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標配課程之一,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性無須贅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夯實學生數學基礎,教導學生具備良好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數學教學的始終,是決定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文章結合教學工作經驗,從聯系生活實際、加強數學閱讀能力訓練、注重內外知識的關聯、指明正確的解題思路及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幾個角度,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1-0091-04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能力。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中的一項,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教師通過設計有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鍛煉,增加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信心和研究的興趣,為此,教師所做的課堂設計要基于學生,對其有針對性引導和提升。
一、 數學課堂聯系生活實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往往習慣于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在數學課堂上設計聯系生活的課堂活動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為此,教師在數學生活情境設計的過程中,引入生活情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例如:教師在引導小學生熟悉兩位數乘法計算的時候,傳統的計算規律以及計算方法很容易讓小學生產生厭煩甚至是畏難的心理。為了在課堂講解的時候吸引小學生全神貫注地參與數學課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情境的場景,吸引小學生全情思考,積極探索。教師為了引入兩位數乘法的生活情境,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貼合生活情境的問題:“師生周末計劃到游樂場游玩,如果本次前去的教師一共有28人,參與的學生有150人,在購買門票的時候,游樂場的成人票是每人30元,學生票是每人15元,團體票30人以上開始售賣,30人以上票價是每人20元,那么如何購買游樂園的門票呢?”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鼓勵小學生對課堂出現的購票組合進行思考,探索最劃算的購票方式。基于生活情境的引入,教師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列舉出不同的購票方式,思考每一種可能出現的組合方式,這一思考過程對小學生理清思考思路,提升自主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整理購票方式的過程中,小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進行購票款項的計算,既掌握了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式,又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比計算中探索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對小學生的理財意識提升也有積極的意義。
小學生因為年齡的限制認知能力有限,對未知的知識有較強的好奇心,如若教師在課堂上以復雜的數學理論進行講解,會給小學生造成較大的心理負擔。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和經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領域入手,將自我學習的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結合在一起,既在數學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又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以致用,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及知識認知的印象,從而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 加強數學閱讀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數學需要閱讀嗎?非常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加強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從學科屬性出發,數學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只看到了數學的抽象性,忽略了數學的嚴謹性。很多人認為,數學學習,如加深學習印象、發散數學思維、融會貫通已學知識點、巧妙尋找解題切入點等,只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就能夠實現一通百通,做到知識的靈活遷移和橫、縱向的拓展運用。但是,事實并不完全如此。數學學習在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對學生嚴謹細致學習品質的要求也同等重要,甚至在很多情況下,粗心大意、不善觀察、文字理解能力差等因素,將對學生的做題、解題造成很大的困擾與誤導,進而導致學生在解題的起點處就發生偏差。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思維起點出錯,一步錯,步步錯,不但不能正確、高效地解決問題,還會衍生出諸多的問題,最終結果是自相矛盾,相互紊亂。因此,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該急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是應將著力點放置于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觀察能力方面,引導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觀察者,并切實提高學生咬文嚼字的能力,為思維能力的培養做好鋪墊。
比如說如下題目:三個人去住店,房費30元,每人拿出了10元,湊足30元交給服務員。服務員拿著這30元錢給老板,老板說道:“今天是我們店的周年慶,給客戶優惠,你把這5元退給那三個客人?!狈諉T接著5元錢,悄悄藏起來2元,將剩余的3元給了三個客人。繞了一圈,相當于每個客戶拿出了9元錢,那么三個人一共拿出27元錢,加上服務員手里的2元錢,加起來是29元錢,那么,剩下的1元錢哪里去了?這道題目是典型的誤導性題目,如果不注意觀察,思路就會受到題目的牽引,自然是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認真觀察題目,就可以看出題目的問法有問題,題目的表述在邏輯層面是不正確的。三個人拿出了27元錢作為房費,老板收到了25元,服務員手里2元,支出與分配對得上。如果回到30元的話題,那么,三個客人手里有退回來的3元,服務員手里2元,老板手里25元,也是對稱的。閱讀,咬文嚼字,通過文字來梳理題目,少走彎路,避免誤區,可以更好地保障數學學習的正確性、合理性。
又比如說如下題目:樂樂與天天是一對好朋友,一天放學后,樂樂在公園的一角發現了一個小秋千,樂樂很高興,立刻告知天天一起來蕩秋千。由于秋千小,一次只能坐一個人,還需要另一個人為其助力。樂樂與天天都想先玩,于是決定以猜硬幣的方式來定先后。樂樂拿出一個硬幣,說道:“誰先扔到正面就算贏,我先來?!碧焯煨睦锵耄骸坝矌懦霈F正反面的概率一樣大,這種方法很公平?!庇谑切廊煌?,兩人開始了投硬幣來決定誰先蕩秋千。請問,這個游戲公平嗎?類似這樣的題目,需要學生咬文嚼字才能找到關鍵節點。乍一看,投硬幣定輸贏很公平,但按照樂樂提出的方案可以得出以下四種情況,分別是:樂樂正面、天天正面;樂樂正面、天天反面;樂樂反面,天天正面;樂樂反面;天天反面。兩人都投到反面是無效行為,還需要繼續投,因而這種情況可以排除。接下來的三種情況中,由于是樂樂先投,因而只要樂樂出現正面,就是樂樂獲勝,顯然獲勝概率比天天的大。
三、 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注重內外知識的關聯
關于數學知識結構的構建,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全面認知數學理論,使得學生能夠在知識研究的過程中把握數學知識的內外聯系。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注重加深學生的印象,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由低階向高階轉化,引導學生透過問題的表現看本質,掌握數學知識的規律,既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又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對分數計算方法講解的時候,教師為了讓學生將同分母加減與異分母加減方法聯合在一起,要給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間,列出題目:“12+13”和“14+13”的計算,讓學生自主嘗試,試驗不同的計算方法,將異分母加減與同分母加減的計算方法聯系在一起,嘗試從不同的角度解決數學問題,探究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除了數學計算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數學幾何圖形的研究中也有許多內在的聯系,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三角形等面積、周長計算的方式。通過幾何圖形研究中的異同,教師通過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使得學生能夠系統地理解以及運用數學知識。同時,在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課堂上,教師注重創建科學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在提問中學生發現問題,教師指明研究的方向,激勵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向更深的層次發展。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小學生面對難點很容易產生畏難的情緒,僅會模仿解題的方法,對學生的成長不利。通過數學知識點內在聯系的挖掘,教師要在日常引導的過程中做好知識點的連接,鼓勵學生內外聯系,思考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以實際的教學案例輔助,鼓勵學生大膽設問,勇敢探索,使得學生能夠創新數學問題的解決角度,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鼓勵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思考的過程中,還可以激發師生之間的交流,這一過程中加強自我認知,彌補以往數學學習中的不足。
