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摘 要: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其核心是讓企業成為重要的辦學主體,使企業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提高企業服務經管類專業教育的能力,密切校企關系,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育人效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強調人才的專業性、知識性特征的同時,更加要求經管類本科畢業生具有合格專業技能。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產教融合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經管類專業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產教融合;新能源汽車;經管類;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經管類應用型專業轉型發展的主要路徑,深化產教融合是提升其專業建設、創新培養模式、提升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新能源汽車經管類專業面向市場特征明顯,實踐性要求高,但部分地方院校在實踐中,經管類人才培養仍以傳統理論教學為主,重知識傳輸、輕實踐技能訓練,不適應新產業、新商業的崗位需求,加劇了學生就業難、企業需求緊缺的就業矛盾。
1、新能源汽車產業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實踐環節重視不夠。
一些經管類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技能培養現象,具體表現為:①授課學時上,理論課時占比較大,實踐課時占比較小,理論課時為實踐課時的兩倍之多,學生缺乏實操、動手鍛煉的機會。②資金投入上,實驗實訓平臺建設不足,資金投入有限,即便是投入面積充分的學校,也存在設備過時或教學方法無法與時俱進的現象,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實際需求。
(2)實踐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層次偏低。
隨著產教融合的落實與深化,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引起眾多應用型高校的重視:購買設備、引入操作軟件、建立實驗實訓室等。但仍存在實驗實訓室或中心開發不足、利用率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層次低等現象,主要表現為:①實驗流程簡單,學生興趣不足;②案例數據陳舊,為理想化數據,脫離生產運營實際;③多停留在單一課程的實驗實訓,缺少學科綜合實訓。
(3)“雙師型”教師缺少,缺乏商業實戰經驗。
相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對教師的技能與素質要求較高,在當前專業教師隊伍中,具有實戰經驗的“雙師型”教師較少,多數教師雖然專業對口、學歷水平較高,但屬于學校—學校的模式,即高等院校碩士或者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從教,沒有企業相關從業經驗。因此,實踐教學理論化現象普遍存在,與現代商業體系脫節,很難發揮出實踐教學的實際作用。
2、新能源汽車產業經管類創新人才的崗位需求與培養目標
(1)企業經管類崗位需求。
經管類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有自身的特點,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經歷初級-中級-高級的成長發展與晉升過程。多數本科畢業生可以直接從事初級崗位,將中級崗位作為2年-5年職業發展方向,但很難直接勝任高級崗位。因此,高級人才不是院校培養的直接目標,但勝任高級崗位所需的各項能力卻成為各院校關注的重點,將各層次能力的培養作為專業培養的目標,嵌入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中,試圖通過多元化教學平臺,有層次有計劃地展開培養,幫助在校大學生埋下未來成長的基因。
(2)構建復合型人才能力需求結構。
隨著電子商務的縱深發展,企業對經管類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復合型進階。高校經管類人才培養要積極實現專業技能向復合型能力的轉變。一專多能、素質全面的人才成為企業的需求共識。
(3)調整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教育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性作用。因此,院校要面向經管類崗位需求,做好需求調研、構建能力需求指標,在此基礎上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3、新能源汽車產業經管類專業“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1)建立產教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設置是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體現,院校應根據市場需求、產業結構調整趨勢等信息合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以此來規劃資源配置,實現專業與經濟發展趨勢的有效對接。可根據往年經管類專業的就業率,與企業加強合作,開設定向委培班,根據企業要求優化教學內容,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提高學生就業率。
(2)提升經管類師資水平。
院校應建設“開放型”經管類師資隊伍。既需要“引進來”,又需要“走出去”。鼓勵教師走出課本走出學校走進企業走進實踐,使教師真正參與到實踐創新活動中,既可以掌握當前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標準,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實踐教學水平,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做足準備。又可以做好校企之間溝通的橋梁,給企業的培訓部門注入學校的教育理念,提高企業的創新實踐能力。
(3)加深產教融合深度。
校企雙方作為產教融合的重要參與者,應把產教融合合作共贏的理念運用到經管類人才培養的每一階段。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既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樹立企業威望,也可以為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提前挖掘人才、做好人才儲備,因此企業應盡快轉變理念、打消顧慮,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產教融合中去。院校可邀請企業高管人員定期到校開展講座,將企業的管理理念、競爭機制納入教學內容中,加強學生對企業的了解程度,促進產教融合的發展。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方便今后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參考文獻
[1]韓春梅,趙居禮,唐忍雪.“教產結合、學訓合一”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高校科技,2019(3)
[2]張立彬,孫培梁,王吟濤.產教融合2.0視域下課程體系建設探索實踐.教育教學論壇,2020(6)
[3]楊昌容,余莉,孟性菊.“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一體、雙向、多層”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大學,2022(1)
基金項目: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教學研究項目(X20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