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要:在當前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教師應分析當前生物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現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將生命元素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尊重和珍惜生命。同時,生物教師還需要有效地運用現代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效率,給學生更生動的學習體驗,為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生物生活。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學滲透
用通俗的話說,生物課堂生命教育的整合就是引導學生在課程知識教學中實現生命的價值,并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熱愛生命的美德。目前,整合生命教育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生命之美,而且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的良好道德,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而且對社會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當前,生物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不僅要求教師更加重視,而且要求教師樹立這方面的教學理念。
1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意義
1.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前的初中教學中,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課,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思維和主體意識,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其他文化課程相比,生物學的知識面更廣,實現了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分析和探索。生物學教師應結合生物學的教學特點,合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和對生命的認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以被動的方式學習,從教師那里獲取知識。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缺乏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表達想法的能力。學生的思維相對僵化。在素質教育發展與創新的今天,初中生物教學也融入了更多的生命元素,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使整個生物課程更加開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生物教學過程。
1.2提升生物教學質量
初中生物教學較多,這關系到身體的生長和發展規律,生命教育可以彌補生物教學的不足。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需要在短時間內講解多個知識點,這使得學生很難理解生物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的本質意義。此外,受中考壓力的影響,大多數初中生很難在學習過程中投入額外的時間來全面復習生物知識點,學習和理解人文價值,這最終會影響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當前形勢下,將生命教育融入中學生物教育課程,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從根本上使學生熟悉生物學的內容和概念。教師應充分尊重和引導學生理解生命和生物學的基本含義,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三觀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靈活、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和效率。
1.3引導學生認知生命真諦
生命教育是當前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生物教育的重要目標。生活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將初中生的生活技能培訓納入課程,這也將使學生學會尊重生命。初中生進入青春期時,他們的思想和情緒仍然波動很大。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下,他們很容易采取極端措施。通過素質教育和有效的精神教育,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和精神能力,理解和理解生命的真理和意義,從而敬畏生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路徑分析
2.1在初中實驗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實驗課的基礎上學習。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體現了對生物生態和生物現象的概括、分析和評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然科學理論。因此,實驗教學在中學生物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目前生物學教學的主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參與生物實驗設計、分析、觀察、總結、重復操作并思考全過程,讓學生理解和感知生命發展的意義,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2.2注重教材內容的優化拓展
教材是生物教學的基本載體。為了進一步整合生命教育的相應要素,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也需要在教材內容中補充生命教育不完善的部分。該教材主要是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基本需要,即整個生物學教材側重于向學生講解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理論,但生物學教材也涉及大量的生命與健康教育內容。例如,教科書不僅涉及飲食與健康、人類運動活動、生命調節和抗病能力,還涉及人類生存與繁殖,包括生物圈、生態系統、健康與生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所涉及的生活要素進行梳理和總結,在網絡上收集相應的數據和視頻,并將教材與其他學科和資源進行有效的連接,從而給學生更全面、完整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本質的學習認知。
2.3提高生物教師在融入生命教育方面的教學能力
目前,我們除了要加強生命教育的概念,還要不斷提高他們在這方面的教育能力。首先,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交流研討會,在學外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生物教師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并通過教學來理解和總結自己的教學過程。第二,在當今的數字時代,教師亦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各種資源,全面研究與生活精神教育有關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提升這方面的教學技巧。最后,教師在融入生活教育系統的過程中,必須有效地將這些元素融入學校的知識,使學生在提高課堂教學質素的同時,對生活教育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2.4通過生物的頑強精神,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生命觀
生物圈中有大量生命力頑強的生物,如生長在巖石裂縫中的草、扎根在巖石堆中的樹根、弱小的甲蟲或螞蟻,這些都是從生物世界的宏觀領域來分析和考慮的。大多數生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但出乎意料地缺乏活力。在生態系統弱肉強食的環境中,無窮無盡的物種具有優良的品質,也可以作為當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和發展觀,也可以借用相應的負面教材,讓學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結束語:
目前,在生物中學實施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積極正確的世界觀、發展觀、世界觀,使他們學會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實現長期穩定發展。教師應結合生物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定向教學指導,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質概念。
參考文獻:
[1]劉聰,孫剛,房巖,陳野夫,王薇.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實踐探索[J].科技視界,2020(23):138—139.
[2]李和軍.將生命教育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學的意義[J].電子制作,2014(13):191.
[3]邢蓉.初中生物課堂中生命教育的探索[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