四、 數學課堂上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給學生指明正確的解題思路
在數學課堂進行中,教師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再盲目地對學生進行語言灌輸,而是讓學生有更多自主思考的機會,學生自主發言的過程中整理語言,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邏輯能力也是很好的鍛煉。為此,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活動組織要鼓勵學生自主發言,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機會,教師引入應用題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解答和思考應用題解題方法的時候,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復習知識以及實踐運用知識的時候,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為了使得學生順利地解答應用題“服裝廠需要制作750件衣服,已經工作了7天,每天平均生產50件,如果客戶要求剩下的衣服需要在4天之內完成,工廠每天需要生產多少件衣服?”,題目中包含了學生并不熟悉的生活情境,為了讓學生在自主課堂空間中積極思考,積極表達,教師要在課堂活動中設置一問一答的方式,幫助學生整理解題的思路,使得學生從題目中的關鍵條件分析中解答的思路,回顧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可以應用到本道題目的解答中。教師設計的解題思路,可以采用語言互動的方式,讓學生熟悉數學理論與生活情境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表達欲,由此可以創造趣味的數學課堂氛圍,并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夠逐步清晰,進而更好地解題。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空間,使得學生在思考以及解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的知識,既能夠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在思考應用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的知識,完善現有的知識結構。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應用題:“小紅有200元錢,想要在下面三件衣服中選擇一件衣服作為送給奶奶的生日禮物,有多少種買法?”對這類已知條件較少的應用題,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發言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有更多語言表達的方式,組織語言,整理思路,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和提升最好的方式。通過語言互動的方式,教師可以激發學生更多研究的積極性,思考數學應用題目,使得學生理解和體會數學知識研究的樂趣,產生濃厚的數學研究的興趣。當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對教師的依賴性便會漸漸降低,面對教師課堂上提出的數學問題,學生也不會一味地依賴教師的講解,缺少自主的思考,有助于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保障學生的主導地位,課堂上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引入更多具有實踐意義的應用題,在數學問題思考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發揮輔助的角色,給學生指導,鼓勵學生有更多的表達機會,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邏輯,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小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和內涵,使得小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的運用,構建更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五、 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促進數學學習的知行合一
數學源于生產生活實踐,同理,應用于生產生活之中。小學數學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應用得十分廣泛,在衣食住行中,在社會交際中,在游戲娛樂中,處處都有著數學的身影。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專注于對題目的解答與思考,只要能夠考出高分就足夠,因而忽視了動手操作。不可否認,在當前的數學課堂上,許多教師通過講解法,或者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講解知識,答疑解惑,而沒有將數學與實踐活動關聯起來,也沒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檢驗數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缺乏實踐,即便學生擁有了敏捷的、系統的、獨創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具體解決問題時也難免存在障礙。事實上,有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難題后左思右想依然沒有思路,此時,換個方式,動手去做一做,嘗一嘗,試一試,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有必要提出的是,有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也做到了深入地思考,但邏輯思維在分析、重組數學問題時,并不能呈現出條理清晰的狀態,換言之,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似是而非,模棱兩可,模糊性十分明顯。
數學學習不能模糊,模糊必然導致后續的學習“渾渾噩噩”,其結果是基礎不牢,越深入學習越混亂,也越感到吃力。因此,要鼓勵學生講真話,打開心扉,要培養學生的求真品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切記不能不懂裝懂,不然會導致在數學學習中養成陋習。比如說如下題目,有容量分別為1000mL、700mL、300mL的三個玻璃杯,在1000mL的玻璃杯中裝滿水,在不借助外物幫助的情況下,如何通過這三個杯子,將1000mL的水平均分配?關于這個問題,有的學生在思考后,能夠快速找到切入點,理順操作步驟,輕松解答問題。有的學生則想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有的學生在聽了同伴的解釋后,依然感到茫然。對這種情況,不能讓學生模糊地一筆帶過,而是應該化虛為實,拿出課前準備的玻璃杯,讓學生動手操作一下。具體、直觀,一目了然,既看到了數學的實用和有趣,又清楚把握了操作流程,加深了學習印象。
六、 結語
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有一定難度的,為此,教師要在課堂設計的時候強化自主研究空間,使得學生面對數學問題有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輔助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理論的內外聯系有更深刻的認知,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既可以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又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長遠的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琨.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7(6):92.
[2]肖謝.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1(47):205.
[3]謝智彬.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21(87):97-99.
[4]楊國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求學,2021(11):47-48.
[5]石琴.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1(3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