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開展思政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樹立公民意識與公德意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將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文章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和功能,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與德育的聯系,提出了發揮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德育功能的策略,以期能夠為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442)“后疫情時代高中生‘利他’觀念培育策略研究—以甘肅省永靖縣Y中學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孔德勝(1976—),男,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移民中學。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機融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體現思想政治課程立德樹人的性質與理念。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即將成年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對學生開展德育,能夠對其產生正向的思想意識引導,能夠為國家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的人才。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德育中的重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思政學科的教育體系中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它連接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有關課程。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既對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引領作用,又與高等教育的思政課程關系密切,在立德樹人的德育工作中處在重要地位。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因此對學生開展德育,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還能夠在更高維度上,對其理論思維能力、政治素養、價值判斷力、法治素養和社會參與能力等層面予以正向的指導與培養,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上對學生開展德育,還能幫助學生提高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有非常強的功能價值,能夠對學生的德育起到十分關鍵的助力作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德育中的功能
(一)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從未成年人成長為成年人的過渡階段,在這一時間段內對其開展德育,能夠為國家的建設事業提供人才保障。長久以來,黨和國家就非常重視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并將立德樹人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根本任務。因此,教師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激發出來,并充分利用,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好接班人。
(二)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與價值觀念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與價值觀念。第一,幫助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第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學生的正向發展與全面發展,以科學正確的觀念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第三,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前接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后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相關課程,能夠真正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力。而且,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還有機結合了時事政治與實際生活,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生活實踐中聯系理論知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四,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能夠培育學生的歷史眼光、國情眼光、辯證眼光、文化眼光和國際眼光,幫助學生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把握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從而將思政教學的德育優勢充分發揮。
(三)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主要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集體主義精神;遵守規則,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熱心公益事業,踐行公共道德,樂于為人民服務;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人。而且,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有利于他們了解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有利于他們提高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有利于他們在生活中樹立更高的道德目標。
(四)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伴隨著長時間的堅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開展德育也不例外。教師要想將德育長久貫徹下去,從而對學生思想觀念的樹立以及正確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就必然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以“服務型政府”這一政治教學內容為例,政府是忠于人民的,政府的工作全面體現人民的意志,并且各項政策的開展都終將服務于人民。教師可以以實際案例讓學生理解這一內容。比如以前的汶川地震災害、玉樹地震災害,再或者前段時間的河南暴雨災害,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通過學習,學生樹立了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的理想信念,厚植了愛國主義情懷。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與德育的聯系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涉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學科課程。并且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科特征,在內容上有機融入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生態等領域的新發展,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有重要意義。
高一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基本上以經濟相關的常識為主。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理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理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
高二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主要以哲學方面的知識為主。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學會正確選擇人生發展道路;能夠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三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主要以政治與法治方面的知識為主。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結合社會實踐活動,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明確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能夠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知道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能夠懂得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能夠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如此,有效培育了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公民意識,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治觀念。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個促進學生對經濟常識、哲學常識以及政治與法治知識由淺入深認識的體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能夠對學生的德育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
四、發揮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德育功能的策略
(一)突破教學目標的片面性,注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發展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要想充分發揮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在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教師就要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融入其中,將素質教育作為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奠基石。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所有的教學目標都是圍繞著教材內容以及考試內容而制訂的,片面地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對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所提出的學習目標也只是對教學內容以及相關政治理論進行死記硬背,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發展。這也說明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思想意識與道德品質的培養不夠重視。
德育教學過程中,明確的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使教師的德育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廣大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師應當清楚地意識到,要想將思想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發揮到最大,需要基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從長遠的角度來制訂教學目標,并且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調整教學的方式與教學的結構,從而使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能夠助力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目標有: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治觀念;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正確選擇人生發展道路,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
(二)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的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明確要求教師要堅持傳授科學文化與加強學生思想修養相統一,堅持傳授教材知識和鼓勵學生投身社會實踐相統一。但是,在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的教往往局限于對教材知識的解讀,學生的學往往被局限于小小的教室內,并且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學業壓力非常大,基本上所有的時間都被排滿,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公共參與。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學生公共參與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從這一問題出發,教師要打破必須在教室內授課的觀念,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要創造條件加強學生與社會公共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要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公共參與中去感悟教材的公共道德知識。因此,教師要合理安排,采取社會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實際勞動等,讓學生在公共參與中學習思想政治學科內容,并增強實踐能力和道德品質。
(三)注重多途徑德育的合力效應
高中思想政治這一學科具有很強的德育理論優勢,而伴隨著德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深入,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理論優勢逐漸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德育途徑。為了進一步發揮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多途徑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打造高素質思想政治教師隊伍
高素質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隊伍是思想政治學科發揮德育功能的基石。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具備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還需要具備高尚的師德以及較強的專業教學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德育功能的發揮程度,直接受到教師自身素質水平的影響。而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之下,社會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不斷鉆研學科知識,不斷學習最新的教育理論以及思想,同時還要將思政課堂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為國家發展以及社會需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2.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結合其他德育途徑,發揮德育優勢
把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有機結合,是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一項重要原則。教師可以根據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結合其他德育途徑來發揮德育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將思想政治課程中道德以及法律常識相關的教學內容與學校的“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結合起來。教師還可以將國情、社會責任感以及政治經濟常識方面的教學內容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教育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既增強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思想性與教育性,同時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發揮了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與價值導向功能。
3.校園文化建設助力思想政治課程德育
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一項重要途徑。學校可以優化校園環境的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德育文化氛圍,讓校園呈現積極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并且加強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提高全體師生的集體意識和凝聚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班級團隊活動以及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思想政治課程中德育主題鮮明的元素,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行為習慣。
結語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材內容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德育功能與價值。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條件,根據高中各個階段教材內容的特點,梳理各個板塊內容對學生不同方面思想道德品質以及政治素養的培養作用,并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學習需要來調整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充分發揮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的德育作用,為國家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新章.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工作[J].當代教研論叢,2018(08):95.
[2]包麗娟.如何利用“三愛教育”改進學校德育工作[J].讀與寫,2017,14(15):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