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應對氣候變暖造成的影響,我國致力在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從大生態環境而言,降低碳排放,是社會體系、民生行業長期堅持的重要指標。在碳中和背景下,城市應加強對城市治理工作的創新,全面策應碳中和戰略部署。本文則是針對碳中和背景下城市治理創新路徑進行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碳中和;城市治理;創新路徑
引言:
社會高速發展下,基建設施以及建筑物體系不斷增長,對基礎能源呈現高需求特征,建筑項目建設以及汽車尾氣排放等方面,將增加碳排放量。當生態空間二氧化碳含量的日益增加下,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以及氣體污染效應等,對社會發展以及人們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碳中和理念的提出,針對碳排放問題進行精細管理,以生態綠色文明城市的發展目標為基礎,對不同區域進行管理體制、發展體制的定性約束。碳中和背景下,應當加強對城市管理、治理空間的約束,結合碳排放理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體系,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碳中和背景下城市治理現狀
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發展規范應作出相對調整,將治理與發展規劃進行統一,密切關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生態污染問題,結合治理工作,全面推動健康、綠色、節能、持續化工作的開展。但是從現有的城市建設治理及規劃而言,仍存在不足之處,造成環境監管效能下行的嚴重現象。
(一)城市治理深入度不足
城市治理工作具有復雜特征,既需針對城市現有的承載能力進行分析,還需結合城市未來發展規劃,制定治理體系,保證可持續戰略推進以及城市高速建設之間的關聯性。但是在此過程中城市治理工作的開展及落實,并未能充分利用碳中和理念,部分政府職能部門在規劃期間,未能針對城市的碳排放機制,進行定性化管理,造成治理驅動效能不足現象。
(二)碳中和理念實踐性較弱
碳中和作為國家可持續戰略中的重要組成,在宏觀以及微觀視角下,均需通過碳中和理念的建設及落實,對城市發展以及城市治理工作起到可協調性作用。但是在此過程中,碳中和理念與城市治理工作期間存在脫節問題,造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斷層。產生此類問題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治理規劃力度不足,導致實踐經驗方面無法得到理論支撐,或理論支撐不足造成的實踐缺位問題,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建設發展難度。
(三)生態碳匯功能低下
城市高速建設發展過程中,建筑項目、基建設施以及工業產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對城市生態問題造成嚴重的影響,增加碳排量。期間,城市既有的功能體系對于二氧化碳以及各類碳物質吸收將產生飽和狀態,例如,生態空間占比不足、林業資源發展遲緩等,均將降低城市碳吸收能力,如果城市仍然過度發展生產類產業,必然造成碳吸收能力的持續下降,無法正確切實到城市治理工作之中。
二、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創新路徑
(一)建設以碳中和核心的城市治理目標
針對城市治理工作進行創新時,應樹立主體創新目標,結合城市發展規劃以及宏觀調控措施等,細化設定城市發展環節。在碳中和理念建設及落實下,其不僅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設定的宏觀目標,更是通過碳中和理念與地方經濟發展進行對接,充分落實“雙碳”理念,為城市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對此,應加強對城市發展的規劃處理,建立碳中和共識,貫徹落實碳達峰與碳中和任務,在不同管控效能下,將管理理念轉變為實踐行動,實現頂層與基層之間的精準對接,貫徹落實治理任務,提高城市基礎治理效能。
(二)創新考核指標
要想讓城市治理充分凸顯碳中和作用,需要碳中和目標及內容作用于治理細節之上,通過實踐表明碳中和實踐中的不同任務機制,在后續管控方面,針對碳中和指標設定相對應的治理條例,以此為基準,進行激勵。通過制度與職責之間的相互捆綁,為地方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員等提供更為優質的激勵機制。期間,可結合政策考核指標以及晉升機制等,對區域內碳中和治理措施的具體落實情況進行綜合評測處理,當達到相關指標時,則可對人員進行獎勵,而未能達到治理政績的人員則要進行處罰。通過獎勵與懲罰的并行,兼顧主導地位,以貫徹切實到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中,助力美麗城市的建設及發展。
(三)建立數字化治理體系
從城市治理角度來講,碳物質排放呈現多樣化,例如,工業生產廢氣、汽車行駛尾氣、電力及供暖行業中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此過程中,城市治理工作的開展需細化到不同碳物質的產生環節之內,充分解析碳物質產生量與生態環境污染率之間的關系,以宏觀市場為對比點,披露數據值存在的異常波動現象,為后期治理工作規劃提供數據支撐點。期間,可積極引入數字化體系,結合智慧城市理念完善,對不同碳中和任務以及城市治理任務之間進行智慧化整合。通過城市大腦來建立數字化、智能化、物聯化的管理體系,在后期治理及協調過程中,可按照不同層面的技術機制進行定性化驅動處理。智慧治理體系的建設及應用,無需技術調控,便可完成對基礎能源乃至社會組成部分進行綜合化管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四)大力建設人資體系
從宏觀部署角度而言,碳中和理念的建設及落實是一項長久戰,城市規劃及建設中,應充分界定自身發展規劃及其帶來的影響,找尋發展短板,從頂層到基層做好聯動,實現全面發展。城市治理規劃中,需要一批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隊伍補充到城市治理路徑中,利用專業知識,深化治理效能。對此,地方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基礎人力隊伍的建設,補充高端人才,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做到人才的專項專用。
結語:
綜上所述,碳中和理念下,對城市發展規劃提出更多訴求,城市建設中應兼顧生態保護與經濟增收兩部分,實現環境治理與管理的精準對接。對此,后續發展中,應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在遵循碳中和部署的前提下,大力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萬發,張彥著.碳中和趨勢下城市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探析[J].全球能源互聯網,2022,5(01):97-104.
[2]彭慶軍.社會治理現代化中城市社區設置的困境生成與優化路徑[J].探索,2022(01):136-148.
[3]賴笑娟.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的廣東省“三生”空間治理模式研究[J].房地產世界,2021(13):25-27.
作者簡介:
張軍鋒(1982.7),男,漢族,湖北云夢人,學歷:本科,職稱:副教授,從事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課題名稱:基于投入產出法的河南省碳達峰碳中和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22400410245,項目負責人:張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