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晉渠
[摘 要]在“教學做合一”思想的引領下,根據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大項目,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重點是引導學生親身體驗進行學習,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使學生獲得并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基于此,本文闡述了構建科學的踐行策略,通過有效落實踐行策略,能夠有效達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綜合素養
“教學做合一”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教學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獲得直接體驗,研究探索學習,包括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社會、科學實踐等主題課程,如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勞動技術等。在“教學做合一”思想的指導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應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基礎,結合本地區與本學校的相關資源,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重視課程的實踐性,更新傳統教育觀念
綜合實踐活動尤其重視學生的實踐,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進行體驗;“教學做合一”重視以“做”為核心,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此背景下,教師要重視課程的實踐性,更新傳統教育觀念。這需要教師重視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運用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積極思考,參與探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
例如,在研究性學習中,基礎是發揮學生自主性,引領學生積極探究,用與學生相關的生活內容作為研究主題,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可以獲得直接經驗,形成科學的精神與態度,獲得基本科學方法,以此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主要參與者,教師扮演著組織、參與和指導等角色。以研究生態農業中的種植技術為例,在這項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做好基礎準備工作,引入豐富多樣的資源,構建相應的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多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積極參與實踐,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學習種子篩選、松土、育苗等相關基礎技術。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參與活動,更好地實現“教學做合一”。
二、創設生活實踐情景,豐富基礎知識儲備
根據“教學做合一”實踐,教育教學要以現實生活為核心,因此在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時,也要選擇與小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形成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教師可以根據衣食住行等內容,借助多媒體工具創設生活實踐情景,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究的興趣,運用豐富的圖文資源,豐富基礎知識儲備,為后續小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打好基礎,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做”的實踐。
例如,基于研究性學習的專題,結合生態有機農業的主題,教師可以先搜集與整理與之相關的圖文和視頻資源,根據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瓜果蔬菜,選擇適合研究和進行種植的蔬菜,這些蔬菜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教師可以選擇種植生菜,小學生都比較熟悉生菜,而且受季節和條件的影響較小,比較容易種植,更快得出研究成果。教師結合準備好的教學資源,展現生活中麻辣燙、漢堡包等用到生菜的情景,講解有關生菜種植的時間、對土壤的要求、播種種植科學、養護管理等知識。通過講解,讓學生認識到種植生菜一般選在春秋兩季,也可以運用大棚或通過無土栽培種植。
三、引入任務提出問題,激發學習實踐動機
以“教學做合一”思想作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引導,突出的是“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所以,更多的教學與學習活動應該主要在具體實踐中落實。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一般學科的教學流程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標準答案。當學生面對不同以往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時,面對需要動手的實踐任務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思考與生活的關系,如何解決具體問題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與實踐的動機。
例如,對于種植生菜的研究性綜合實踐活動,當各個小組的學生面對的是已經分裝好的50粒生菜種子時,不知從何處著手。此時,教師要引入任務:將生菜種子變成綠油油的生菜,并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把生菜種子變成綠油油的生菜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如何一步步解決這些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與實踐的動機,促進各個小組積極參與這項實踐活動,這需要各組學生查閱工具書,上網搜集資料,并進行記錄,不斷修改完善。小組成員要通力合作,分配各自的任務,發揮聰明才智,在共同努力下解決具體的問題。
四、引導小組合作探究,共同參與具體實踐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發揮小組的力量進行學習與探索,在親身實踐中獲得更加真實、更為準確和較為全面的經驗。教師要引導各個小組充分合作,共同參與各項具體的實踐探究活動。不同的綜合實踐主題有著不同的要求,這需要各組學生分工合作,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練習動手實踐等,在學習、實踐探究中會遇到一些問題,要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和集體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在持續優化與改進中逐漸完成相應的任務。
例如,對于生菜種植而言,各小組的學生通過查閱農業種植相關資料,了解到種植生菜一般要選在春秋兩季,也可在蔬菜大棚中種植;需要選用疏松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具有保水保肥的功能;對于生菜種子,應當與細沙混合均勻,播撒到土壤中,在有4到5片真葉時可以定植;生菜生長旺盛的時期要經常澆水和施肥。各小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到關于生菜種植的科學方法,包括種植的時間、土壤要求、播種種植、養護管理等。通過各個小組學生的共同努力,參與到具體實踐中,可以有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
五、指導分析問題方法,探尋解決問題辦法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生活經驗不足,學習能力不強,在學習新知識和參與實踐活動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教師要發揮作用,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引領學生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不能僅僅教學生基礎知識,而要重視教學生學習與實踐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知識遷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生菜種植的實踐活動中,各小組會遇到不少問題,教師要帶領學生具體分析和解決問題。比如,有的學生提出:生菜喜歡涼爽的氣候,適合在春秋兩季種植,現在是冬天,應該怎么辦呢?教師讓學生思考冬天的蔬菜是如何種植的,引導學生回答:可以在陰涼透光的室內種植,或者在室外搭建蔬菜小棚,利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利用溫度傳感器控制溫度。還有的學生提出:50粒生菜種子一次性全都用上嗎?教師讓學生思考科學實驗的方法有哪些,引導學生回答:為防止萬一,要先進行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利用搜索引擎和購物網站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效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六、注重進行點撥指導,科學評價實踐成果
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思想,重點是將知識與技能、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既要重視運用知識構建研究方法與策略,又要重視運用技能參與具體的動手實踐。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具體的實踐活動,將學習探究與動手實踐結合起來,注重進行點撥指導。在限定的時間內,教師讓各組學生展示實踐成果,最后科學評價其成果。
例如,在生菜種植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中,各組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進行養護管理。教師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點撥指導,如當生菜生發出4到5片真葉時,需要按科學株距實施定植,要澆一次定根水,待到生長旺盛之時要經常施肥,最好是有機肥,還要經常澆水。學生要做好觀察記錄表,定期觀察和記錄生菜從種子到長出幼苗的狀況,計算成活率,分析原因,調整種植方案和優化種植。一段時間后,教師讓各小組展示種植成果和觀察記錄表,結合成果與表格進行綜合評價,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培養其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自信心。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點,體現的是個人、社會與自然的有機整合,包括科學、勞動技術、藝術等相關方面的知識,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要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引領學生分組參與到學習與實踐探究中,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探究新方法,并運用到具體實踐中,逐步達成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麗.淺談“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踐行[J].教育界:綜合教育,2019,(06).
[2]周媛媛.做中教,做中學——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2).
[3]黃敏.“教學做合一”思想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風化作用家鄉地貌影響的考察》的案例分析[J].小學科學:教師,2017,(07).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