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萍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發布,各級學校及教育機構迎來了我國教育上的重大變革,學校在及時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小學數學是小學的重點課程,通過數學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數學技能,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數學最終也要服務于生活。其中,數學作業是教師檢驗學生掌握情況的依據,“雙減”政策之下,教師應采取多種作業形式,既能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本文對“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設計進行研究,并給出個人建議,以期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雙減”政策;作業設計;小學數學
“雙減”政策是我國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同樣也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的作業和心理負擔也減輕了很多,教師要有效減負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發展良好的學生素質教育,那如何貫徹這一政策呢?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還要學會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采用多樣化的作業設計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一、“雙減”政策的意義
“雙減”政策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從傳統教育逐漸轉變為素質教育,之前學生們普遍出現對學習抵觸的情緒,“雙減”政策發布后,學生們的心理負擔小了很多,他們不用在課后繼續承受額外的學業負擔。對于部分家長來說,家長面對“雙減”政策卻有些擔憂,學生缺少了課后補課學習,成績會不會下滑?往往家長們過分焦慮學生的學業成績,卻嚴重忽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面對“雙減”政策,教師則更加重視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以及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小學是人生教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數學教學是小學的重要課程。因此,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做好“減負增效”的教學工作,牢筑學生的數學基礎,從而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
二、傳統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現狀
1.重數量,輕質量
由于受傳統的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同時因為我國相關教育政策在小學學校普遍存在宣傳不到位情況,導致現如今教師在布置課下作業時更加注重作業的數量,因為他們認為“熟能生巧”只有同樣的問題,經過相同的練習,學生就會逐漸掌握這個知識點,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也是另一個形式的“填鴨式”教育,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不一定真正地理解了這個題目正確的解題思路,只是“照葫蘆畫瓢”找關鍵詞,關鍵語句的情況。
2.缺乏層次、針對性
當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教師師資比較匱乏,有部分困難地區的小學教師仍然是“身兼數職”的情況,教師教學任務沉重,無法去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采用統一布置的情況,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這些作業對于學習成績好的起不到提高的作用,對于學習相對較落后的學生來說又過于困難,嚴重打擊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業同樣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分層次布置不同的作業。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就是統一的,沒有層次性有些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根本沒有辦法完成,就會出現抄作業或者是應付教師的現象,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會喪失對數學的興趣,甚至出現厭學的情況。
三、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1.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課堂知識教學的開始,這一時期的學生對于新事物往往抱有極大的好奇心。而數學課程相對于其它語言類課程而言,可能顯得比較枯燥,因為數學很多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還需要學生學習大量的計算題,如何提高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成為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相對于枯燥無味的數學作業,他們更容易接受趣味的作業設計,通過各種趣味性的作業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更容易參與到數學作業中來,在不斷的學習中培養自身的數學學習素養,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軸對稱》這一節,主要是知道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畫出對稱軸,如果教師直接跟學生講授計算方法和過程,學生體會不到學習對稱圖形的樂趣,所以為了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自己剪出具有軸對稱的圖案,例如年畫、雙喜等。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寓教于樂,還能獲取知識,減輕學生學習的作業負擔還能提高學習質量。
2.作業內容要有實踐性
教學的整個過程包括課前、課上、課后等幾個階段,在課堂上教學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在課后作業設計及布置也要合理,在作業方面也要為學生減負。作業設計要精簡,形式要多樣不能只采取作業本上的作業,也可以是動手實踐、調查等類型的作業。作業設計的原則是既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能讓學生感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從作業量上減輕學生的負擔。例如,在學習《長方體》這一節后,可以讓學生回家制作一個長方體,并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這樣的作業形式更加輕松有樂趣,還達到了減負增效的目的。
3.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
作業的量不是越多越好,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在眾多的輔導教材中精心選擇作業題,使學生們既完成了當天作業又可以對新知識點起到鞏固的作用,嚴禁在課下開展“題海”戰術,同樣類型的習題在選擇過程中要少要精。同時要關注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按照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探索更加深奧的數學知識,又可以幫助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下,我國的教育必將逐漸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次改革中,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非常重要的課程,更應該體會教育的根本。作為教師必須肩負起教學任務,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新穎的教學模式。同時,認真做好相應的作業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寧.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2022(3):223.
[2]張清,李樹清.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36):116-118.
[3]姜明花.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實踐與研究[J].智力,2021(16):103-104.
[4]唐廣燈.基于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的教學實踐研究[J].小學時代,2020(19):54-55.
[5]謝仕蓓.新課改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J].廣西教育,2018(21):24-25.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