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后續寫是新高考英語試卷中出現的新題型,這一新題型讓許多高中學生束手無策,也是高中英語教師在高考備考中面臨的新挑戰。讀后續寫題型體現了新高考評價體系下命題的綜合性和應用性,主要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下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一種極有挑戰性的新題型。它強調學生既要有較高層次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要有語篇分析能力,更要有寫作能力。針對讀后續寫這一新題型,教師要重視讀思達教學模式的應用,充分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思考和表達。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思達;讀后續寫;實踐應用
作者簡介:饒麗芳,福建省福清康輝中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考制度有所變化,英語考試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特別是高考英語新題型——讀后續寫引人關注。在考試中,學生們想要答好這一題,就必須要有較高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新課改背景下,一系列創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其中讀思達教學模式恰好與讀后續寫的要求相契合,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讀思達教學模式在讀后續寫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引導學生以“讀”為基礎,以“思”為橋梁,最終達到“答”。
一、核心素養下的讀思達教學模式
讀思達教學模式從字面上理解,是閱讀、思考、表達三者的有效結合。閱讀可以理解為語言的輸入,思考可以理解為相關內容的消化、吸收與探索,表達可以理解為語言的輸出與運用,將三者結合到一起構建起讀思達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不斷從外界輸入自己需要的學習內容,并經過思考、消化、掌握,進而實現實際應用。這一教學模式有著非常深刻的時代意義。當前,教育領域積極圍繞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展開廣泛探討和實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強調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獲得日后成長與發展所必須的素養,更強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表現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是讓學生不斷獲取英語語言,并學會思考,進而進行表達,服務于自身的社會實踐。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獲得的不僅僅是英語基礎知識和關鍵能力,還有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實踐能力,學生獲得的是知識、是能力、是技巧,更是素養。從本質上而言,讀思達教學模式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與當前的教育背景相適應,與當前的教育要求相契合。
二、讀思達教學模式和讀后續寫的聯系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改革要求一線教師提升教學與考試銜接的備考能力。讀后續寫強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思考,并寫出與閱讀文本相連貫相契合的內容。為了讓讀后續寫教學過程更加高效,讓學生在教學中學有所得,就必須探究與之相契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讀思達教學模式將閱讀、思考與寫作三者完美融合,這一教學模式正好與讀后續寫教學的主旨相契合,實現教考銜接,所以教師應該重視讀思達教學模式在讀后續寫教學中的應用,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轉變傳統課堂,激活學生在課堂的學習動力,從而提升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從容應對這一新題型。
三、讀思達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教師應該以考試評判標準為要求,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分步驟逐層次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讀后續寫能力,讓他們在考試中靈活應對。
(一)從讀出發,仔細研讀材料
每篇文章都有其寫作思路,只有細讀文本,理清和研讀文本的寫作思路,才能讓學生“順藤摸瓜”,寫出與上下文相照應與銜接的內容。高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基礎,對于很多閱讀文本,能夠有比較基礎的了解,所以教師要基于學生的這一語言基礎,從文章的文體特征出發,抓住關鍵詞,幫助學生進行剖析和理解,讓學生更加精準地了解所給文本的情節走向。
1.從文章的文體特征出發,引導學生細讀。一般情況下,讀后續寫的材料是記敘文,所以教師便可以從記敘文文體特征出發,通過Where、When、Who、How、What、Why這六個要素幫助學生進行分析。以2020年浙江高考英語試卷的讀后續寫試題為例,原文出自童書Face to face with Polar Bears,講述的是主人公與北極熊周旋并脫離危險的過程,最后提出了與野生動物友好共處的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記敘文的六要素方向解析文本,圍繞hungry這一關鍵詞,從What、Why角度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北極熊饑餓的?人類的活動是不是導致北極熊饑餓的因素?面對這樣的狀況,人類應該做些什么?由幾個問題串聯出文本的行文脈絡,讓學生更好地理清文本情節走向,為續寫做準備。
2.勾畫關鍵詞匯,提升閱讀效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引導學生仔細研讀閱讀教材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畫出原文中表現人物、背景、情感等的關鍵詞匯,并以此找出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高潮過程和人物情感的變化,對文章情節關鍵信息進行提煉,從而為續寫奠定基礎。以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的讀后續寫原文剖析為例,教師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將自己認為關鍵的詞匯、情節進行勾畫,從而在大腦中形成大致的故事脈絡,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確了文本的主要內容:Who:father、mother、twins;Where:kitchen;When:Mother's day;What:making breakfast for mother;Why:to celebrate Mother's day;How:porridge boiled over, bread got burned and the chicken was in a mess。同時,還找到了故事推進過程中的具體情節:“ The two children cooked by themselves, but failed repeatedly. With the help of their father, they succeeded and dedicated breakfast to their dear mother. Finally, their mother was very moved.”。通過閱讀和勾畫,學生對文本進行了信息提煉與分析,能夠真正了解原文的故事情節并大致確定續寫的內容。
