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剛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就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在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問題,許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將教學的重心放在提高學生的成績上,并沒有從教育的本質出發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文章將探討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進而具體探究了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1-0103-04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及教育理念,強調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實施與開展教育是為了能夠通過教育的手段創造更好的生活。數學是一切科學學習的基礎,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研究變化規律以及數量等,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時代下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模式依舊存在于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并不能有效地將生活教學與課堂教學相融合,導致學生所學的課堂知識不能與實際的生活內容相結合。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是學生未來工作以及學習的基礎,而數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的學習工具,因此,這個階段的學生一定要熟練地將數學運用于生活當中,有效掌握數學學習的各類知識點。教師應當從實際的教育情況出發,積極地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結合學生現實的生活背景,以及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相關需求,采取多樣性的教學策略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策略,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工作開展教學的重要途徑。
一、 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教師所采取的應試化教育策略使數學教學逐漸脫離實際,一味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看中學生的考試分數,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而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久而久之也會讓學生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發展不夠重視,而是一味地刷題、提高考試成績。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導而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題目,這種教學形式不免顯得枯燥乏味,使一部分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厭倦的心理,學生學習數學都是因為升學考試而不得不學,被動地學習不僅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會造成影響。然而,將生活化的元素有效地融入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從而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倡導課堂教學與生活相關聯,教材中的內容與習題接近生活,將課堂教學情境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性,深入了解數學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從而使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增強。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啟發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階段,增強自身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認真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內容,并且結合生活實際,利用數學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實際生活當中,教師要啟發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點解決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以此來達到教師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地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身邊的事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提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新的知識內容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以此來啟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利用好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豐富有趣的生活素材和生活情境的帶動下,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更加和諧融洽,學生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學習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過程,就是理解數學。由于數學本身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能力。然而由于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相對較差,對部分知識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理解和吸收,會嚴重影響接下來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同數學知識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若前面知識掌握得不夠牢靠,會導致后面知識理解難度進一步加大,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通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通過具體的生活中的事物來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結合自己學過的知識并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逐漸了解與深入的過程,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科學地聯系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程度。比如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合理地選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作為引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思考和探究。另外也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素材來讓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初中數學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應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經驗,而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學生積累活動經驗的有效途徑,將課堂聯系實際生活面向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通過數學分析和思考體驗數學建立生活模型的過程,從而進行有效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從中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還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體驗,在生活中形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結合生活經驗和數學基礎知識分析問題,從而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為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形式來向學生進行數學現實價值和意義的滲透,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與此同時,通過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思考數學、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在知識遷移與運用的過程中理解到數學學科所體現出的價值觀:數學知識不僅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而且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學科。
二、 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數學是初中階段教學體系中的一門主要學科,不僅在學生的中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而且學好數學也能夠為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本學科教學在初中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性,能夠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從全局出發,對教學進行合理的優化和改革。近年來,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進行基礎知識的傳遞與灌輸,同時也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來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然而,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主要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缺乏生活化教學的重視度
陶行知教育理論中強調生活即教育,也就是主張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要加強生活化的引導,開展生活化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環境中接受教育,也能夠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來改善生活的現狀。但是,大部分數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得到提升,而并不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也不注重融入陶行知強調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導致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嚴重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二)學生學習興趣較低
在初中階段教學中,由于面臨著升高中的壓力,教學任務越來越繁重,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是由于數學知識相對枯燥,且難度較大,大部分初中生都對數學學習產生不了興趣,學習只是為了應對考試,造成學習過程過于被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也與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在設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興趣需求,也未能結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導致教學活動的開展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此,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學習興趣對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價值和作用,要加大對學生興趣激發的重視程度,通過合理的手段方式,迎合學生的興趣需求。
(三)教學方式單一
初中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是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然后讓學生進行題海訓練來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和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很難激發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教學方式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輔助性的因素,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也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可以通過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優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缺乏對生活化課后作業的布置
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對課后作業的布置通常都是直接安排書后的習題,或者試卷,很少有數學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給學生布置靈活有趣的生活化作用。傳統枯燥的試卷和試題也很難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作業完成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在生活化教學的發展下,應該加強對學生生活的深入了解,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來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以及完成作業的質量。
三、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創設初中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構建在初中階段教育教學開展中的應用比較廣泛,而且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生活化教學情境主要是指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教學內容需求,給學生構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在生活化情境的帶動下,能夠讓學生很好地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關聯起來,進而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知識點的講解更加具有邏輯性,在課堂中運用情景創設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習知識,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軸對稱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來口頭表達什么是軸對稱,軸對稱的特點是什么。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知識講解,讓學生能夠具體列舉出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還可以給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以此來提高課堂互動的效率。比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建筑圖形、足球、籃球等圖片,通過這種生活化情境的引導,來啟發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思考,并通過這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和特點。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構建形式有很多,需要數學教師進行靈活的運用,同時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創造性能力,加強對生活化情境構建形式的創新,給學生營造常新不舊的學習環境,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提供保障。
(二)引入生活化案例到數學課堂中
要想學生能夠掌握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當為學生準備好相應的教學素材。教師在準備教學素材時,應當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狀態,結合相關內容充分地理解以及把握教學素材,創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作為切入,加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會涉及很多基礎知識、概念、公式以及性質等方面內容的講解,通常情況下,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知識灌輸以及大量習題的訓練。不僅枯燥難懂,而且學生對知識的內化程度十分有限。因此,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轉化,需要在講解一些枯燥的知識內容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作為案例進行引用,學生通過對生活中一些具體實例的分析和思考,來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師將生活中的數學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有助于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心理,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勾股定理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勾股定理的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升國旗這一生活中的案例來開展教學,問題如下,國旗桿高10米,班里一位同學距離旗桿底部8米,那么學生與旗桿頂部的距離是多少呢?這是一個實際的生活化問題,因為學生每周一都會經歷一次升旗,當國旗升至頂端時,學生的目光都會仰視著國旗,但是這個距離到底有多少,在現實中很難測量。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勾股定理相關知識來解決這一生活化的問題。通過這種數學案例學生就可以利用所學的勾股定理進行作答,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為學生今后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以及加強對數學問題的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重視課后練習,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
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需要學生日復一日地堅持和努力,還需要教師悉心地引導。在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在課堂中養成主動思考問題的好習慣,也需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因此,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通過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的形式,來強化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數學《平行線》這一節課的內容時,很多學生通過課堂中的學習僅僅是對平行線相關的知識進行了書面的掌握,并沒有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平行線的妙處。在此背景下教師就需要對課堂教學方式做出調整,要求學生在生活中也要思考平行線的應用問題,例如為了加強學生知識的記憶和鞏固,教師就可以如此引導學生:“我們要發現生活中具體的數學應用,大家可不可以在生活中當教師找出幾個小案例呢?這就作為我們的家庭作業,大家課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平行線設計,并通過圖片的形式上傳到班級的群聊中,也可以將圖片打印出來?!蓖ㄟ^這樣的教學引導,可以讓學生在下課后自覺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案例,更能夠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所謂生活化教學,一般就指教師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來展示數學教學中的相關內容,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生活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與具體的生活案例相結合,能夠加強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范吉華.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67.
[2]陳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對策[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7):49.
[3]胡蕓.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實踐[J].考試周刊,2018(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