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珍
摘 要:班級,是一個一個學生的組合體。一個優秀的班級不僅是班主任的榮譽,也是班級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的前提條件。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與組織者,在指導學生系統的展開各項學科學習的同時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新實踐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班主任仍舊存在一些班級管理的陋習,一些傳統的教學以及班級管理理念已經不能得到很好的實施效果。因此,班主任應該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為班級中的學生制定具有創新意識的班級管理制度,繼而整體提升班級的學習成績。
一、發揮榜樣力量,為學生起好帶頭作用
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的重要組織者與管理者,如果班主任不能起好帶頭作用,不僅會對學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壞習慣,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對事物認知的正確判斷。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具有創新意識,為學生做好示范作用,這樣班主任在班級中的一言一行才能被學生重視。發揮榜樣力量不只是局限于班主任的作風問題,也對小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及時應用具有創新形式的班級管理方式,制定明確的班級管理政策,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在各個學科的課堂學習質量。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具有榜樣力量的教育視頻。學生在視頻中會看到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奶奶的場景、與清潔工人一起清掃城市等的榜樣力量視頻。學生通過對視頻的觀看,會詢問班主任這樣做的原因。根據學生提出的疑惑,班主任要以為人師表的教學理念,為學生講解樂于助人不僅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需要具備的良好品質內容,只有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才能做出為社會有貢獻的事情,繼而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所以處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小學生現在需要貢獻的力量不僅是自己的學業,還有自己所處的班級榮譽的維護。通過班主任的講解,學生會以班主任為榜樣力量,以班主任的行為準則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進而高標準的完成學生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
二、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主題班會的召開是對學生近階段的行為舉止表現做出的階段性評價。在主題班會召開中,教師不僅是班會活動的組織者與領導者,也是促進班級學生形成正確行為習慣的督促者。所謂的班級管理如果只依靠班主任一人的職責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班級不僅是班主任的,也是班級中的學生的。所以,班會需要班級的全體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順利舉辦。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內心認知的自尊心理,所以面對學生的積極主動與富有正能量的心理狀態,班主任為學生舉辦一個具有正能量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圍繞正能量話題來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而為班級做出自己的微薄貢獻。
例如,在圍繞“正能量”展開的班級主題會議中,班主任可以挑選班級中的學生談一談自身對正能量的認識,并從學生的口中了解該年齡階段學生所謂的正能量,學生回答完畢后,班主任可以利用PPT 來為學生詳細的講解其正能量的真正含義,并利用多媒體來播放具有代表性的“正能量”人物事跡,在視頻播放過程中,學生會看到所謂的正能量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國家危難時刻勇于投身祖國建設的鄧稼先、雷鋒同志的樂于助人。通過視頻內容的觀看,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對該些人物做出自己的認知看法,進而在將其認知看法轉變到班級的管理中。學生對“正能量”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就能夠將其所謂的“正能量”貢獻到班集體中,使班集體朝向更加優秀的道路進發。
三、開展集體活動,增強學生團結意識
一個優秀的班級,其學習成績不僅拔尖,班級中的學生也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由此可見,班級的好壞決定于班級學生對自己班級的忠誠維護。根據此現象的發生,班主任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為學生舉辦一次集體活動的主題班會,該班會的主要內容主要以“如何建設優秀的班集體”為講解內容,在課余時間舉辦關于集體活動的班會內容,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懸浮的心弦得到有效放松的同時也能在活躍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進而得出自己大腦認知的理想界定。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課堂時間來舉辦具有集體意識的“擊鼓傳球”活動,以此來增強班級學生之間的集體榮譽感。在課堂開始之前,班主任需要給學生講解該游戲規則,讓學生在進行該游戲過程中能夠得心應手。游戲開始之際,班主任在講臺上方用鼓槌敲打鼓面使其發出聲音,講臺下的學生根據鼓聲來進行球的傳遞,鼓聲結束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傳遞結束,球在哪個學生手上,哪個學生就需要與位于左邊的學生進行擁抱,以此類推。在游戲結束后,班級中的學生彼此都會進行擁抱,班主任可以對學生進行訪問,詢問學生在與其他學生擁抱時的心理感受,學生將其自身的感受進行表達,繼而增進了班級學生之間的深厚友誼,增強班級學生的團結意識,繼而更高層次的提升班級學生的總體學習成績。
四、關注學生動態,分層管理班級學生
在營造和諧教育氛圍的班級中,班主任應該積極關注學生在校外和校內的生活以及心理狀態,并根據所觀察到的實際現象,對班級中學生展開個性化教育,進而端正學生內心最底層的想法。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其對自身的自控能力與自理能力管理較差,缺乏互幫互助、遵守紀律的心態。所以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針對不同學生自身反映的現象來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而在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的同時也方面性的對學生進行了引導與敲打,促進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教師可以根據班級中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態來舉辦具有不同教育意義的活動任務,使學生在具有針對性的活動中良好的完善自身的缺陷。
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來舉辦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心理以及身體上的健康成長。譬如,班主任可以為班級中較為害羞的學生舉辦話題討論活動,在該活動中,班主任需要將班級中較為活潑與內向的學生進行組合,從而在話題討論過程中讓內向的學生學習活潑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技巧,通過活潑學生的話題帶領,內向學生會逐漸敞開心扉與活潑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有效改善學生的內向心理;教師可以將班級中勞動意識與自理意識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結合來舉辦一場勞動活動,該活動任務的布置由小組合作與自身單打獨斗兩部分作為組合,學生在進行勞動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的經歷進而提升自己的勞動意識與自理能力,并將其增長的見解運用到班級活動中,進一步使班級更加優良化。
結束語
總而言之,優秀的班集體不僅需要優秀班主任的領導,也需要班級學生的積極配合,想要班級學生的積極配合,就需要班主任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從內心深處了解學生的想法,繼而使班級管理的得到實時改觀。
參考文獻
[1]陳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班級管理對策[J].家長,2022(05):40-42.
[2]郭延政.自主管理理念指導下的小學班級管理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2(05):129-131.0034B99A-E42D-4EC0-A6A1-BAAEFE328D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