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佳
【摘要】伴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小學英語教學形式、教學目標及作業設計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而英語課后作業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和補充,在鞏固知識和擴展教學內容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雙減”政策的落地,對教師如何進行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以學生為中心,遵循“減負增效”的原則,進行小學英語分層作業優化設計,在分層作業設計中,應探究如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且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分層作業;減負增效
隨著《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布,教師要進行以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的教育。新課標的方向是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也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是,“雙減”背景下,中高年級英語作業仍然存在大規模的、傳統的“一背”“二抄”“三練”的機械模式,形式單一且機械性的練習,無法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成就感,更不用說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部分教師對于班里學生的課后作業布置幾乎是一樣的,這就導致了兩極分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快速且高質量地完成了作業,但是卻存在“吃不飽”的現象;而學習成績靠后的學生就會覺得作業有難度,甚至出現寫不完、不會寫的現象,呈現一種“吃不好”的狀態。這使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無法更大限度發揮其潛能和智慧,同時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得不到發展,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顯然,這種單一傳統的課后作業模式無法滿足現代教學要求,分層作業與“雙減”環境相適應,運用到具體教學中可以提高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進步和發展。由我國目前的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作業布置現狀來看,其最主要的弊端有兩方面:一是對教師的影響方面,二是對學生的影響方面。在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后作業布置當中,傳統單一的作業布置模式將小學英語教師的作業布置思維固定住了,而學生在這種單一枯燥的英語作業之下逐漸失去英語學習興趣,只將英語作業作為一個任務去完成,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完全體會不到完成作業的樂趣,在知識不斷鞏固的過程中會令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厭學情緒,學生也不具備真正的英語交流溝通能力,不能做到有效的英語學習。想要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首先就需要針對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作業布置的現狀和弊端進行解決。
一、英語分層作業優化設計思考
各種各樣的分層方式,有按學生英語水平、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學習方法等方面。但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按照學生成績分層是不可取的。這種簡單粗暴的分層方式將學生分為優、良、差三種等級,好像是讓學生選擇符合自己能力的作業,但實際上會限制學生的發展甚至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也就是好的學生有更多作業寫,后進生越來越少作業。所以不可按照教師主觀臆想,給學生分層,做簡單的作業分層,硬性規定學生作業內容。其實,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差異是很正常的,有的學生也許只是領悟能力稍強一點,或者是學習態度端正一點,且學生都還在生長發育階段,他們都有無窮潛力,教師不能當“偷夢人”而是要當“造夢者”。為了方便管理,輕易地將他們按成績好壞分類,不但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那么,如何在分層作業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考慮到在此過程中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是分層作業研究中的一大難題也是一定要顧及到的問題。
二、英語分層作業設計原則——隱性分層
實施英語作業分層時,要避免以下的情況,如,對學生實施簡單粗暴的成績分層,或者讓學生感受出這是一種分層,特別是在低層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以及厭學的不良情緒,所以我們務必進行隱性分層。隱性分層能有效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謂“隱性分層”,是“為了避免分層標記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采用的一種分層作業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將作業設計成層次性作業,而不是告知學生“這是簡單的你可以做,這是難度大的你不用做。”并且,為了激勵學生突破低階作業,努力去完成高階作業,把設計好的作業賦上不同的分值,后利用小組和個人加分機制激勵學生,由于有了等級、分數等的激勵,學生都會選擇較高階、有挑戰性的作業進行學、練。
以PEP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 school calendar為例,A類作業為回家與家人、同伴討論喜歡的月份以及原因,這樣旨在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達到提升的目的。B類作業需要將和家人、同伴關于談論的話題的對話寫下,并記錄下來,這樣學生會更加熟練,而且也鍛煉了寫作能力。C類作業為畫出自己喜歡的節日或學校活動場景,并用已學句型靈活對其進行描述,如,自己最喜歡什么節日,這個節日的時間,以及人們在過節時會做什么事、吃哪些食物、傳統的活動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計、研發一些具有加分性質的作業,比如課外的拓展,誦讀英文小詩、演唱英文歌曲、完成對應主題思維導圖等,讓學生投入到美的體驗和情感交流中去,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質。教師應當順應新形勢設計一些真正有益于學生自主思考、親身實踐的作業,其內容也可以跳出書本內容的限制,在相關性的作業設計中幫助學生獲得更多英語概念。這樣的英語分層作業重點在于讓學生自主選擇。
學生不僅是課堂的主體,還是所有學習的主體,在作業上他們應有自己的選擇權。只有自己選擇的,才有動力和信心去完成好,絕不能置學生的自主選擇于不顧。由于作業是隱性分組的,不是明面上硬性分層,教師要培訓好小組機制,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其中要找到得力助手,如小組長,培養好小組長,讓小組長對組員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指導,特別要對英語學習弱一點的學生進行指導,讓他們互幫互促,還可以“師徒結對”。從核心素養的視角來看,分層作業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獲得最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學生在完成相應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能力,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能力是關鍵能力。尤其是這種隱性分層,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并有可能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習品質,這樣就奠定了關鍵能力養成的基礎。
