“宏宇,我們的火車軌道建成了,誰來開火車呢?”話音剛落,宏宇就從玩具區中拿來了各種各樣的車在火車軌道上開起來了,“篤篤篤篤……”
策略:建立幼兒快樂的“原體驗”,激發幼兒持續游戲興趣
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教師要改變“成人中心”,承認游戲是幼兒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