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青 崔振中
摘要:由于幼兒園自身的特點,其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結構日趨復雜、生源結構多樣化,給學生的班級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應積極探索更加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方式,主要有: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運用“互聯網+”思想、實施“導師+輔導員”等。本文就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學前教育;新思考;新策略;創新教育管理模式
前言;幼稚園是我國國民的啟蒙教育,是生命之初,關系到每個人的一生。本文就在此背景下,就幼教專業的學生管理問題作一簡單的探討。
一、學前教育班制的特殊性
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這一歷史性轉變的今天,高職院校規模不斷擴大、人數不斷增加、班級規模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生源結構較為復雜,既有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又有普通高專生,學習習慣、知識、能力等各方面差異較大,對高職院校生源構成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會環境對高職學生的人際關系、社會參與度、價值觀等都有一定的影響。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幼教是最熱門的專業,但由于數量龐大、就業崗位特殊,致使其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男女比例失衡。另外,由于生源結構的復雜,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不明確的動機和不確定感。要把握好機遇,尋求發展,就得把工作和實際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勇于開拓,勇于創新。在全面了解目前我國學齡工作存在的問題之后,探索一種更加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新型學齡工作管理模式是目前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存在的問題現狀
(一)沒有重視培養學前教育學生的職業能力
當前,我國教育教學體系正處于全面的變革之中,而很多高校的幼教仍然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側重于教材、專業理論的教學,有的高校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內容。缺少綜合性、實踐性的教學,與當前的實際情況是背道而馳的。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講授的理論較多、內容較老、思想觀念較差、實踐性較差、較少的實踐性課程、較少注重學生的基本知識,以為上了大學以后,理論知識的積累是很好的,不需要太注重基礎。然而,教學與掌握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要想使兒童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把握。同時,由于實習時間較短,在實踐中很難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導致幼兒不能勝任幼教工作,對今后的工作產生畏懼和憂慮,從而影響其今后的發展。
(二)高職高專院校的定位不準確
如今的社會,幼兒園對高水平、高素質、高耐性、高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幼兒園教師都非常重視,但是,許多大學還是把教育理念放在了理論、考試及格、畢業等方面,有些專業的課程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太大的作用,與實際的幼兒教育背道而馳,許多畢業生在實習中發現自己不能獨立授課,不能親自帶隊,也不能應付突發情況,甚至可以說是“生活老師”。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管理的方法
(一)強化班級管理,加強班級管理。
班干部是學生工作的主心骨,它承擔著向輔導員匯報學生的思想和問題,把他們的工作思路和任務向他們傳達,是連接學生和教師的橋梁和紐帶,因此班干部隊伍建設是學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關鍵所在。要建設一支有效率的班干部隊伍,必須從“選”和“用”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選出一個好的班干部。班委是從學生中挑選出來,協助他們把學生的工作做好。在學校管理中,班級干部不僅扮演著一種角色,而且還扮演著一種角色。只有正確地選擇班主任,才能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作用。首先,我們要在幾十個學生當中,進行公開民主的投票,來決定那些有思想有才能的學生。其次,要通過交流、交流、調研等多種方式來了解來訪者的特點和優點。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偏好,在充分尊重他們的個人意愿的情況下,將他們安排到不同的班級,以實現他們的最大效用。
其次,課堂管理的應用。通過對班干部的信任與培養,使班干部在班級中的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班委是從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他們可能比一般的學生更有天賦、更有創造力,他們既要在管理上鍛煉自己,又要在班級里獲得好成績,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肯定。教師和學校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教育和指導,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給予足夠的自信,才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在學生管理方面,高職院校目前已基本實現了以素質教育為主,提倡開放式、自由化管理,并大力支持“二課”教學。在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的情況下,輔導員要充分發揮班委的作用,并使其在班級中的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敬老院愛心活動、戶外義工活動、中秋節、國慶晚會、邀請優秀的往屆畢業生參加學術交流。在組織的各項活動中,老師對其進行正確的指導,可以使其迅速成長,并能為其提供一些建議,從而加強其內部的凝聚力,使其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發揮“互聯網+”在班級中的優勢。
近年來,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尤其是移動網絡的迅猛發展, QQ和微信等新媒介的出現,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新的形勢下,企業如何進行高效的運營,面對著許多新的問題,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的需求。目前,“互聯網+”思想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網絡+”的實施需要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有效地解決新的問題。
通過 QQ、微信等多種形式的班級溝通,實現對班級的有效管理。
一是利益。信息傳遞速度快、準確,降低了傳遞過程的中間環節,避免了層層傳遞的低效和信息的精確度。
二是時間上的問題。尤其是“低頭一族”,他們希望通過手機、網絡等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情感,并與別人進行溝通,從而了解到班級的動態,并通過微信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避免了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發生的信息傳達問題。
三是互動。通過引導同學們在微信群里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讓同學們能更好地交流,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群眾匿名投票的優勢,開展民主選舉、表決等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維護了個人的隱私。四是分享。通過群組共享的特性,可以突破時空、地理等因素的制約,實現資源的高效傳輸與共享。同時,該系統還具備了位置共享的特性,可以實現實時的查崗,防止偽造。
結語;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幼教事業迅速發展。當然,在發展的機會中也有一些問題,我們要把握好機會,積極探索、實踐,針對問題,運用新思路、新模式、新工具,解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管理出現的新問題,相信會取得可喜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韓戰強,馬慧萍.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新模式初探[J].素質教育,2012(04):46-47.
[2]王永波,王治雄,劉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初探[J].民營科技,2010(10):241-242.
[3]夏學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新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7(05):55-56.
[4]薛萍論幼兒園教師職前教學能力的培養策略[J].呂梁學院學報,2014(2).
[5]肖婷.淺談幼教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