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貞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中。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習速度與教學進度同行,增強學生的探究、合作與交流意識,提升教學效果已是每一位用心的教育者的不懈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也因此受到許多教育者的青睞。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合作;探究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融合一拍即合。要激發學生的數學潛力,需要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從而推進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構建知識結構。下面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助推數學教學。
一、嘗試自學,自行解疑
“學貴自得、學貴自化”,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傳授學生知識,還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其中自學能力便是需要重點培養的。在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數學教學課堂時,教師搭建舞臺,把“戲”留給學生“唱”,可引導學生嘗試自學,自行解疑。具體的步驟是先自學、再聯想、后解疑。當教師創設了問題情境時,就要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領學生啟發思維,初步理解問題的內容,摸清問題的本質。接著就要進行聯想,回味已學的知識,構建新舊知識的聯系,設想解決的方法,設計推導過程。以此來,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提出問題之后,便讓學生嘗試自學,聯系學過的知識,尋找解決的方法。不一會兒,就有學生起來回答:“我們學過怎么算“平均分”,所以我可以利用求“平均分”的公式來解答這一問題,6/2=3(個),4/2=2(個),所以小明和小紅每個人可以分到3個蘋果,2個橘子。”教師肯定了學生的答案之后,繼續追問:“小明和小紅郊游回來之后,突然想起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于是他們就去買了一個蛋糕來慶祝,那么他們每個人可以分到多少蛋糕呢?”話音剛落,就有同學回答:“沒人分一半?!苯處熢俅巫穯枺骸耙话?,能不能用學過的數來表示呢?如果不能,該怎么辦?”學生們搖了搖頭,陷入沉思。教師趁這個時機,便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在組內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想要走得遠,就要結伴而行,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學習亦是如此,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是學生思維碰撞、智慧交匯的過程。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廣益,在深入探究中博采眾長。因此,數學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寬松、愉悅而又有序的環境中進行分享、交流,一起尋找最佳到達彼岸之路。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滿懷激情,在數學教學課堂綻放出智慧之花。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加深了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并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此時的學生便會進行溝通,使用找資料、動手操作、驗證等方式進行探索,為教師順勢引出“分數”的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反饋點撥,釋疑自結
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思考、分析、合作、交流、探究,都是為了尋找一條“明路”,也就是為了解疑。而解疑效益高低的關鍵,在于學生的熱情解答,也在于教師的反饋點撥。在學生踴躍發言之后,教師要摸準學生的思維脈搏,及時對學生的思想成果進行反饋,用心對學生的思想方向進行點撥。充分肯定學生的正確思路,予學生一種“自信滿滿”之覺;適當撥正學生的錯誤思考,給學生一種“撥云見日”之感。切實帶領學生釋難解惑,引領學生抵達成功的彼岸。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思考如何來表示“一半”。經過一番探究,有學生起來回答:“我們用一張圓形紙來表示蛋糕,對折過后,兩邊各一半,但是我們不知道該怎么用“數”來表示?!苯處熆隙藙邮植僮鞯奶骄糠椒ㄖ?,借助多媒體演示了講一個蛋糕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就是這個蛋糕的1/2,學生對1/2這個“新朋友”感到十分好奇,也都十分愿意了解它,教師便趁機引出分數的概念,讓學生掌握了“一半”的表示方式,初步了解了分數的含義。
四、延伸拓展,當堂訓練
為了保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有效果,除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自學,激勵學生探索,帶領學生解疑,還要進行適當的延伸拓展,幫助學生真正消化知識,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這就要求數學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課本內容,要立足于教材目標,緊扣教學內容,設計當堂練習。并讓學生自主完成當堂檢測,教師再適時給予指導,讓學生在拓展延伸中開拓視野,使學生在當堂練習中鞏固知識。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分數的含義與表達方式之后,便趁熱打鐵,出示了精心準備的練習題:“請同學們準備一張長方形紙,將其對折,并將它的二分之一用紅色的筆涂出來。”并請三位學生上臺展示,發現他們的折法都不同。教師便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什么折法不同,卻都能表示1/2呢?”經過一番思維的碰撞,有學生回答:“雖然折法不同,但都是將它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如此一來,便加深了學生對二分之一的認識。
五、結語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雙減”背景下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數學課堂,可以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積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以激趣作為起點,以實踐作為歸宿。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喚醒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主發展,充分交流,使學生的智慧得以碰撞和升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雪.淺析小學數學自主互助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7).
[2]曹同輝.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