(二)以思為法,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1.以細節描寫為點,引導學生展開面的思考。當學生找到文章線索并且理解文本之后,根據相關的提示語,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原文中的細節描寫為思考點,以點帶面地展開思考,擴展思路。以2020年浙江高考英語試卷中的讀后續寫文章剖析為例,原文對動物的狀態、主人公的遇險情境和反應進行了精細的刻畫,學生只有抓住了這些細節描寫,才能真正了解文章人物情緒和心理的具體表現,才能夠更好地確定續寫內容,這樣學生續寫出來的文章,才能夠與原文內容銜接得更自然、更連貫。比如,在主人公應對熊的續寫部分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寫:“When I knew that we might be saved, my heart pounded with excitement, and I was going to jump up happily myself.”。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們運用句式來代替簡單的單詞表達,如“We were so scared that we hugged each other tightly and shivered all over”,用動作的生動描寫表現主人公遇到熊時的恐懼情緒。通過一系列細節描寫,能夠讓續寫部分更有感情和感染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們讀后續寫的水平與能力。
當然,教師還可以圍繞日常讀后續寫教學中的閱讀文本,拋開原本給的續寫題目,讓學生圍繞文本細節,自己發揮想象。這樣一來,既可以鍛煉和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又可以增強他們讀后續寫的積極性,同時,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和描寫,學生可慢慢積累相應的表達方法。
2.以思維導圖為手段,理清續寫思路。
思維導圖的最大特點是使抽象思維可視化,它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在剖析閱讀材料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原文中所表達的人物事跡和情感內容,教師可以靈活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本寫作思路,同時也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2020年7月山東高考英語試卷中讀后續寫題的閱讀原文教學為例,教師可先讓學生速讀全文,獲取文章大意,再為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涉及哪些人物?故事情節是如何發展的?讓學生利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如圖1所示),梳理文本內容,理清文本思路。這樣一來,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們理順原文思路,有助于明確續寫思路。在續寫過程中,教師可以教導學生通過精讀,準確把握文章細節,解讀文章主題,可以利用金字塔形思維導圖(如圖2所示)更直觀形象地展示故事情節,獲取文章主題。
(三)升格潤色,研摩續寫遣詞造句的“精微”處
在讀思達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基本完成讀后續寫的任務。根據讀后續寫的評分標準,還應當引導學生能夠運用更多的語法、詞匯,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美化文章的方法,積累更多的特殊句式,研摩續寫的“精微”處。這樣,學生才能學會更多的表達方法,寫出一篇篇具有生動語言的優秀文章。比如,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積累詞語搭配的習慣,如“a growing number of,make effort to do,as far as sb.is concerned,It has to be noticed that….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act that...”。此外,教師還要在句子上下功夫,讓學生靈活運用多種句式,如“But it is a pity that...”“However the difficulty lies in...”。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讀后續寫題為例,在遣詞造句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描寫驚喜時,用eyes widened、feel on the top of the world; 在描寫母親吃三明治時可以用Her eyes lit up、bite into。將各個細節敲定之后,還可以用倒裝、虛擬、“無靈主語”的擬人手法等多種句式和鏈接詞完成自然過渡,這樣才能夠讓文章語言更具豐富性、靈動性,使文章更具美感。
四、結語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合理應用讀思達教學模式,將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教考銜接,全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段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大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安妮.基于“讀思達”教學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22):30-31.
[2]廖榮堂.“讀思達”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21(9):155-156.
[3]陳曉玲.基于“讀思言”模型的高中英語新教材概要寫作初探——以人教版B1U5讀思課為例[J].高考,2021(33):159-160.
[4]李曉薇.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讀寫課“讀思言”能力的培養——以美文閱讀“On Christmas Eve”為例[J].校園英語,2021(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