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舉措是開展課程思政教育,高校外語工作者要科學籌劃和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內容、手段和策略,有機融合中西方語言文化,在教學過程中傳遞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做到課程思政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思想境界,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思政育人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舉措是開展課程思政教育,2017年版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 指出 “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明確了大學英語 課程的人文性功能, 強調了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尤其是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應該有機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在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建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 、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注重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的交際,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滿足未來職場涉外交際的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分析教材內容和文化背景,幫助學生了解重要的政治內容和思想文化,學生們通過課程學習認識國外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關注地理、歷史等方面的國家常識,從而能夠將視角從身邊瑣事轉移到世界發展中。
二、英語課程中的教師素質。
大學英語教師首先需要認識到其課程的育人本質,并且深刻認同各門課程協同育人的育人本質。因此,在開展學校教育過程中,并非僅僅傳遞知識本身,更為重要的是,課程具有為所屬社會和國家培育人才的功能,育人是課程本質所在。
由于大學英語老師應該真正成為“社會代表著” ,認識到其課程育人的價值,認識到這是大學英語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內驅力,也是最為關鍵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通常情況下, 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是隱形的、潛在的,英語教師只有將蘊含于課程本身與具體教學內容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來,才能以一定的方式實現課程思政。
大學英語教師在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重構課程的過程中,要將課程中隱形的時代道德觀念顯性化。這些觀念主要包括家國情懷、社會責任、道德品質、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法律意識等。同時大學英語教師也應該持續關注和反思自我,不斷完善自身人格,提高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
三、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思政元素。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全校公共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必修課,存在著教學范圍覆蓋面廣(各個專業的學生) 的特點,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選擇要注重區別不同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思政元素和學生的專業有機結合。
愛國主義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上的終身必修課。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設計生動活潑的學習任務融入愛國主義情懷。以計算機專業與藝術系學生為例,引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認識到,雖然計算機技術發端于美國,但近年來,我國在移動支付、電子商務、超級計算、量子通信等眾多領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計算機類人才必須在貢獻社會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堅定的“魂”。計算機類專業的發展史,是愛國奮進的精神史,使學生深刻認識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存在的優勢與差距,又要理解信息化在未來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和報國行。 藝術系的學生可以組建興趣小組,定期開展閱讀交流會或者組織學生用英語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觀看電影片段,做海報等靈活多樣的活動,即鍛煉了他們自身的專業特長,又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能力,同時加深了對他們的思政教育,引導他們理性分析西方文化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的原則,遵循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因材施教。比如在大學英語的第一堂課,My College Life (我的大學生活)的教學討論中,引導學生明白對于自己不同的定位,將會有不同的收獲和不同的人生軌跡。鼓勵每一個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目標,在大學三年中培養自己的知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樹立正確的目標,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內容要精心挑選,教學過程要精心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的挑選需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國家層面),服務于地方特色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不能為思政而思政。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堂的形式不能太生硬,內容不能太刻板,過程不能太隨意。教師在課前要有課程的精心設計,授課過程中又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即興發揮。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英語教師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英語教學中,最根本的要靠教學改革。如果因循守舊,缺乏親和力與針對性,就不能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也很難取得實效。只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英語教學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著力推動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改革,不斷增強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李艷麗 徐曉艷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 2020 10
[2]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 論文在線投稿 2020 11
作者簡介:張麗群(1971年2月),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女,漢族 ,河北邯鄲人,學士,講師 英語教育。99F4EF5B-4D19-4215-9614-723120D2A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