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王麗
摘要:在高校學科建設中實施立德樹人,實施課程思政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課程思政在《導游基礎知識》課程中的運用,通過對課程思政目標的界定,提煉課程思政元素,運用課程思政載體,確定課程思政形式,健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在傳授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價值塑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素養、提高學生的職業操守。
關鍵詞:課程思政;《導游基礎知識》;立德樹人
前言
“課程思政”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即以立德樹人為基本任務,以專業教學為基礎,以思政理念為指導開展教育教學?!秾в位A知識》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課程,是國家導游員資格考試的必修課,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考取導游資格證書,畢業后從事旅游業相關工作。傳授導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要從提煉課程思政元素、確定課程思政形式、健全課程思政考核等多個方面做好課程思政,從而實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政目標的三位一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一、課程思政要素的提煉
思政元素的提煉即是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將立德樹人思想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學的同步引領和無縫對接。
1“愛崗敬業”、“文化自信”、“愛黨愛國”
以上三個概念都可在導游基礎知識的學科內容中得到體現。把旅游業概況和旅游客源國概況換一下。學生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余年來的成就、中國歷史、文化。贊嘆祖國歷史悠久,國富民強,文化繁盛。提煉出“愛黨愛國”“文化自信”這些思政要素。而“旅游業概況”是學生對旅游業的初步認識,可以將“愛崗敬業”作為這一章節的思政要素,注重培養學生的工作熱情。
2“和諧統一”、“工匠精神”、“家國情懷”、“審美素養”
導游基礎知識中的旅游景觀、古代建筑、園林建筑、民俗文化是導游講解中重要內容,也是導游服務人員的核心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傳統思想在古建筑和園林中的體現可以提煉“和諧統一”的要素;而通過不同的建筑又從中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其中的“工匠精神”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通過對古建筑園林的講解培養學生對古建筑的熱愛升華到“家國情懷”。在中國飲食文化這一章節中,介紹飲食文化,推薦工藝美術品,通過講解青花瓷、唐三彩及陶器的精心設計及制作過程,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注重學生的職業操守。
二、課程思政的確定
課程思政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手段。要把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把價值觀融入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情境、教學環節來實施課程的思政形式。
1在多元的教學方式中融入課程思政
在教學方式上,運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自學輔導法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如,在歷史文化與歷史知識中,需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年來的光輝業績,以個案分析的方式引導同學們重溫“兩彈一星”的動人事跡,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在園林建筑學中,可以用“任務驅動”的方法,來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體會到“天人合一”、“和諧統一”、“工匠精神”的精髓;在推廣與市場工作中,可介紹工藝美術,學習陶器、四大刺繡、漆器、玉器、文房四寶、四大發明、剪紙、皮影等,并做好自學筆記,對學生自學過程進行指導,提出引起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例如“了解中國陶器、瓷器發展的歷史,談談中國為何被稱作瓷國”等?!皞鹘y手工藝藝術,如:年畫、剪紙、皮影,這些都是當代大變革中的重要內容。”
2在多元的教學方式中融入課程思政
在教學方式上,采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進行主題討論,觀看視頻和視頻,到景區和校外實習基地進行活動。例如,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可以采取專題研討的方式,分組或自由討論,如果是組隊,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作主題演講,每個小組進行評審,教師們進行評價和總結;如有自由討論,鼓勵學生發表意見,互相評價,教師評價;對飲食文化、民俗風情等教學內容,可以通過觀看影音錄像等方式進行了解;對風景名山大川、園林建筑、宗教文化等涉及到導游講解的課程,如果有條件,可以到景區或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地體驗,體驗自然、人文旅游資源的博大精深,感受導游工作的辛酸和辛酸,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和敬業精神。
3在多元的教學情境中融入課程思政
在教學情景方面,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基地”為“第一課堂”,充分利用“教師、學生、教師、教師”的“面對面”教學、“課堂”等教學模式。另外,還可設立“第二課堂”,通過專題研討、觀看視頻、發表觀點等方式進行“課程思政”,從而有效地解決了“第一課堂”課時短缺的問題。
4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融入課程思政
在教學方面,充分利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利用課前準備、課前講授、課下講授、課后寫總結報告等方式,加強了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三、健全課程的思政評價
過去的課程評價只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考查,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情緒等方面的評價。把課程思政評價作為專業課程評價的一個有機部分,可以更好地體現出學生在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之外的品德培養,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高校課程思政評價應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三個層面進行。
1評價對象多樣性
改變以教師為單一評價對象,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偏頗和局限。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校外實習基地導師的評價。根據具體情況,對各項目的分配比例進行了調整。
2評價內容多樣性
評價內容包括課前對課程思政的了解(學生材料準備)、課中對課程思政的了解(課中討論結果匯報)、課后對課程思政的理解(總結報告撰寫情況)以及結課測試中對課程思政的理解程度(涉及課程思政題目完成情況)。
3評價方法多樣性
評價方法強調了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有機統一,重視學生思想意識的形成、發展和變化。過程評價是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對課程思想認識的反映,而在結課考試中則是對課程思想認識的反映。
結語:總而言之,明確課程思政目標,是對《導游基礎知識》教學內容進行宏觀的全面把握,而課程思政要素的提煉,是從微觀的特定教學內容中發掘出宏觀的課程思政要素,是課程思政目標的具體化。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專業學科中的滲透,每一條、每一點都應是有依據、有論證并且可追溯的。而新時代的高職旅游專業教師,則更應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從教材深處挖掘出更為辯證的思政內容,以此推動課程思政在旅游專業各大學科中的具體實施。
參考文獻:
[1]梁勤."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社交禮儀課建設研究與實踐[J].魅力中國,2021(13):265-266.
[2]羅蕾.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思考[J].旅游縱覽,2022(1):72-74.
[3]張晶.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初探——以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為例[J].西部旅游,2021(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