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樸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居民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人們對幼兒教育也越來越注重,幼兒教育是中國孩子們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幼兒第一次感受集體生活,對幼兒們未來的成長具有關鍵意義,但在當前,由于幼兒園教學中存在著入園難、學費高的現實問題,不利于中國幼兒教育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主要針對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的現狀問題展開研究與探討,同時提供相應的處理措施,期望能夠給當前幼兒教育領域帶來相應的參照與借鑒。
關鍵詞: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現狀;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關于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系統的建立,核心提問是解決人民群眾對普遍性學前教育服務的需求,而基礎問題則是解決服務供給和需求相匹配的社會問題。為了破解普遍性幼兒教育服務供給和需求相匹配的難題,政府需要進一步發展普遍性幼兒園服務。從供需側看,所謂入校難、入校貴等現狀,實際是由于普遍性幼兒教育的供給關系失調,市場供需矛盾突出,供需結構嚴重失衡。
一、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認定標準不清晰
建立普惠性幼兒園的基石是認證規范,它對幼兒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關鍵作用,只是當前在建立認證規范中出現含煳其詞、生搬硬套等問題,未能對規范加以量化和細分,認證內容和規范建立出現很大的滯后量,造成普惠性幼兒園的質量參差不齊,對幼兒的健康成長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二)融資渠道單一
經費是建立普惠性幼兒園的關鍵,從中國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總體角度分析,義務教育一直是國家教育投資的重心,但幼兒教育發展在政府資金投入方面卻略顯落后。當前,普惠性幼兒園在費用方面大多以當地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特別是私立幼兒園和公立幼兒園在發展普惠性幼兒園中,會享受到相應的政策照顧。但單純以財政投資為主的基本建設模式,無法適應學前教育的需要,同時鑒于不同地方的發展水平和經濟基礎條件存在差距,在建設中面臨很大的融資壓力,對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產生約束和負面影響。
(三)收費標準模糊
有關調研數據表明,在幼兒教育方面,辦公建園的收費規范較為健全,資金的使用與流向監管也相對規范,而普惠性園的大部分建設費用來源都是政府財政投資與家長投入,但在收費規范方面則相對模糊,同時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督,不少收費項目也未能及時向社會與家長公布,這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
(四)教師素質不高
教材、學生活動和師資是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基本要素,而教師則是開展教學的主導者和組織者,其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與幼兒的未來發展有著緊密聯系。但當前,普惠性的幼兒園師資在專業知識能力、綜合素養以及職業操守等方面,與一般公立幼兒園有著相當的差異,同時由于教師流動性較強,地方教育部門也未能主動組織師資進行培養活動,師資的素養和能力并不適應職業需要。
二、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問題的解決對策
1、一體化發展
使幼兒可以受到安全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為人生健康發展打下了較好的根基,是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最大的期盼。而通過第三階段國家學前教育計劃的實施,幼兒園數量開始有了更大的進展。在全國不少地區,入園難問題已經并非絕對的無幼兒園問題可上,而只是由于品質高的幼兒園數量較小,已經無法適應人民群眾對帶幼兒到優質幼兒園的需求[1]。在二零一九年一月,國務院發文規定進一步做好城鄉居民小區附屬幼兒園管理工作,將城鄉居民小區附屬幼兒園應當辦成普惠性幼兒園,既可以辦成公立幼兒園,也可以受托管理的普惠性私立幼兒園。將城鎮小區附屬幼兒園辦成普惠性幼兒園,更加適合全體人民群眾的需求。不過,家長們也很關注普惠性幼兒園特別是居民小區的幼兒園,在改為普惠性私立幼兒園之后的辦園質量。
建立普惠性園必須以健全的認證程序為基石,所以認證標準是建立的基本保證,唯有對認證標準作出全面而規范的核定,方可突出普惠性。首先,政府在提出認定標準時,必須根據本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學前教育需要做好綜合設計工作,從制度建立工作方面、師資工作方面、經費工作方面,以及質量等工作方面做出量化和精細的設計,以確保幼兒園建設工作達到規范化,以至于從普通幼兒園轉變為普惠性幼兒園的,則需要嚴格地依照一定的規范加以核定,從而推動普惠性幼兒園的健康有序發展[2];其次,在建立普惠性幼兒園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社會各界宣傳力量,以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提高對普惠性幼兒園的認識,在觀念層次和思維層次上予以關注;最后,在建設中要重視幼兒園的硬件品質和教育品質,對認定規范加以細分,特別在財務、規章建立、教師管理工作和教學管理等幾個方面,要建立量化規范,并將其視為幼兒園建立的重要基石,確保所有建立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對建立內容按照規范加以確認與審核,就可以促進普惠性幼兒園的良性發展。
教師是幼兒教育的主體,其工作對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指導和教育功能,因此在建立普惠性幼兒園的過程中,要賦予教師建設工作以高度重視,確保教師的才能與素養都達到職業需要,以提高普惠性幼兒園的教育品質。首先,積極在社區和高等院校中吸收具備學科背景和操作經驗的現代化幼兒教育人員,規范新教師的進崗培訓和招聘培養過程,提高教師對幼兒教育的職業認同感,幫助教師對自己產生新的定位,增強其實現自我價值的信心[3]。其次,各地的教育部門應定期組織學對一線教師進行專門能力訓練,通過有步驟、有規劃、有組織的訓練,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整體素養和能力層次。在培養過程中,要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培養內涵,避免形式主義問題,同時兼顧培養過程的公正性,適應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結束語:辦好幼兒學前教育,關鍵在辦好普惠型幼兒園。辦好普惠性幼兒園,關鍵在于讓各種辦園形式的幼兒園(包括公辦幼兒園、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全國普惠性幼兒教育服務系統內共同推進下去,為廣大市民群體提供安全優質、家庭滿意的普惠式幼兒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魏聰,王海英,林榕,陳紅敏.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與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關系辨析及路徑選擇[J].學前教育研究,2019(3).
[2]李紅霞.“分類管理”背景下省域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4(10).
[3]洪秀敏,朱文婷,鐘秉林.不同辦園體制普惠性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差異比較———兼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質量效益[J].中國教育學刊,2019(8).82B9C047-FDE7-4EB2-B26A-2EDF1BE5FA51