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保容
摘 要:在生活中,人們經常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目的純粹且能為身邊人帶來正能量,這是有道德的行為,應當提倡,反之應當制止。法治起著約束人行為的作用,道德和法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小學生時期就應當將道德和法治的內容貫徹于心,他們潛意識中知道什么樣的事是符合道德和法治規范的,但是還不了解道德和法治具體內容,因此,開設道德法治課程讓學生系統學習知識點是十分必要的。小學生喜歡趣味性強的事物,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應用趣味性教學法教授這門課,學生才能將知識點貫徹于心。
關鍵詞: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趣味性教學
引言
談起小學教育,家長和教師一致認為“興趣第一”,這并沒有否認知識的重要性,畢竟,無論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學習就是為了學知識,知識點必須學清楚、學明白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而興趣第一論正是為了幫助小學生學明白知識點。道德與法治學科不難,生活中處處蘊藏著道德,隨處可見法治,似乎不聽課在生活中就能學好它,這樣考慮就不正確了,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是以現象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要學習知識,必須學習專門的學科。也正因為該課程在生活中隨處可接觸,教師可以在趣味性教學中添加很多素材,提高教學質量。
一、趣味性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
(一)簡化重難點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點內涵和意義
在大人的認知范圍內,小學的道德與法治內容很容易理解,但站在小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其中有些知識點理解起來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比如“網絡新世界”中,講到網絡詐騙及維權方法,很少有小學生經歷過此事,他們或許不知道為什么會存在這種詐騙方式。教師可以用趣味性的方法解釋小學生認知中的“新概念”,把重難點知識簡單化,學生就會更快理解知識點的內涵和意義并且將該知識點運用在生活中,告訴長輩或朋友,預防身邊人陷入網絡詐騙這一不道德詐騙行為中,如果遇到這類事件要采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很多重難點知識都是當今社會發生的熱點新聞事件,教師采用趣味性教學法讓學生迅速理解知識的同時還能緊跟時代發展,用知識分析熱點事件。
(二)使知識活躍起來,學生能靈活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教師用一些趣味性教學方法,把教材中的文字知識點還原為生活場景、故事片段,或者通過游戲學習知識點,學生不用看著書本中的文字思考發呆,靜態轉化為動態,使知識活躍起來。學生會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程,而且在趣味性教學中,教師已經直接展示出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方式。學生們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能及時想起書本中提到的方法,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道德和法治的問題。比如“正確認識廣告”中,通過辯論賽、角色扮演等游戲方法,學生學會了辨別生活中廣告好壞的方法,不會盲目信任所有廣告消息,就會避免被一些不良信息誘惑,讓不道德、違法行為在社會中有滋生 的可能性。
二、趣味性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方法
(一)讓學生編排小品劇,在劇中學習知識點
小品劇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是將思想品德知識和藝術表演相結合的趣味教學法,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中的內容編排小品劇,表演的學生在互動中理解知識點,未參與表演的學生則在觀看中理解知識點。例如“健康看電視”,學生可以排一個家庭劇,劇名叫“我們一家人的日常”,找6名學生,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姐姐弟弟爺爺奶奶,場景為爺爺奶奶和弟弟正在看電視,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我”和姐姐放學回家,聽見弟弟和爺爺奶奶談論劇中人物的行為,一家人便參與了討論中,最后用道德與法治的內容正確評判劇中人物行為。
(二)模擬生活場景,用所學內容解釋生活現象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時時關乎道德和法治,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生活中的場景,用所學內容解釋生活現象。例如“少讓父母為我操心”,讓學生還原自己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互動的場景:放學回家,媽媽來開門,替自己接書包時,學生對媽媽說謝謝而且自己將書包放到書桌上,看到媽媽正在做飯便幫媽媽洗菜,這時候,爸爸回家,學生打開門接過爸爸的公文包,并為爸爸倒了一杯水,該學生的爸爸媽媽夸獎他是孝順的好孩子。這一生活場景中的知識點可用“孝順父母”來解釋。
(三)“故事大王”比賽活動,在故事中總結知識點
如果教師想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點,不要直接提問,通過“故事大王”比賽的活動提問,學生想象力豐富,讓他們把腦海中想到的故事和學習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在故事中總結知識點。例如“我們班四歲了”這一課,教育學生學會團結同學,愛護集體,保護公共環境,增強集體榮譽感。教師可以給4個名額,六名同學每人5分鐘講述自己和班級發生的故事,可以是自己想象的,也可以是曾經發生過的。每一位學生的故事內容不同,但都傳遞的是班級正能量,最后總結出本節課相關于道德和法治的知識點。
(四)做手工,在實踐中體會道德與法治的價值
道德法治課堂上也可以做手工,讓學生們大膽創新,通過實際操作在實踐中體會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價值。例如“變廢為寶有妙招”這一節,教師先給學生們留20分鐘做手工的時間,學生利用廢紙、紙盒子、水瓶等等做出各種動物、生活小用具,這些沒用的廢紙、盒子、水瓶子在學生的思考加工下變成了有藝術觀賞價值的玩具。有了變廢為寶的經驗,在生活中積累了廢品也可以想辦法讓他們變成有用的東西,實現廢品二次利用,增強環保意識。
三、結束語
趣味性教學的方法很多,道德與法治是有關思想教育的學科,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很重要。教師可以根據每一節內容的特點,采用小品劇、模擬生活場景、故事大王比賽、做手工等方法,提高學生辨別是非能力,鍛煉其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喜歡該課程的基礎上,系統學習這門課程中的知識點,并與生活聯系起來,學會解決生活中有關道德和法律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戴蕓. 趣味性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J]. 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 2021(7):1.
[2]夏小玲.探討如何有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趣味性教學法[J].小學生(中旬刊),2021(11):22.
[3]呂霞. 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策略探究[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0, 5(11):2.
[4]魏永虎.談趣味性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2021(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