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馮雪慧(1985~),女,漢族,寧夏中衛人,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第五中學,研究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
摘 要:隨著現階段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開展,教師必須注重教育的實效性,才能夠保障學科教育的實際效果。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一切的設計和引導手段,進行充分的師生互動,以此保障互動的良好效果。現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講授,更要關注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智慧,增強學生的理解力,促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進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8-0119-04
一、引言
現階段,初中的道德與法治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好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還要結合有效的互動與學生展開切實的交流。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有效地構建起來,對很多事物都具有自己的看法,教師就要結合與初中生的交流有效地交換意見,注意學習的實效性,從而和實際生活融合在一起,提升對學科知識的認知能力,同時建立起有效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要隨著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而走進學生的心靈,實施積極的教育和引導。
二、結合有效的導入,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
在開展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進程中,有效的課堂導入是重要的開篇。教師為了提升與學生的互動性,就要學會結合較好的導入,促進學生對一節課的學習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樂于開展后續的學習和探究過程。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中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及實際的教學素材,采用高科技的多媒體或者微課的技術手段,實施豐富多彩的導入方法,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素材進行有效觀察和感悟,進而形成自己的內心感受,從而與教師展開積極的互動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導入的辦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該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情況,采取最為有效的實踐手段設計分門別類的導入形式,通過教學課堂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促進學生積極地融入進來?,F階段的多媒體技術和微課的教學手段極大地豐富了課堂的導入形式,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圖片、寓意深刻的視頻,以及新聞素材豐富導入的實際內涵,促進教師與學生交流效果的迅速發展,從而結合多媒體的生動性為學生開啟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進程,設計有效的導入方法,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學習《少年有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播放自己制作的PPT,或者具有深刻意境的視頻,為學生展開思考的歷程。任何一名中學生都具有對未來的美好愿景,教師就要結合導入引導學生去建立崇高的理想,讓學生看到中國的科技進步、軍事強國的實際發展歷程;看到為人類社會積極貢獻的人們;看到在疫情中勇于奉獻,甚至不畏懼犧牲自己生命的逆行者們。教師就要結合這些元素讓學生提升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在導入環節之后積極地展示和交流,訴說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能夠腳踏實地地開展學習進程,為將來的夢想實現奠定基礎。這就是一個良好導入的促進作用,為一節課奠定了較好的情感基調。在視頻中教師可以呈現一個個真實且具有激勵作用的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結合與學生的豐富交流和啟發,促進學生感受視頻中的意境,在后續的學習中樹立遠大的目標和抱負,對學科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總之,教師要結合針對性的意境打造,調動學生的表達意愿和交流興趣,促進后續課堂教學的展開。
三、通過多媒體資源,打開互動的良好局面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進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多種教育手段,促進學生具備較好的感知效果?,F階段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多媒體技術的飛速進步。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較好的表達效果,而且操作起來方便快捷,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因此,教師必須整合生活中具有教育意義的元素,促進這種多媒體資源的有效運用,從而打開良好的教學局面。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這門學科很多的知識結構都是來源于生活,因此也要回歸到生活元素中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促進學生意識到這門學科的實際價值,樂于展開后續的學習活動。生活中多種元素帶來的實際感受,都會促進學生提升自身的表達意愿,進而摒棄原有的刻板的教學模式,促進課堂交流的有效展開。教師就要結合多媒體課件的美感,讓學生身心愉悅地開展學習和探究的過程,從而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積極地表達自身的見解,在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過程中,不斷地建立自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最終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也要在交流中針對某一社會現象,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以及正向的激勵作用。教師必須結合這一有效資源,提升與學生交流的頻次,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進而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做更好的自己》過程中,教師就要結合學生對自身的客觀評價,積極地為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困惑,建立起有效的自我認知體系,同時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促進自己成為對社會建設的有用之才,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在這一學習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一些小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傾聽和總結,及時鼓勵學生的沮喪情緒、有效地肯定學生的實際努力??傊處煴仨毷紫茸鳛橐粋€傾聽者,才能結合實際問題的掌握,最終成為一個有效的引導者,不僅可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同時也成為學生成長進程中的知心人,促進中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資源,在導入和呈現的過程中切合主題,采用較為靈活的方式保障課堂良好的氛圍,引導中學生以一種輕松自如的狀態,去積極感受授課內容,同時進入深度的課堂學習。
四、建立小組學習法,展開師生和生生互動
現階段,小組合作學習具有較好的實踐效果,可以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和交流,在集體智慧的碰撞中提升自身的認識能力,進一步保障后續的學習成果。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的進程中融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改變原有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枯燥刻板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與教師展開較好的語言交流和情感互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進程中,教師為了保障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吸收,總是習慣于機械的灌輸,學生也只是刻板的學習,從而造成課堂效果的僵化。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啟用,促進學生在這一進程中增加參與的過程和情感的體驗,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致,增強對整體知識架構的理解能力,從而有效激發中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達到較好的知識吸收效果。因此,教師要合理地構建高效學習的模式和體系,從而克服課堂學習中的制約因素,提升學習的學習效果,結合實際的探究增強道德與法制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友誼的天空》一課時,對什么是真正的友誼進行了探究,教師首先與學生展開交流,你認為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學生會說出很多自己內心的想法,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具有相對正確的觀點。教師要告訴學生,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要和朋友之間互相包容,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互相鼓勵;在朋友出現問題的時候要直言相勸,做合格的諍友。同時教師在進行初步的引導之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內部的交流,針對某一具體事例展開探究。如當朋友之間發生了小摩擦應該如何處理?學生可以在小組中不斷地交流、各抒己見,教師就要進行認真的傾聽以及及時的參與,指正學生的觀點,形成較好的思維導向作用。對很多學科的學習,教師都必須尊重學生集體智慧的作用,促進學生不斷地在表達和分享中提升自身的思維認知能力。中學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進程中,因為涉及了比較多的知識點,很多法律范疇的概念在學生看來晦澀難懂。教師必須結合小組成員的智慧引導學生互相分享,促進道德與法制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要在小組合作的進程中,與學生隨時隨地交流,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析和分解,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五、進行課堂的展示,結合評價來師生互動