三、英語分層作業設計策略
(一)“雙減”政策下更新設計理念
課外實踐作業能夠有效將英語學科課堂知識融合變為實踐智慧,“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如果你想高質量指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就必須了解學生的當前水平,進而依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真正滿足學生需要的層次化作業。例如,在PEP五年級下冊初始章節My day的作業設計中,不能毫無依據地根據課本設計場景對話作業讓學生自行展開,而應在觀察、調查的基礎上,摸清學生學習基礎的情況,了解到學生對組合動詞“eat breakfast”“play sports”等的掌握度,以及對“When do you+動詞原形+其它”“頻率副詞”及五年級上冊所學“What do you often do?”句型的掌握情況,有的學生模糊不清,但有的學生已經可以進行延伸,根據這樣的實際學情,可以將作業設計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反復鞏固訓練中,例如,低層次學生反復誦讀理解,高層次學生拓展對話。再如,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教學中,可以四季的變化為主題,設計課前準備作業,給予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的機會,增強每一類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二)“雙減”政策下實現語言積累,尊重差異存在
1.跟讀背誦分層:跟讀和背誦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難度差別很大,有的學生10分鐘就能背完,而有的學生可能需要1個小時。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愛好,為了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他們目前的學習情況,筆者將作業分為:聽、跟讀、背誦課文,背誦筆記以及其他學生感興趣的作業。對于實在有困難的學生,其準確朗讀即可。這樣做能讓每一個學生踮踮腳就摘到屬于自己的蘋果。
2.每日演講分層:每日演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以“繪本故事演講”專題為例,學生可選擇某一類故事作為主題,有的可以直接將繪本中的精彩句子介紹給大家;有的帶領全班理解繪本中某一句話的英文詮釋;有的學生還要結合自身實例,或者相關的敘事,來講故事。因為有了分層,讓很多學生從“怕講”到“樂講”。
3.每周閱讀分層:提起閱讀,很多學生第一反應就是閱讀理解、任務型閱讀、表格式閱讀。誠然,這些閱讀訓練能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對于語言學習我們需要更多“真”閱讀。有很多學生擔心自己看不懂,因此,教師在設計此項作業時也要分層。摘抄歌詞的美句、翻譯身邊出現的英文大意、閱讀不同難度的原版讀物,如果學生還是看不懂,可以讓其直接摘抄一些標題。總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到閱讀是一件可以輕松愉悅的事。
4.書面作業分層:我們從識記、理解、運用三個維度將每天的作業設置為自助餐的形式,請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例如,在學習了過去式后,教師設計改寫、編寫對話、用過去時介紹介紹自己的不同層次寒假作業。在學生選擇力所能及的作業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挑戰自我,選擇更高層次的作業。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每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每時每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
四、英語分層作業反饋——分層評價
評價是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分層作業更需要教師科學化、人性化的評價,因為分層作業呈現的是不同學生的不同作業。因此,評價也應分層,不能過于簡單化、程式化。
1.評價對象分層。分層評價因層而異,重在激勵學生,也就是說要創造表揚、獎勵的機會給各層次的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用統一尺度對所有學生,對不同層次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評價尺度,因為這種分層評價不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對比的評價,而是學生和自己進行縱向發展性的評價,是一種增值評價。對A層學生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要求,適當的壓力就是最大的動力;對于B層學生,采用激勵評價,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勵其積極上進;對于C層學生,應采用鼓勵評價,尋找并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在學習上找到自信,樹立自信。
2.評價方法分層。不同的學生具有截然不同的特質,根據學生的特長可以分為展示型、競賽型、分數型等。例如,有的學生表現欲旺盛,那么,可以在課堂上給他機會展示,對于很內向甚至需要時間去思考的學生來說,可以利用批改作業這個平臺進行評價,可以因人而異地給予適當的評語。對于內向學生來說,也許就因為這一次次鼓勵而充滿了勇氣。在評改作業時,不僅對知識的對錯與否進行評價,也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指明方向,要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明確自己的發展情況。通過分層評價,學生在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中,不斷感受成長及進步的快樂。
3.分層評價動態化。因為學生在不斷發展,分層評價一定是不斷更新流動的。當分層作業實施一段時間后,再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及學生的發展進行調整。
五、結語
“雙減”政策和2022年版新課標的出臺并不是讓英語學科脫離原來的軌跡而另辟蹊蹺,而是希望在理念轉變中讓學生完成高質量作業和提升個人能力。為此,可以通過分層設計和布置,不斷挖掘有利于學生實踐的作業,將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目標,真正落實“雙減”政策。在層次化的作業設計、研發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握英語教學內容,而且要分析學情。分層作業其實對教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能盲目,教師只有設身處地,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民主、協商的氛圍,才能真正發揮分層作業的實效。“分層是為了無層”,這是我們進行分層作業的最終目的,它是一個長遠的奮斗目標,教師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黃嘉玲.淺談數學分層次目標教學中作業分層問題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1):142,144.
[2]王麗娜.試探“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中小組合作與分層作業的結合[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3(24):49-50.
[3]付珍寧.小學英語課堂分層教學模式初探[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15):94-95.
[4]朱敏.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策略[J].英語教師,2021,21(19):166-167,174.
[5]陳君霞.實施小學英語分層作業和評價提高作業有效性[J].校園英語(中旬),2018(8):152-153.
[6]胡金芝.淺談分層作業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青春歲月(學術版),2013(3):41.
[7]豐俊豪,周蓉.讓學生走上講臺——英語教學中“扶”和“放”的嘗試[J].素質教育論壇,2008(7):142-143.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