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蔓 古燕
摘 要:在新形勢的背景下,高校內部接待中心的發展面臨一定的挑戰,同時也引來了新的機遇。對此,接待中心應把握現階段的發展優勢,創新經營思維,增加經濟中心元素,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入住感受。根據市場的需求,明確自己的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接待中心;新形勢;機遇與挑戰
引言
高校接待中心發展有一定的局限同時因為地理位置,環境氛圍等也具有一定的優勢。高校接待中心應該注重市場調研,明確客戶的需求,把握機遇,及時創新,增加經濟收益。本文以高校接待中心為基礎論述點,整合了其發展的方向。希望在本文的論述下,高校接待中心可以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提升自身的核心實力。
一、創新接待中心定位
在高校的基礎上創建接待中心,首先可以根據高校的品牌效應,地理位置等,吸引入住人員。高校在校內開展接待中心,需要突出高校的特色,打造接待的亮點,增加接待中心的核心競爭力。首先,選擇可以凸顯學校科技含量的場地進行接待,比如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優秀示范基地、文化景觀等,不僅可以宣傳高校的實力,也可以提供學習場地,比如一些學術討論人員可能對實驗室比較感興趣,而一些文化學者可能對文化景觀感興趣。其次,可以設計凸顯高校特色的物品作為互相贈送的禮品,堅持經濟環保特色的原則進行設計,與來訪人員之間形成禮尚往來的氛圍。這一點需要結合高校的特色文化和景觀等,或者著名教師、著名科研成果等進行設計,凸顯出高校的特色。最后,融入高校的文化特色,在進行接待工作時,要關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凸顯出高校的特色文化。這需要高校接待中心優化功能布局,展現出特有的校園景觀;放大引導標識,設計個性的標識進行引導,不僅便于尋找場所,也能加深印象。
二、豐富接待工作范圍
因為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高校以及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更加廣泛,相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更多。在這個背景下,接待中心在工作中要展現學校的實力與形象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高校接待中心要轉變以往的接待理念,不局限于簡單的接待來訪人員,還要設計可以體現高校辦學能力的環節,對外展現出高校的綜合水平。比如當前高校都面臨人才培養、科研水平提升等問題,而這不是單打獨斗就可以實現的,需要不同單位之間相互分享,相互交流,激發各自的思維火花。因此高校接待中心要根據各自學校的發展戰略,主動與校外社會單位合作,打造當地特色的創業基地、創新平臺,不斷豐富接待中心工作范圍。高校接待中心還要允許培訓機構入駐,尤其是一些專業技能培訓機構,借助這些機構的助力,不斷增加接待中心業務的多樣性,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高校接待中心也可以創新商業合作模式,比如打造商業中心一條街,將合作的商戶集中到一起進行管理;針對教師和學生的切實需求選擇合作的商戶,同時考慮學校周邊區域已經存在商戶的類型,進行補充。比如打造特色的餐飲服務,集中當地知名的食物類型,打造小吃一條街等,真正落實接待中心形成集餐飲、住宿、娛樂、科研、接待等于一體的機構。
高校接待中心也可以增加人事代理業務,主要服務于學校各學院的外聘人員的管理等。因為高校的規模逐漸擴大,教職工隊伍也不斷增加,表現出大量招聘行政崗、輔導崗、教輔崗等的職工,因此逐漸開展人事代理業務。此服務的提供,主要是針對高校的外聘崗位加強管理,能夠及時補充需求的人才,提高用人自主權;可以加速人才流動,建立起高校與人才之間的聘用-被聘用關系,人才能進能出,這就增加了流動性;還可以提高人才使用效益,增加了人才的擇業自由度,同時形成內部競爭性,可以促使教職工更積極的工作,發揮自己的價值。
三、構建完善管理體系
接待中心市場化需要不斷的創新,激發自身的潛能,要求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保障在接待中心的經營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具體可實施的政策。增強財務管理的透明程度。接待中心增加的服務設施,主要項目:餐飲、娛樂、住宿等,都需要進行嚴格的監控,保障設備和來訪人員的安全性,并確保設施的實用性,延長設備的使用時間,避免二次維修。接待中心可以實行責任落實制,規范員工的行為,讓員工的收入、部門績效等相互聯系,從而加強接待中心的內部管理。特別要注意提升接待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僅要具備接待服務的專業性,還要有高水平的責任意識,有耐心,足夠細心,對接待中心以及高校的環境設施了如指掌,并對來訪人員的行業有一定了解,掌握高水平的接待禮儀,能夠讓來訪人員賓至如歸。
四、信息技術融入、智能化管理
接待中心也可以加強信息化的使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接待中心的前臺系統、財務系統、管理系統、銷售系統等,讓各個部門的數據互通,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在內部辦公系統中,可以按級別呈現接待方案的呈報與流傳,領導人員可以及時閱覽相關信息,及時給出答復。并且在接待中心內部也可以加入信息化的運用,接待型賓館的客房管理,智能掃碼門鎖的有效運用,增強了賓館的安全性能,使得賓客入住更加便利。智能掃碼門鎖可以對賓客進行實時、動態管理,提升了接待中心的管理水平。
結束語
高校內部的接待中心起初主要為了服務校內,保障學術交流人員的居住。在時代發展過程中,接待中心開始注重校外的延申,逐步市場化。對此,應該創新發展觀念,提高接待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保證接待中心的長久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賓客對于接待中心的要求愈加全面,接待中心需要依托信息技術手段,給予賓客更好的入住感受,增加接待中心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 魏娜, 于愛民, 鄭玉清. 接待中心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 中國電力教育, 2007(S4):2.
[2]姜琳. 創新服務理念作好新形勢下的接待服務工作[J]. 中國化工貿易, 2015, 000(001):50-50.
[3]梁彬. 高校接待服務中心要實現精細化管理觀念與理論的創新[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8):39-40.
作者簡介:
1、欒蔓(1969-11),女,漢族,天津人,碩士,天津大學會議接待中心總經理,主要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單位:天津大學會議接待中心? 郵編:300072
2.古燕 天津大學會議接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