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以后,還要結合課堂的展示環節,提升合作的整體效果。教師要結合各個小組內的研究結果,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展示。在這一進程中,教師必須做到及時的激勵和點評,以此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對學習的成果進行有效的指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內容本身來源于生活,所以很多學生都具有一些自身的認識和想法,在經過小組合作探討的淬煉以后,會形成較為完備的認識形態。因此,教師就要通過這種成果的展示,進行積極的效果性評價,根據生活中一些具體問題和學生展開細致的交流和探討,結合道德與法治中的理論知識,用更加有針對性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合作學習之后的展示環節,把理論性的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認識,把理論吃透,同時學會在生活中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師生交往》時,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展示,了解學生內心的實際訴求。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重要情感發展階段,對教師既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同時也渴望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協助他們解決思想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就要在學生觀點的表達進程中,與學生一起探究師生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針對問題的解決落實到位,才能與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支持的關系,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智慧開啟者,也成為學生成長進步中的領路人,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課堂教學。同時建立與教師的良好溝通渠道,進而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展開有效的課堂學習過程。在學生展示的進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利用生活中各種豐富的素材,可以把這些素材作為師生交流中的載體和媒介,成為教學中的良好溝通手段。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營造學習過程中的生活氛圍,促進學生打開記憶的閥門,讓學生敞開心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引導。
六、進行實踐與活動,在互動中學習和進步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參與豐富的活動和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展開引導和交流,促進學生在接受教師的引導之后因勢利導,建立有效的道德與法治觀念,順利進入課堂的學習當中,實現較好的學習效果,發揮教育和引導作用。在社會實踐與活動的設計中,教師要展開有效的規劃,積極地捕捉生活現象,促進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生活情境的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要通過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實際感知效果,從而在生活情境的打造過程中融入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生活的大課堂上實現愛的教育,引導學生具有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建立較好的行為準則,同時感悟生活中的情感。在社會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也可以捕捉到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通過自身的觀察和探究,牽動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教師在交流過程中,結合有效的激勵和促進手段,讓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把道德與法治知識和實際生活建立連接,引導學生具備正確的思想意識形態,做一個真誠善良的人。教師必須結合與學生的深入交流,進行情感態度的滲透以及價值觀的構建,促進學生提升情感態度,結合與生活情境的結合,利用生動形象的方式,促使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深刻內涵。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包含珍視生命內容的設置,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安全意識,提升學生對自身生命安全的保護能力,規避生活中的風險。教師必須結合社會實踐的教育作用,引導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確保自身的生命安全,并且結合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維護較好的交通安全。在實際生活中,教師要通過實踐活動,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指導作用。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具體的實踐任務,讓學生首先初步了解交通法規,之后結合社會實踐去觀察和總結,記錄下來違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社會現象,之后結合問題的解決總結具體的實施辦法。學生積極地開展實踐行為,找出生活中不安全、不文明的交通行為。之后教師就可以在實踐之后開展一次座談會,結合學生整理的資料進行深入交流,促進學生對違規現象具有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對交通法規的重要價值有深入的了解。通過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細化和分解,在收集不文明的交通行為的時候建立有效的認識,甄別行為的正確與否,從而有效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的交通行為。
七、設置開放型作業,提升道德與法治效果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的作業,促進學生在作業環節也能夠實現與教師的有效交流。對于學生來說,作業不僅僅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夠再次引發學生的思考,對很多模糊不清的問題進入持續的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就要利用道德與法制的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銜接起來,讓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和交流,通過微信群、調查問卷等形式,繼續推進師生交流的良好效果。從而結合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對社會公德和準則有所了解,發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實意義。
例如,你認為如何與父母相處是正確的?在發生誤解的時候應該如何正確溝通?教師就要結合這些開放性的問題,展開后續的交流和探討,可以讓學生對正確的溝通方式有所了解,從而形成融洽的親子關系,這些交流和引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結合交流和探討,讓道德與法制的學習融入生活元素,達到實際的教育和引導效果,把生硬、刻板的知識不斷深化,通過師生交流提升理解效果。
八、結語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進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困惑,利用學生對未來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生的內心原動力。教師必須與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交流,引導學生開展學科知識的學習,調動學生具的學習興趣,不斷地在教學階段啟迪智慧、設置懸念,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最終興致盎然地進入后續教學環節。
參考文獻:
[1]王進民.如何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西部素質教育,2020,6(5):47-48.
[2]周瑤.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加強師生互動[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238.
[3]楊慶.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考試周刊,2013(9):162-163.
[4]梁龍波.開展互動教學,發展語文創新思維:初中語文互動教學策略淺析[J].學周刊,2018(21):109-110.
[5]葛道平.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9):61.
[6]龍維.互動教學理念下新型生物課堂的構建探究[J].學周刊,2016(9):64.
[7]孫士洋,常開清.初中數學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華夏教師,2020(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